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
2012
—
2013
学
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设计人
赵科鼎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
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
徘徊、赤裸裸。
2
.通过抓住重点句
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
不能碌碌无为。
p>
3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
.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
课时<
/p>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
耕不辍,给我们
留下
190
多万字的作
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
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
.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
料)
3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
、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
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
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
24<
/p>
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
4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匆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
子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和含义。
(
1
)注意“涔、潸”的读音
。
(
2
)引导理解“徘徊、蒸融、
p>
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
.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
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
.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
.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
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 br>6
.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2012
—
2013
学
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
.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
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
,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
美的
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
上你的
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
.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
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
/p>
(
1
)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
枯了还青,
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
.本段最
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
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
留恋。
4
个问句,
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
我们所有的人;
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
想以发问的方
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
.理解
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
、后悔、茫然、痛
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
文。
②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
,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
p>
2
)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
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这句话
的理解要点是:
a
.
“八千多个日子”
是指作者从
1898
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
1922
年,一共是
24
年,八千多
个日子。
b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
上
的一滴水”
,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
< br>,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
.
“溜”
“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
.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
潸潸了”
,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
不禁流泪落汗。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
间的无情流逝,才
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
a
.要读出惋惜、
留恋、自责之情。
b
.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p>
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
1
)时光
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
着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