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评定量表
-
儿童康复评定量表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儿童孤
独症评定量表(
CARS
)
一、人际关系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
反应。
二、模仿
(
词和动作
)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
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
--
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
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轻度异常:对
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 br>
四、躯体运用能力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 br>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
--
某些刻板运动,笨
拙,缺乏协调性。
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
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
尖走。
重度异常:如上述所描述的严重而广泛地发生。
五、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1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轻度异
常:
缺乏一些眼光接触,
不愿意,
回避
,
过分害羞,
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2
分
轻
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
2
p>
分
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
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严重异
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
生,很难使
儿童分心。
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
分,与年龄相当:对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2
分,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
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
应形式。
4
分,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
儿童可
能逃跑。
七、视觉反应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p>
分,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3
分
4
分
p>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
p>
镜象
,有的回避眼光接
触,有的凝视空间,有的着迷于灯光。
中度异常:经常要
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
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
看人,或凝视空间。
重度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
回避,着迷于使用
余光
。
八、听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
声音
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中度异常:对
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
(
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
。
重度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九、近处感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
p>
儿吸吮物体的表现。
中度异常:对疼痛或
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严重异常
:过度的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
(
吸吮、舔或
磨擦
)
,完全
忽视疼痛或过分地作出反
应。
十、焦虑反应
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
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
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
严重异常
:严重的焦虑反应,可能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
退缩等。
p>
十一、语言交流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
(<
/p>
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
话
)
。
十二、非语言交流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
< br>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
东西。
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儿童不会利用或对非语
言的交往作出反应。
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十三、活动很大
与年龄相当:正常活
动水平
--
不多动亦不少动。
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
/p>
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
