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

玛丽莲梦兔
926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8: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中国演说家)






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营丘镇崔家庄小学









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 要环节,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


,

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


眼下,


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中小学在《教学常规》中对教师教学方


案设计和检查都作出了详 细的规定,不少学校还根据教师撰


写的教案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初衷无非是督 促教


师搞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可由于过多


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这项中小学教师的


基本工作正在被淡化,被异化 :一头是学校刚性化的要求和


严格的常规检查;一头是教师整天忙于抄教案、迎检查。一


个时期以来,教案衍变成照本宣科的剧本,教学设计也成了


机械 的文本复制。


在过于细化,


极具


“刚性 ”


的常规禁锢下,


在“与考评挂钩”的切身利益直接驱动下,不 少教师曲解了


设计教学和撰写教案的本意,整天疲于抄写教案,单纯应付


常规检查,一心为了换取考核分。从表面看,教师“备课”


质量日益提高,


而实际上却日渐低下。


从新课改所倡导的


“ 促


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我认为教案形式和备课方式


的 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到底应对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进行


怎样的革新?

< br>






一、明确存在问题,认清教案的复杂性





1


、不加思考,照抄教案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不


是认真研究学 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


本逐末,通过购买什么《名教师优秀教案选 》或《教案》之


类的书,


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下来 。


检查起来,


既有“数量”


,又有“质 量”


。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


强调数量,检查只是停留在 “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


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抄教案 ,


甚至补教案。


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p>


,


缺乏实效。





2


、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


,却


打起了往年备课本的主意,更有甚者,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


换上新封面当作本 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





3


、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这些教师连“备”都觉得麻烦,干脆在“备”的过程中,


拿着购来的 《教案》


,简单地摘录所谓的“重点环节”


,并美


其名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这些教师更是走“捷径”


,直接拿着教案,为自已所用。


他们认为:


《教 案精选》或《教案》本身就是优秀的结晶,


不需要再加工,没有“写”

< br>、


“备”教案的必要,直接拿来,


照本宣科就行了。







5


、以“我”为主,缺乏合作。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 交流与协作,学科之


间更是缺少整合。教师对教师间的竞争认识偏颇,在日常教


学与研究中唯竞争而竞争,各自为残,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


相互合作,在 集体备课中“守口如瓶”


,制约了教师间教育


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集


体备课形同虚设。





6


、以“本”为本,缺乏创新。





教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纲,以 “课本、教参”为本


的传统教学观念,


不敢越雷池半步,


视教科书、


教参为权威,


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 一面、


千篇一律的现象。


单纯依赖教参,


备课缺乏创意,


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


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反思备课现状,它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也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发展。致使


我们现行的 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


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 ,如何挖掘学校教


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用扎实有效、讲究实用

< p>
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集体备课的普遍性问题,


已是该不容缓。 基于种种思考,笔者认为,学校要对教师备


课教案进行有效性的管理,必须以集体备课的 有效实施作为


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二、提倡集体备课,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


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这呼唤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合


作,从集体活动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而备课作为课堂教


学实施的前沿 阵地,迫切需要教师从传统个体势单力薄的研


究走向集体的合作探究。集体备课是发挥集 体智慧、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它已成为校本研究


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课改的推进和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有着 很大的影响。集体备课为教师之间的交流


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 底改变了原


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

< br>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


备课组教师的智慧,< /p>


形成教学的合力,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


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 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



实现了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


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班级少,一个年段一般都只有两个平行班,


因此,只能以语文、数学学科以低年段(一、二年级)


、中


年段(三、四年级)


、高年段(五、六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音体美信息等以综合学科为单位(班级多的学校可以年段、


学科为单位)


,每个单元选择一个课时,提前一个星期进行


集体备课。作为本单元备 课的指导案例,让直接授课教师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