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经典古诗词汇总50首,成绩好还得靠积累,古诗接龙原文加解释
-
古诗接龙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
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
野火只能烧掉干叶,
春风吹来
大地又是绿茸茸。
2
夏日绝句或乌江
【宋】李清照
生
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
。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
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
回江东。
3
商歌
【宋】
罗与之
东
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
[x
īn]
花下过
,燕语似讥
人
。
【译文】
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间,
p>
独是家境贫穷的人,
没有什么春天不春天,
仿佛是被什么排挤出春天
的怀抱里。整天去斩柴负薪,以换得零钱,那有(富裕人家的)
闲情欣赏春光。就连在树上
花间呢喃的燕子,都好像是在讥笑这些不懂珍惜春光的人!<
/p>
4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jiàn]
中
。
【译文】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
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
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
寂。月亮升起,惊
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不时地传响。
1
5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
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山
。
【译文】
鸟儿们高高地飞得没
有踪迹,
天上的白云也独自慢慢,
悠闲地飘去。
我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
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我此时的寂寞。
6
、
《新嫁娘词三首》
【唐】
王建
三
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gēng]<
/p>
汤。
未谙
[ā
n]
姑食性,先遣
[qiǎn]
小姑<
/p>
尝
。
【译文】
新婚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
手开始做羹汤。不熟悉婆婆的饮食口味,先送给小姑品尝品尝。
(小姑丈夫的妹妹)
7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
苍
竹林寺,杳杳
[yǎo
]
钟声晚。
p>
荷
[
h
è
]
笠
[lì
]
带斜阳,青山独归
远
。
【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
p>
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①杳杳
:深远处。②荷笠:斗笠挂在背上。荷:负。此写行僧形象。
8
、画
【唐】
王维
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
惊
。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
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
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
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9
、山中
【唐】
王维
荆
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2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
衣
。
【译文】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天
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
显得特别清浅可爱。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
少了。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
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
浓翠之中。
10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
邵康节
一
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花
。
【译文】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
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
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
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
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
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
“
一枝
,
两枝,三枝……
”
。他想折下一枝来
,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
说:
“<
/p>
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
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11
书窗即事
【
宋
】
朱淑贞
花
落春无语,春归
鸟自鸣。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
西
。
【译文】
这首诗写春去夏来的景
色,
后两句借蜜蜂蝴蝶飞来飞去,
烘托出一种生机活跃、
令人欢悦的
气氛。
12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
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3
岸边微风低拂细草,
旅夜孤舟桅杆
高耸。
广阔的原野上空星辰低垂,
翻滚的江潮里月轮奔涌。
p>
名声难道要凭文章流播,
官位只该因为年老多病断送。
我漂泊一生,
究竟象什么?就如同那
茫茫天地之间一
只孤飞的沙鸥!
13
风鸢图
【
明
】
徐渭
柳
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
p>
天
。
【译文】
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
/p>
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
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
春风需要
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
< br>任意翱翔;
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
孩子一个一
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14
咏石牛
【
明
】
侯尧风
田
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如何尚高
卧,
不起助农
功
。
【译文】
山乡田地本来就少,现在又
是农事繁忙中,石牛你怎么还安然高卧,不赶快起来勤奋劳动。
15
八阵图
【唐】
杜甫
功
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
吴
。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
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
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
策想吞吴。
16
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
事经年别远公,
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
4
童子开门雪满
松
< br>。
【译文】
没有什么事一年了,
告别了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公,
京城的晓钟响起,
让我回
忆起在你处的西峰。
炉中烟气消尽了,
寒灯光焰在黎明中更暗淡,
童子打开
房门,
大雪压满了青松。
表达了和大师彻夜长谈不知疲倦和寒冷的亲近之情。
p>
17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
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
处
。
【译文】
苍松下,
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
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
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
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18
悯
农
【唐】
李绅
锄
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
苦
。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
有谁能知道
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19
自题墨竹
【宋】
刘延世
酷
爱此君心,
常将墨点真。
豪端虽在手,
难写淡精
神
。
【注释】
此君心:指竹子的气质与襟怀。
点真:犹言写真。
点,点染。
【译文】
这是一首题画诗,
也是竹子的赞歌。
诗人说,
由于我非常喜爱秀竹
的襟怀与
气质,所以常常展纸泼墨来为它画像写真。但是,虽然手里握着霜毫,眼睛
p>
盯着实景,却难以刻画出它那清高淡雅的精神。
5
20
赠窦家小儿
【唐】
张祜
[h
ù
]
深
绿衣裳小小人,
每来厅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
一尺松栽已出
p>
尘
。
【译文】
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
孩子,
每次来听我讲道理
(里通理)
那
理解问题
的样子(解相、
“相”读四声)都让人感到亲切。我看
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
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21
长歌行
汉乐府
百
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
悲
。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p>
[x
ī
]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
[k
ū
n]
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2
北
山
【
宋
】
王安石
北
山输绿涨横陂
[b
ē
< br>i]
,
直堑
< br>[qi
à
n]
回塘滟
[y
à
n]
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
迟
。
6
【译文】
①
北山:即钟山。
②
堑:沟。塘:方形水池。滟滟:水光闪烁貌。
p>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
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
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
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
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披寻芳草,
到家已是很晚。
2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
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
p>
羊
。
①敕勒川―
―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
,呈现。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
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4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
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
p>
晴
。
【译文】
树叶青青,
江水平缓地流动,
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
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
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
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
季节晴雨不
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
摸不定,
是无
“
情
”
还
是有
“
情
”
呢
?
25
清
明
【唐】
杜牧
清
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