查者很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严重异常:
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
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严重异
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很难得到儿童对任何
事件的反应
,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
十四、智力功能
与年龄相当:正常智
力功能
--
无迟钝的证据。
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
--
技能低下表现在各
个领域。
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
-
-
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
--
某些技能表现迟钝,
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
常。
十五、总的印象
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
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得分:
诊断:
程度:
评估人:
年
月
日
婴儿智力发育判定标准
婴儿智力发育判定标准
时间(距出生时间)
孩子表现
1.7-3.1
月
3.1-4.1
月
4.1-5.5
月
5.3-6.9
月
7.0-9.0
月
9.6-10.6
月
10.2-13.5
月
13-18
月
18-3
岁
3-4.3
岁
4.3-5
岁
叫名有反应
能分辨母亲
看到物体想抓
照镜子笑
发爸妈单音
会与人再见
学话
可在纸上乱画
可自己洗手
可与同龄儿对话
能说反意词
以本表作为筛查标准,可以及时发现神经发育的超常或迟缓儿童,对孩子将来的智力开发有极大的
帮助。
动作提前
1
个月出现有可能是超常儿童
;
p>
动作落后
3
个月以内为迟缓儿童;
动作落后
3
个月以上为异常儿童;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孩子的危险表现和小动作及该表现对应出现
的时间,横向是婴儿的出生时间,纵
向为孩子的一些危险表现,建议您通过孩子的月份数
进行对照查找。
*
为危险表现,
@
p>
是值得注意的表现,
#
为正常表现。
婴儿的危险表现
< br>孩子表现
/
时间(距出
生时间)
身体发软
图例:
正常:
#
危险:
*
注意:
@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3
月
14
月
15
月
@
*
*
*
*
*
*
*
*
*
*
*
*
*
*
自发运动减少
痉挛发作
哭声微弱
易惊吓
好打挺
身体发硬
哺乳困难
固定姿势
不会笑
不能抬头
手紧握
持续哭闹
坐位时头部不能竖
直
反应迟钝
不能伸手抓物
叫名无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能抓东西送到嘴
#
#
#
#
#
@
*
*
*
*
*
*
*
*
*
注视手,不能翻身
#
#
#
#
#
@
*
*
*
*
*
*
*
*
*
不能使用下肢
不用单手抓玩
不会坐
手笨,捏或掐东西不
灵活,不协调
不会爬
不能抓东西站立
用脚尖站立
不会与人再见
不会独立站立
不会走
流口水
吃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示: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的危险表现或值得注意的表现,
<
/p>
则表明您的孩子有患儿童脑瘫的可能,
请按照
“
简单的姿势反射检查
”
页面提供
的反射检查进行简单的诊断,或去附近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检查。
请记住,脑瘫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发现的早,再经过正
确的康复治疗,是有可能彻底康复或像正
常人一样的生活!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表
判断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是否有障碍,
首先必须掌握正常儿童的语言能力,
熟悉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评估和治
疗至关重要。
(
一
< br>)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育
1
p>
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除元音外并出现了个别辅音。
2
个月的婴儿认识能力有了发育,并从吮吸、咀嚼、吞咽动作中演变而
发出音,
辅音有所增加,唇音
出现,偶然出现双元音。
3
个月的婴儿发音的数量和频率增多。
4
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出现了舌尖音和唇齿音。
5
个月的婴儿发音数量继续增多,并出现了音节的
重复。
6
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的声音。
7
个月的婴儿单音节继续发育,并出现双音节。
8
个月婴儿发音中前后辅音发展快,无规则的
“
说话
”
达高潮。<
/p>
9
个月的婴儿继续模仿声音,并出现模
仿语言,有时说出令人难懂的话。
10
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说出
“
爸爸
”
p>
、
“
妈妈
”
。
11
个月的婴儿
能自己说出个别有意义的字或词。
12
个月的婴儿双元音继续发展,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16
—
24
个月的幼儿发音进一步准确
,开始运用字的组合,约
25
%的语言能使人
< br>听懂。
24
—
30
个月的幼儿已掌握
90
%
的元音和双元音,约
60
%语言能使人听懂。
< br>
30
—
36
< br>个月掌握所有的元音和双元音,约
75
%的语言可使人听
懂。
7
岁的儿童对所有的语音发音能
达到全部正确。
12
岁的儿童语言、
语法已达到完全正确。
(
二
)
正常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发育
(0
——
3
个月
)
1
、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声音做出反
应
2
、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
说话声做出反应
3
、以注视的目光对着讲话人的脸
4
、持续的目光对视。
(3
——
6
个月
)
5
、转向讲话人
