丰子恺漫画赏析

萌到你眼炸
502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8: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白色幽灵)


风随意写出的画——丰子恺漫画欣赏



丰子恺说 :‘漫画二字,望文生义,漫,随意也。风随意写出的画,都不妨


称为漫画,因为我作漫 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


具不同而已。’丰子恺的漫画, 简洁朴素,隐含着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


之心,是那种让人感动的平凡,或是令人 落泪的辛酸。





琐事中找到感觉





丰子恺漫画的诞生始于他从日本留学归


来后。


那时的丰子恺正处于苦闷时期,


因为他


读的书、看的画多了,觉得‘师自然’的忠实


写画法与他幼年时‘印’


《芥子园画谱》一样


都是依样画葫芦,


便产生了 一种


‘我想看看书


再画,


但是越看越不 会画了’



正是在这段苦


闷时期,一种 新的画风在他的思绪中形成了。


可以说,


丰子恺的漫画风格正是 他从琐事中挖


掘出来的。一次,春晖中学开校务会的时候,


由于 丰子恺对会议内容无头绪,


便观看


‘那垂


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



回家后用毛笔把他 画了出来,


把它贴


在家门的背面独自欣赏。

这幅画引起了他的兴趣,


于是不断地把一些琐事一一描


出。 他认为‘初作的画,那是由景而发,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还‘把平时信口


低吟的古诗句 词也试“译”出来。’丰子恺没有想到要把画发表。有一次,这些


画被夏尊丐发现了,他 连声赞赏:‘好!再画!再画!’丰子恺深受鼓舞,以后


就更大胆了。他画了之后,让朋 友传观。





郑振铎慧眼识画





丰子恺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


月天如水》发表在朱自清等人在北京主办的


文艺期刊


《我们的 七月》


上,


被郑振铎发现,


郑便四处打 听丰子恺的下落,向他索画,并


把丰子恺的画陆陆续续地发表在他主编的


《文学周刊》


上,


并冠以


‘漫 画’


之名。


1925


年,郑振铎又把丰 子恺的漫画选了绝大部分


用文学周刊的名义结集出版,仍以《子恺漫

画》为名。这次出版的画集得到了朋友们的


热情支持,


纷纷 为之作序写跋。


1926


年,


《子


恺漫画》又以开明书店版本出版,并且多次


再版。从这以后到


1935


年,丰子恺相继出


版了《子恺画集》 (


1927


开明版本)、《学


生漫画》



1932


年儿童版)



《云霞》



1935


年天马版)



《人间相》


1935


年开明版)



《都会之音》(


1935


年天马版)等画集。丰 子恺的画曾受中国画家陈师曾的启


发,


再加上他在日本留学的时 候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格 。在西洋画派中,


19


世纪的著名画家米勒也给丰子恺的创造以 直


接影响。





多以毛笔绘成





‘子恺漫画’除早期少数钢笔写生 画(如《春昼》、《卖花女》)外,均以


毛笔绘成。丰子恺对中国绘画中的线,有深邃的 见解,


‘子恺漫画’多系单线白


描,即所谓‘无凹凸’的重线的 艺术。丰子恺认为,线并非物象说明的手段,应


是画家感情的象征、画家感情波动的记录 。





‘子 恺漫画’无疑最忠实、最生动地实


践了丰子恺关于‘线’的理论。试看《指冷

< p>
玉笙寒》、


《翠拂行人首》、


《燕归人未归》


等画幅,丰子恺凭借手中的一管笔,既勾勒


着事物的形象,又‘最痛 快最自由地造出梦


幻的世界’。那优美的‘荇菜’般题款乃至



TK


’的署名和‘缘缘堂画笺’的边款,无

不成为画家营造出的‘梦幻的世界’的组成


要素,即便那歪斜的边框,也透出神妙的 鲜


活的艺术气息,虽是画幅内容的界定,却又


并未障碍读者的审 美空间。






诗情画意画中寻


< br>丰子恺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


第二是描写儿童相


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



初期古诗句时代的画,朱自清称之为‘诗词句图’,这样的作品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翠拂行人首》、《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人相


忆在江楼》、《野渡无人舟自横》。





丰子恺的漫画里,柳树和燕子出现的频率很

< br>多,而调皮的柳条和轻盈的燕子也最能撩人思绪。


俞平伯送给丰子恺



丰柳燕



的号,


这也是画家充满


希望和憧憬的内心写照。


《燕归人未 归》这幅漫画


中头发凌乱,身材有点儿丰满的妇人,手扶栏杆,


眺望远方,


婀娜的柳丝是寂寞的,


空中滑过的燕子


也叫唤着回巢栖息,寥寥数笔中却表现了无穷韵


味。一个思妇的形象鲜活地跃 入眼帘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于


1924


年发


表后,立刻引起了郑振铎极大的兴趣。他说:


‘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 画着一


道卷上的芦帘,


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

< br>桌上是一把壶,


几个杯,


天上是一钩新月,


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野渡无人舟自横》据说,曾经有 人以钱起这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


征求画稿,


结果,


某人以舟子镕卧船艄吹笛一图获胜,


理由是真正体现了


‘无人’


的境界。但丰子恺却是从‘自然有情化’的角度来演绎这诗句的。他 认为,自然


有情化,是艺术上很重要的一事。画家与诗人的观察自然,都取有情化的态度 。


‘画家能与自然对话’



就是说画家 能把宇宙间的物象看做有生命的活动或有意


识的人,


故能深解自 然的情趣,


仿佛和自然会晤了。


中国画法上注重


‘气韵生动’



一草一木,


必 求表现其神韵。


从这一点出发,


丰子恺认为这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的诗句,须着重强调‘自横’两字,因为诗人所以写这诗, 主要是把小船当人看


了,亦即是把小船有情化了。所以,丰子恺这幅《野渡无人舟自横》 ,着重表现


的,是小船镕荡的情趣。



天真无邪儿童画





儿童时代的孩子画,大都以自己孩子为模特儿。丰子恺认为< /p>


儿童才是真正的人,因此他也就真心疼爱孩子们。从儿童的生活


中 观察到可爱的意境,他便取材做画。虽然描写的是儿童生活平


凡的小事,由于真实和生动 ,所以成为意味深长的能够吸引读者


反复阅读的艺术品。在笔法上,丰子恺以简洁、洗练 为其特色。


如《阿宝赤膊》、《锣鼓响》等。丰子恺越是热爱儿童的天真无


邪,也就越痛感人间不平等,穷孩子的不幸,因此在他所画的儿


童相实际上也 是含着社会相,如《贫民窟之冬》、《高柜台》、


《二重饥荒》、《小主仆》等作品,都 是对社会的控诉。





《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丰子恺的名画《阿宝两只脚


凳子四只脚》充满童趣 。


一天,他四岁女儿阿宝把鞋子脱了,


套在凳子腿上,高兴得在 旁边大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


只脚


!


’她的母亲呵斥阿宝,


怕把袜子弄脏了,丰子恺却觉得


很有趣 。于是,一颗富于童趣的心看到一件充满童趣的事,


画出了一幅富有童趣的画,换来了无 数读者的会心一笑。






《村学校的音乐课》







乡村的学校设备十分简陋。能找到一位老师,


借一间旧屋,办一所小 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国文、算


术(那时不叫语文、数学)有人教就行,音乐课有没有< /p>


无所谓。即使设音乐课,也不可能有风琴,遑论钢琴!


这间小学总 算有音乐课,音乐老师的乐器是一把胡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