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主角萧峰浅谈武侠小说侠义精神与民族大义

玛丽莲梦兔
514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3: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黑白之间mv)


从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主角萧峰浅谈武侠小说


侠义精神与民族大义




摘要


:


金庸小说自上世纪


50


年代一上市就风靡至今 ,


近几年更是作为


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


令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


更为着迷的


还是金庸笔下的 侠义故事和英雄侠士。


金庸的武侠小说共


13

< br>部长篇,


1


部中篇和


1


部短篇


《越女剑》



1 4


部中长篇合称“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部部堪 称经典,在这些作品中,笔者认为《天龙


八部》是这些经典中的集大成者。本文拟通过对 《天龙八部》中主角


萧峰的经历和命运进行解析,浅谈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民族大< /p>


义。



关键词:天龙八部



萧峰



侠义精神



忠孝仁义



民族大义



正文:首先请允许我用一些文字来介绍一下萧峰的生平。



萧峰(本人说的萧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不是历


史上 真实的人物萧峰),原名乔峰,出生年份不好考证(根据耶律洪


基(生于


1032


年)说比萧峰大


13


岁推算,其出生年份应该为


1045


年,此时是契丹重熙十四年 ,北宋庆历五年;根据萧峰接任丐帮帮主


为大宋元丰六年推算,


其出生年份为


1060


年,


此时是契丹 清宁六年,


北宋嘉佑五年;所以金庸写的前后不统一,此文不做赘述),重阳节


左右出生在辽国萧姓贵族家庭,


其生父萧远山,


周岁时因遭变故被汉


人乔三槐抚养长大,七岁,获少林玄苦大师传授武艺,十六岁,拜丐


帮帮主汪剑通为师,二十三岁,接任丐帮帮主,三十一岁,与辽国大

王耶律洪基结拜,平定辽乱受封南院大王,三十二岁,参加少林寺武


林大会,十一月 初十少室山之战,与生父萧远山相认,三十三岁,雁


门关外自绝于世。

< br>


下面,我就通过萧峰的经历和命运来谈谈侠义精神和民族大义。



一,



侠义精神


:


忠孝仁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忠君爱国:在萧峰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那


时候对于汉族而言,< /p>


其他民族都是外族,


所以我们在这里分析的时候

< br>也要回到那个年代来看。


前面已经讲过,


萧峰在周岁时就 为汉人乔三


槐所抚养,


所以乔峰自小就认为自己是汉人,


深受北宋年间以儒家思


想为主的汉文化教育,


尊夏贬夷,


在他的意识里自然忠的是北宋的皇


帝,


爱的国也是中原的北宋国。


所以他帮助北宋的朝廷和老百姓抗击


其他外族的入侵,


在二十三岁继任丐帮帮主后的八年时间内带领丐帮


和中原武林人士替大宋刺探军情,


其常年在中国北方活动,


以帮助北


宋抗击外敌为己任,


为大宋与辽、


西夏、


吐蕃等与宋为敌的国家作战。



萧峰在自己的身世曝光后,


知道自己其实为契丹族辽国人,


开始


也很彷徨,


觉得自己是猪狗不如的契丹人,


但见宋人也杀害欺辱无辜


契丹百姓,此后按其自己的话说,


“从今以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


也不以大宋为荣”