6
、转向发声的方向
(6
——
9
个月
)
7
、听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
8
、安静地注意别人讲话或注视物体
9
、模仿摇手说:
“Bye
-
Bye”
(9
——
12
个月
) <
/p>
10
、对
“
放下
”
一词能做出反应
< br>11
、听到
“
别动
”
或
“
不乖
”
时常能中止行为
12
p>
、在口头提示下做出摆手或拍手的动作
1
3
、听到家中某成员名字时头转向该成员
14
、听到熟悉的玩具名称时能转向该玩具。
(12
——
18
个月
p>
)
15
、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指出该物体
16
、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从
2
项选择中辨别出该物体
17
、听到
“
把某东西给我
”
p>
时能将该物体递给讲话者
18
、按照
2-3
字组成的简单词的指示做出行动
p>
19
、指出身体的某一部分
20
、听到物体名称从
3
项选择中辨别该物体。
(
三
)
正常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育
(0
——
3
个月
)
1
、啼哭
2
、轻轻发声
3
、
“
咿呀
”
发声
4
、尖叫
5
、发笑
(
3
——
6
个月
)
6
、使用两个不同的元音
7
、单独对
“
咿呀<
/p>
”
发声
8
、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受
9
.对大人的讲话以发声作为回答。
10
.发出辅音与元音的组合音,如:
ba
、
ma
、
ga
、
da
11
.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
12
.模仿讲话样发声。
(6
—
9
个月
)
13
.模仿讲话。
14
.与母亲有意识地
“
对话
”
(9
—
12
个月
)
15
.准确地运用
“
妈妈
”
、
“
爸爸<
/p>
”
两词。
16
.模仿新的声音。
17
.模仿字、词发音,近似准确。
18
.主动与别人进行极简单的语言交流。
(12
—
18
< br>个月
)
19
.发音时出现声调变化。
20
.除说
“
爸爸<
/p>
”
、
“
妈妈
p>
”
外开始使用
“
这
个
”
。
21
.当被提问
“
这是什么
”
时,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22
.以手势表达需要。
23
.能说出
4
—
6
个字的句子。
24
.模仿说短句。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适用于评定脑瘫儿童的认知、言
语、运动、自理、社会适应
5
个方面的综合功
< br>能
(
见表
3)
< br>。
表
3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项
目
分数
/
月日
项
目
分数
/
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认知功能
6
站
1
认识常见形状
7
走
2
分辨常见概念
8
上下楼梯
3
基本空间概念
9
伸手取物
4
认识四种颜色
10
拇食指取物
5
认识画上东西
四
自理动作
6
能划圆、竖、横、斜线
1
开水龙头
7
注意力可集中瞬间
2
洗脸、洗手
8
对经过事情的记忆
3
刷牙
9
寻求帮助,表达意愿
4
端碗
10
能数数和做加减法
5
用手或勺进食
二
言语功能
6
脱穿上衣
1
理解如冷、热、饿
7
脱穿裤子
2
有沟通的愿望
8
脱穿鞋袜
3
能理解别人的表情动作
9
解系扣子
4
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10
便前、便后处理
5
能说
2
~
3
个字的句子
五
社会适应
6
能模仿口部动作
1
认识家庭成员
7
< br>能发
B
、
P
、
A
、
O
、
AO
等
2
尊重别人,见人打招呼
8
遵从简单指令
3
参与集体性游戏
9
能简单复述
4
自我称谓和所有关系
10
能看图说简单的话
5
能与母亲离开
三
运动能力
6
知道注意安全,
不动电火
1
头部控制
7
认识所在环境
2
翻身
8
能否与家人亲近
3
坐
9
懂得健康与生病
4
爬
10
能简单回答社会性问题
5
跪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总分:
功能状态总评: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注:
(1)
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每项完成记
2
分,大部分完成记
p>
1.5
分,完
成一半记
1
分,小部分完成记
0.5
分,不
能完成记
0
分。
(2)
疗效评定标准:总
分提高
20%
或以上为显效,
提高
1%
~
19%
为有效,
未提高或减少为无效。
(3)
残
疾程度标准:
总分
>75
为轻度,
25
~
75
分为中度,
<2
5
分为重度。
GMFM 88
项量表
中文版
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量表
88
项
A
.卧位与翻身
<
/p>
1
.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
0
头不能维持于中线
1
头能维持于中线
1-3
秒<
/p>
2
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
3
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
方法:
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
或跟随
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
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
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
观察其上
肢运动是否对称。
2
.仰卧
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
0
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
1
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
2
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
3
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
:
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
