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
-
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营丘镇崔家庄小学
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
要环节,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
,
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
眼下,
教
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中小学在《教学常规》中对教师教学方
案设计和检查都作出了详
细的规定,不少学校还根据教师撰
写的教案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初衷无非是督
促教
师搞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可由于过多
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这项中小学教师的
基本工作正在被淡化,被异化
:一头是学校刚性化的要求和
严格的常规检查;一头是教师整天忙于抄教案、迎检查。一
个时期以来,教案衍变成照本宣科的剧本,教学设计也成了
机械
的文本复制。
在过于细化,
极具
“刚性
”
的常规禁锢下,
在“与考评挂钩”的切身利益直接驱动下,不
少教师曲解了
设计教学和撰写教案的本意,整天疲于抄写教案,单纯应付
常规检查,一心为了换取考核分。从表面看,教师“备课”
质量日益提高,
p>
而实际上却日渐低下。
从新课改所倡导的
“
促
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我认为教案形式和备课方式
的
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到底应对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进行
怎样的革新?
< br>
一、明确存在问题,认清教案的复杂性
1
、不加思考,照抄教案
p>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不
是认真研究学
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
本逐末,通过购买什么《名教师优秀教案选
》或《教案》之
类的书,
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下来
。
检查起来,
既有“数量”
,又有“质
量”
。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
强调数量,检查只是停留在
“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
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抄教案
,
甚至补教案。
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p>
,
缺乏实效。
2
、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p>
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
,却
打起了往年备课本的主意,更有甚者,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
换上新封面当作本
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
3
、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p>
这些教师连“备”都觉得麻烦,干脆在“备”的过程中,
拿着购来的
《教案》
,简单地摘录所谓的“重点环节”
,并美
其名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4
、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这些教师更是走“捷径”
,直接拿着教案,为自已所用。
他们认为:
《教
案精选》或《教案》本身就是优秀的结晶,
不需要再加工,没有“写”
< br>、
“备”教案的必要,直接拿来,
照本宣科就行了。
p>
5
、以“我”为主,缺乏合作。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
交流与协作,学科之
间更是缺少整合。教师对教师间的竞争认识偏颇,在日常教
学与研究中唯竞争而竞争,各自为残,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
相互合作,在
集体备课中“守口如瓶”
,制约了教师间教育
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集
体备课形同虚设。
6
、以“本”为本,缺乏创新。
教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纲,以
“课本、教参”为本
的传统教学观念,
不敢越雷池半步,
视教科书、
教参为权威,
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
一面、
千篇一律的现象。
单纯依赖教参,
备课缺乏创意,
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
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反思备课现状,它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也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发展。致使
我们现行的
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
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
,如何挖掘学校教
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用扎实有效、讲究实用
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集体备课的普遍性问题,
已是该不容缓。
基于种种思考,笔者认为,学校要对教师备
课教案进行有效性的管理,必须以集体备课的
有效实施作为
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二、提倡集体备课,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
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这呼唤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合
作,从集体活动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而备课作为课堂教
学实施的前沿
阵地,迫切需要教师从传统个体势单力薄的研
究走向集体的合作探究。集体备课是发挥集
体智慧、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它已成为校本研究
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课改的推进和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有着
很大的影响。集体备课为教师之间的交流
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
底改变了原
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
< br>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
备课组教师的智慧,<
/p>
形成教学的合力,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
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
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
,
实现了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
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班级少,一个年段一般都只有两个平行班,
因此,只能以语文、数学学科以低年段(一、二年级)
、中
年段(三、四年级)
、高年段(五、六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音体美信息等以综合学科为单位(班级多的学校可以年段、
学科为单位)
,每个单元选择一个课时,提前一个星期进行
集体备课。作为本单元备
课的指导案例,让直接授课教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