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生家庭教育读后感
-
读完这三期《家庭教育》对我的感受颇深。
尤其读完这篇《溺爱》滋生了《啃老族》这
篇
,
使我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联想到当今社会普遍
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
每个父母心
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
面都非常优秀,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更高的学府深造来适应这
个日趋发展的社会。所以一
些家长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偏激,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
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
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不
懂得体谅大人的艰辛以
自己为中心。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日久天长滋养了孩子的惰性和对
家长的过分依赖,缺
乏独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孩
子在学习上只要有成绩,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优
秀的其他方面也顺理成章同样优秀,
而忽略了对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到社会后
很难适应难以独立生活。
读了这篇
,
我有很多感触。
作为家长的我们,
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
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
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
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
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
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
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
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
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
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
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
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
油!加油!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
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
么都很慢
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
一问是
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
觉得
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
觉
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
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
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
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
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
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读一本
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这句话是我从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中
感悟到的
。
<
/p>
《家庭教育》这本书一共分十三章: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普通教导法,卫生上的
p>
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做父母<
/p>
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
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这十三方面的内容。读完后,我深深地为我以
前
不会当妈妈而惭愧,好在孩子还小,我还可以改之。其中书中让我久久不能从脑海中忘
记的
一个词就是“以身作则”
。
以身作
则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好我们的孩
子,可我
们家长很多时候是用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动。书上有一段话这样说:儿童在没
有进入
学校之前,
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
父母的言语动作,
最是儿童所习所闻的。
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
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
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
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
“以身作则”
。
父母如对人礼貌,
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是一个悲观的人,
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
光去看,
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
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
看事物都用乐观的眼光去看,
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乐观的。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
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
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学习成绩也摆上了第一位,做
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顾
名思义还是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到:
1
、多看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书中的内容,
聊书中人物性格,聊看过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想法,聊书中的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
不和老公吵架,尽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动,让家庭
气氛和谐。
3
、良好的做息时间,早
睡早起。
4 <
/p>
、努力学习厨艺,尽量满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这样做了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
的变化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在口水的战争中进行的,妈妈提出的要求,孩子也会乐于
去完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以前,
我
只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
心里就着毛。
现在,
< br>我也能沉住气,
不会总生闷气了。
多亏了这本书,它时时
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
一个有内涵的妈妈形
象。前进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为了我的孩子,
我要加油!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
1925
< br>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
20
余次,
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
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
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
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
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
< br>独自睡就去抱他
(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
一哭就抱,
一哭就哄骗)
,
也不应<
/p>
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
去。
福爸的同事就曾让
1
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
2
个小时,
< br>哭睡了)
,
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
他使他独自睡去
(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
对待孩子的多数问
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
。
假使
我让他
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
这种
方法去教育他
(即让他哭一阵子,
过去抱抱他歇一下,
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
,
一方
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
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
对于孩
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
必答’<
/p>
的方法对付他。
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
/p>
”
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
教育呢?书中举了
个例子——
5
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
问父亲那
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
说那个在空
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
亲走到那个小
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
孩子那样做吗。
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
一同去放风筝。这
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
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
的时候看
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
个黄包
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
国的
家庭怎么样?我们的
'
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
校之后,
对于看书,
也都
没有大的兴味
,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
有多大关系
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
事,也不
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
样能引
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
8
年间的买
书记录,除了在读研
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
100
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
临,那种使命
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
2
年多陆续购进了
5000
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
书,少部分是饮食健
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
缺乏,只是看怎么
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
干本书,走到哪
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
书,
分不清好坏
(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
观点合理否
)
,
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
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
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
< br>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
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
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
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
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
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
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
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
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
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
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
他写道
“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
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
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
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
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
(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注:今后将陆续写
p>
些育儿书籍读后感,正文
会加到置顶的
中,以便查阅。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
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
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
。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
打、骂、冷嘲热讽。有的
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
这本书,我深深的觉得我们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
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