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
手自发地放
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
手指相对
”
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
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
(
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
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
。
3
.仰卧位:抬头
45
度
0
颈部没有屈曲
1
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
2
抬头小于
45
度
3
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
方法:
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
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
渐渐
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
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
.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
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
1
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
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
3
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
方
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
指导者拿一
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
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
.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
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
1
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
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4
6
.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0
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
1
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
2
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
3
完成
位置
: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
(
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
位置都可
)
玩
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
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方法:
要求孩子去拿放在中线位的一个小玩具,
然后逐渐把玩具向孩子
左侧移动
以使孩子的右手越过中线,玩具的位置视孩子的能力而定。
7
.仰卧位: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0
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
1
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
2
伸出左臂、但手不能过中线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6
8
.仰卧位:向右翻身成俯卧位
0
没有翻身的迹象
1
开始翻
2
部分翻、不成俯卧
3
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和下肢舒适地放松
< br>方法:大年龄孩子简单地要求翻身至俯卧,小年龄孩子经常会向玩具方向翻身。
如
果孩子完全翻身至俯卧、但右手臂仍压在下面、可以给予
3
分<
/p>
9
.仰卧位:向左翻身成俯卧位
0
没有翻身的迹象
1
开始翻
2
部分翻、不成俯卧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8
10
.仰卧位:竖直抬头
0
没有抬头的迹象
1
开始抬头、但下巴不能离垫
2
抬头、下巴能离垫、头不能竖起
3
完成
位置
:头在垫子上、手臂、腿舒适地放置
(
腿部、骨盆必须与垫子接
触
)
头可以面
朝下或转向一边。
方法:
大孩子可要求其抬头并朝前看。
p>
小孩子可以在他们面前放一些玩具或叫他
们的名字来吸引他们。并不
要求头位于正中线。
11
.肘支撑成
俯卧位:头抬高,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0
没有抬头迹象
1
抬头、下巴不能离垫
2
抬头、没有竖起、前臂承重
3
完成
位置
:
俯卧位手臂放在前臂可以承重的位置上,
如果觉得可能抬头有
困难,
就必
须让孩子头放在垫子上。腿舒适地伸展
方法:
鼓励孩子抬头于垂直位并伸手臂。
大孩子可以对言语的要求或示范有反应。
小孩子则更喜欢在对他面前举起
并逐渐抬高的玩具,看有无反应。
12
.肘支撑俯卧位: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
0
右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
1
右前臂承重、左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
2
右前臂承重、左臂部分向前伸展
3
完成
位置
:头可以处于任何位置、手臂放在可以前臂负重的位置、腿舒适的伸展
方法:
在孩子面前约一手臂长度的地方放一个玩具大约在视线水平鼓励其伸出左
臂离开垫子向前取玩具。完全伸展是指肘部完全伸展且肩向前臂屈曲
13
.肘支撑俯卧位: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
0
左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
