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语文5《匆匆》教案

绝世美人儿
923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素女九法)


匆匆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 br>


3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 的写作方法。



4


.熟练地、入情入境 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2< /p>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句中修辞的作用。


3


.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 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


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描写时间的来 去匆匆、


一去不复返,


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 想


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引出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


。课题解读:


“匆匆”意思是十


分急忙的样子;形容时间过得飞 快的样子。



2


.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朱自清的图片及简介: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


主要有诗文集


《踪迹》



散文集


《背影》



文艺论著


《诗言志辨》


等。


他的散文以 语言洗练、


文笔秀丽著称。



二、初读感知。




1



/



8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读写字词,及难 以理解的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读写下列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读写下列字词:



空虚、涔涔、潸潸、挪移、旋转、痕迹、赤裸裸




2


)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 么?



2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空虚、涔涔、潸潸、挪移、旋转、痕迹、赤裸裸。



3


.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课件出示多音字:尽、转、禁。



4


.感悟文章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


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


时光特点的词语。



2


.画出感悟最深的句子,在已读懂的句子旁边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先作上记号。


< /p>


3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不懂的问题。



4


.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节课讨论 。



四、回顾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无奈,他惋惜,他感慨,他焦灼,甚至


还有点痛苦。而这些感受都是我们通过文字体会来的,正因为作者善于观察,才写了这样富有

< p>
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五、作业。




2



/



8


1


.背诵第


3


自然段。



2


.搜集朱自清的其他介绍及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领悟作者描写细致、


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词语:空虚、涔涔、潸潸、挪移、旋转、痕迹、赤裸裸。



二、课文学习。



1

< br>.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 br>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段)


: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 /p>


2


-


4


段)


:写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 br>第三部分(第


5


段)


:再次提出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


.学习第一部分。




1


)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自然现象?师引导学生从分号


考虑。



指生回答:排比。



师问:那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纵观全文考虑,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燕子、杨柳、桃花都是用“再”来形容,而


时间可以用“再”形容吗?能说时间可以再回来吗?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小结:我们 今天的课题是《匆匆》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但作者并没有在文章开头就写


时间怎样快,而是写燕子去了又回,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作者这样写,意在与下文



3



/



8


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对比。




2


)课件出示问题:在第一段中,作者问了几个问题?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真的在问吗?



学生齐答:不是。



师小结:


这一连串的问句看似在问,


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 奈和对


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3


.学习第二部分。




1


)指生朗读第


2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 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日子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



指生回答出书中的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 去。


”和“像针尖上


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②课 件出示:


“确乎”


的意思是的确,


“空 虚”


的意思是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


不充实。



师问:从“确乎”和“空虚”这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桌讨论。



师小结:这两个词写出了 作者的无所作为,所以说“的确很空虚”



< br>师解释: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这句话还是 说明作者觉得自己无所作为。


其中


的“八千多日子”是指作者从


1898


年出生到


1922

< p>
年写作本文时,一共是


24


年,即八千多个


日子。


“溜”


字让人感觉时间在快速地、


无声无息地流逝。


由此可见,


作者是十分在 意时间的。


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才会用一日一日


来计算时间。



③课件 出示:


“头涔涔”



“泪潸潸”




师问:你知道这两个词大多是用在什么时候吗?



生齐答:流汗、流泪的时候。



师问:那你知道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感情吗?



全体讨论。



师小结:表现了作者因面 对光阴流逝却无所作为而产生的羞愧之情。



④课件出示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


没有影子。



师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举手回答:比喻。




4



/



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