,遂改乔峰名为萧峰,于是离开中原,后流落去辽


国后因缘际会与辽国大王耶律洪基 结拜为兄弟,


恰逢辽王耶律洪基遇


楚王耶律涅鲁古篡位为其平定 叛乱,


因功被封为辽国南院大王,


帮助


辽国大王治理军队和国家。


作为契丹人,


他自然要忠于辽国的君 主耶


律洪基,


爱的也自然是属于契丹族的国家辽国,

< p>
但他对大辽精忠报国,


意在保土安民,绝不是为了杀人取地,所谓建功立业 。在有如此特殊


的经历之后,对萧峰来说,


他爱大辽也爱宋国, 但无论哪一方作为侵


略者他都不容,此正是真正的大忠。



敬老尽孝:萧峰在七岁时,已生的高大,就能帮着父母上山砍柴


了, 然其养父乔三槐患病渐重,但家里穷,请不起大夫,于是其母亲


将家中仅有的六只母鸡、


一篓鸡蛋拿到镇上变卖得了四钱银子,


然后

去请大夫,


不料这大夫虽医术高明却无医者该有的仁爱之心,


不肯前


去为乔三槐医病,


无奈其母只有苦苦哀求,

< p>
却不小心将该大夫的新制


的袍子撕破了一条长缝,


那大夫大怒遂将其母推倒在地,


还将其狠踢


一脚,要其赔袍子。 萧峰见其母被人欺辱,便冲上前去,向那大夫又


打又咬,但他只是个孩子,有什么力气, 给那大夫抓了起来,掼到了


大门外,撞在石头上流了很多血。在归家途中,萧峰在经过一 家铁匠


铺前顺手偷了一把杀猪的剪刀,


回家打磨后,

< p>
当日半夜便通过狗洞潜


入那大夫家中将其捅死了。


这种方式是太极端,


那大夫固然可恶却也


罪不至死,但从中亦可 见萧峰孝敬父母,着急其父有病得不到医治,


见不得其母造人欺辱殴打,因而才会在七岁 之龄行凶杀人。



在其身世被曝光后,


萧峰苦苦追查,


在得知智光大师曾参与三十


年前那场雁门关一役 ,


便登门拜访求证,


虽知这智光大师参与了杀害


其亲身父母,


但依然敬重大师为人善良帮助穷人看病,


对他恭敬有加。



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


萧峰明知与其生父萧远山相认便会遭天下


群雄和东道主少林寺的围攻,


但依然无任何顾虑,


愿与其生父一起承


担所有罪责,< /p>


同时也决意要为其命丧雁门关外的家人报仇,


正所谓


“杀


母之仇,不共戴天”,无论对手如何强大,纵命丧少林也绝不退缩,


足见其孝心。


其父萧远山在少林经扫地僧点化剃度出家后,


萧峰求见


不得,少林寺的知客僧进去禀报后为其传话,说道:

< p>
“萧施主,令尊


已在本寺出家为僧。他要我转告施主,他尘缘已了,心得解 脱,深感


平安喜乐,


今后一心学佛参禅,


愿施主勿以为念。


萧施主在大辽为官,


只盼宋辽永息干戈。辽 帝若有侵宋之意,请施主发慈悲心肠,眷顾两


国千万生灵。”萧峰应允,答应其父,“大 宋若要侵辽,我自是调兵


遣将,阻其北上,但皇上如欲发兵征宋,我自亦当极力谏阻”。 这次


是真正的孝道,了却其唯一的亲人心愿。



仁者爱人:萧峰仁爱弱小,对无辜平凡百姓有深厚的怜悯情怀。


面对宋辽之争, 双方将士均在边境“打草谷”,伤害无辜百姓。在雁


门关外,其曾亲眼见到大宋官兵俘虏 契丹人民,在南京(辽时南京便


是今日的北京)又见契丹官兵俘虏大宋子民,被俘者的凄 惨神情,实


一般无异,


于是萧峰不忍,


在做辽国南院大王之时令辽军放了那些抓


来的无辜的宋国百姓。



少林寺英雄大会时,


萧氏父子和慕容父子在藏经阁决战,


慕容博


愿以其性命换取萧峰助辽与宋开战,萧峰断然拒绝,昂然说到:


“你


可曾见过边关之上、


宋辽相互仇杀 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


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 若刀兵再起,


契丹铁骑侵入南朝,


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 ?多少辽人死于非


命?”也因此,少林扫地僧赞其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 /p>


真是菩萨心肠,


唯大英雄能本色,


萧施主 当之无愧。


足见其仁爱之心。



义薄云 天:萧峰先后拜少林寺玄苦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


年少之时便行走江湖,讲究的就 是义气二字。



书中萧峰从一出场到最后雁门关外自绝于世,< /p>


这一行事准则都一


直跟随于他。


在杏子林 ,


用四把明晃晃的尖刀折服了企图叛乱的四大


长老,因身世曝光 受到丐帮的怀疑和逼宫,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毅


然交出打狗棒,下决心去查出真相,洒 然而去;在得知丐帮有难,其


众人被西夏一品堂抓去之后,


也没 有不管不顾,


而是孤身一人闯入寺


中,你们不认我为帮主,但我 不能坐视不理,虽没有直接营救被困于


寺中的丐帮众人,但其情义可见一斑;为了求“阎 王敌”薛慕华神医


医治阿朱(此时的阿朱并不是其妻而只是因她是慕容复的侍女),不< /p>


顾聚贤庄群豪正准备讨伐他,


毅然孤身拜庄,

因玄寂与自己师出同门


而放过他,


他不是不知道狙杀少林高 僧会吓退一半三流武林人士,



后被迫于聚贤庄上以一敌百,< /p>


身负重伤



在长白山为阿紫找寻人参结< /p>


识了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


为其抵御辽兵的进犯,


保护其族人不受欺


辱;与辽主耶律洪基结拜为异姓兄弟后,不顾险恶,孤身奋战 于万军


之中,


箭杀辽国南院大王楚王耶律涅鲁古,


擒拿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


耶律重元,助义兄平叛;追杀带头大哥,从未用过阴 谋诡计,而是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