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为什么?
-
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为什么?
不一定,因为备课包括备学生,备器材,备内容,备场地等等。所以说备课不只是写教
案。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步骤,但备课不等于写
教案。长期以来,教育行政人员检查、评
价备课的方式主要看教案的格式是否规范,
p>
书面文字、
课后反思的数量多少等,
很少关
注内
在质量。因此,
评价不够正确,
导
致教师将较多的精力花在写教案上,
深层次地解读教材的
精力相
应地减少。为此,
应改变传统的检查、
评价备课的方式,引导教
师提高解读教材的水
平。
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备课检查往往是检查教案
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
也因此往往被曲解成写教案
不少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
认为写
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
.
教
案写得好
p>
课才能上得好
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备课就充分
认真
.
更有甚者
有的教
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
。备课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
作准备的过程
.
从直接关
系看
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
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
与别人
p>
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
——
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
.
广义的备课
是大备课
终生备课
它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
既包括写在备课笔
记上的有形教案
<
/p>
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
所谓无形
教案
即所谓的
“腹案”
< br>是蕴涵在
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
.
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
语言表达于一体
p>
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
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
设
定程序
以完成教学任务
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
包括手写和打印
是看得见的存在
是
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
.
备课包括写教案
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
部
.
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
这是
不科学的
也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
一线的教师都知道
其实课上的好坏与教案写的详
略是完全没有关系
的
.
解决策略:
1
、教师须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对教师而言
教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写教案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
都能帮助教师对
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
.
写教案
基本要求有
“三备”
:
备教材
备学生
< br>备方法
.
课型不同
对教案的内容、
形式、
详略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p>
.
同时
要吸收备课经验精华
跳出
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备课观
备理论、
备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
积累和感悟
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
用
心备课,了解学生,
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同学的热情,让学生喜欢上你的
课,
会更加努力学习
的,你看到学生那么刻苦,自然也会给你带
来动力。想教多点东西给学生,写教案、教书那
是由老师自己决定,
只要能教好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
备课只是
让老师在第
2
天上课时能更好地讲好课,如果不备课教书说话时
就不流利
.
想不到要说什么。备课是在
老师想到什么东西觉得应该跟学生讲讲,
讲清楚、
说明白。让学
生更好地接受而备的,
反正
最主要的还是老师了解学生,
不要摆张臭脸给学生看。
整天拿板子打,
在课
堂上要制造有笑
的气氛。老师应适当用一些比喻来说明题目的要点,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