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匆匆》精品教案
-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
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
,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
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
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
化。
内容
匆匆
课时
2
教学要点
1.
会写
20
个字,正确读写
1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p>
3.
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
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
那个星期天
2
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
的心理
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
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5.
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
,通过字谜学
习,了解和体会合体字及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
/p>
交流平
台·初试身
手
1
1.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
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
之中的写作方法。
2.
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或情
感。
1
1.
自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p>
2.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1
习作例文
1.
选择一种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回
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
习作
2
理清思路。
2.
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表达真情实
感。
2
8
匆匆
▶
教学目标
1.
会写“藏、挪”等
5
个字,正确读
写“空虚、叹息、徘徊”这
3
个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
诵课文。
3.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
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仿照课文第
p>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 br>
▶
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p>
2.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
教学策略
1.
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融”可
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
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
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3.
表达运用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
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指导学生学
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
作方法。
▶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3
▶
教学目标
1.
会写“藏、挪”等
5
个字,正确读
写“空虚、叹息、徘徊”这
3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
1
、
2
自然段。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体验“匆匆”
导入新课,情景体验。
1.
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
2.
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p>
(课件出示:人们赶火车的图片,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的图
片)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
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 br>
4.
搜集作者资料。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
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
们所了解的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
)
课件出示:
朱自清(
1898
—
1948
p>
),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
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踪
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
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
称。
p>
p>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越
接近生活实际,学
生就越感兴趣。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生
活经验,真实感受时
间的稍纵即逝,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板块二
理解字词入文本
1.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
语。
2.
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