1
左前臂承重、右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
2
左前臂承重、右臂部分向前伸展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12
14
.俯卧位:向右翻身成仰卧位
0
没有翻身的迹象
1
开始有翻身
2
部分向仰卧位翻身
3
完成
位置:俯卧位,手臂舒适地放置最好头向下
< br>方法:
鼓励孩子在要求或示范下向右翻至仰卧。
小孩子可
能朝着玩具或照料者翻
身。
不可以通过摆放手臂使孩子不用抬头
只需轻轻用力即可翻至仰卧位,
例如右
臂屈曲在头下面。虽然下
肢保持交叉但能完全翻身可以给
3
分
15
.俯卧位:向左翻身成仰卧位
0
没有翻身的迹象
1
开始有翻身
2
部分向仰卧位翻身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14
16
.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
90
度
0
没有向右旋转的迹象
1
开始用肢体向右旋转
2
用四肢向右旋转
<90
度
3
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俯卧位、头朝下
方
法:放一个玩具在孩子右面并鼓励其旋转。如果你期望孩子能转动
90
< br>度,则
玩具应放在
90
度以外处
。玩具放在
90
度处的时候,一些孩子会部分旋转后伸
右手来够玩具,
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已完成动作。
如孩子通过爬或翻身来完成此
测试的话,
可以在开始阶段将玩
具放在孩子的右边,
通过逐渐移动玩具引导孩子
完成
17
.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
90
度
0
没有向左旋转的迹象
1
开始用肢体向左旋转
2
用四肢向左旋转
<90
度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16
B
.坐位
1
8
.仰卧位:检查者握孩子双手,拉自己到坐位,头部控制好
(
头与脊柱成直线
或稍向前倾
)
0
拉到坐位时,头不能控制
1
拉到坐位时,头部有控制的迹象
2
拉到坐位时,头能控制部分时间
3
完成
位置:仰卧位,头放于中线、手臂和腿自然伸展。
方法:
检查者的位置应给予孩子坐起所需足够的空间、
同时能安全地抓住孩子的
手。
测试孩子时检查者可以位于其
一边,
但测试大孩子时需要骑跨在他们的腿上
方
(
小心不能固定他们的腿
)
19
.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坐起
<
/p>
0
没有向右翻身坐起的迹象
(
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
)
1
向右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
2
向右侧翻,部分坐起
3
完成
位置:仰卧位,头放置中线、手臂、腿舒适伸展
方法:
指导孩子先翻至右侧然后坐,
对于那些已经用
这种方法来坐孩子来说,
这
个很容易明白,但对于那些不用这种
方法去坐的孩子来说,需要更多的解释。
20
.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坐起
<
/p>
0
没有向左翻身坐起的迹象
(
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
)
1
向左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
2
向左侧翻,部分坐起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19
21
.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头部竖直保持
3
秒
0
头部没有抬起的迹象
1
开始有抬起的迹象
2
抬头但不能竖直维持
3
秒<
/p>
3
完成
(
p>
头部到垂直位并维持
3
秒
< br>)
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
<
/p>
方法:
检查者位于孩子后面、
将双手放于
孩子胸部、
另一人在孩子前面举着一个
玩具在孩子眼睛水平。<
/p>
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可以用一面墙镜来帮助引起孩子的注
意。
p>
22
.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
,头正中位保持
10
秒
0
没有抬起的迹象
1
开始抬头、但不在中线
2
头抬起位于中线,保持小于
10
秒
3
完成
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
方法:
指导孩子抬头向前看玩具、
希望孩子抬头位于
中线、
“
中线
”
是指
“
头位于中
间
< br>”
。也就是说矢状面和额状面都垂直。
23
.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
5
秒
0
手臂不能支撑
1
保持小于
1
秒
< br>
2
保持
1-4
秒
3
完成
位置
:孩子坐垫子上,可以取任何舒适位,手臂放于最有利支撑的地方。包括前
面、
旁边或放在身体上,
如大腿上。
孩子也可以用一
个手臂支撑或一手放在另一
手臂上。
方法:
检查者位于能使孩子表现最好的地方,
对于较小的或较重
的孩子,
检查者
可以站在孩子的后面,
另一个人能在前面鼓励孩子、
孩子面对一面镜子也是有所
帮助的
。对于大孩子可以简单地要求其保持姿势达到要求的时间。
2
4
.坐在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坐位
3
秒
0
不能保持坐位、除非手臂支撑
1
单个手臂支撑下保持坐位
2
没有上臂支撑保持坐位小于
3
秒
3
完成
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手臂任意放置。
< br>方法:检查者可以位于孩子的前面或后面。许多孩子可以在开始时用手臂支撑、
然
后依据动作要求或示范抬起一个或双手。
小孩子可以开始手臂支撑、
然后诱导
其为得到他们前面举着的玩具而抬起一个或双手臂,
或通过游戏如:
拍手,
来抬
起双手。
“
手臂放松
”
是指手臂不会因为要达到或保持坐位而承重。
25
.坐于垫子上:前面放置小玩具,身体前倾触摸玩具,没有上肢支持返回直
立坐位
0
没有向前倾的迹象
1
倾向前但不返回
< br>2
倾向前,触摸玩具,在手臂支持下回到直立坐位
3
完成
位置
:
舒适地坐在垫子上、
手的位置可以根据孩子能力而变化但孩子
必须能稳定
于坐位从而完成该测试。
方法:使玩具离开孩子足够远以至必须前倾向前触摸。这将取决于许多因素
(
如
最初坐的位置、伸臂的运动范围等
)
。可允许至少一次尝试来判断玩具是否在孩
子前倾够得着的地方。对于较小
的孩子,可用较大的玩具,使其双手均不承重。
26
.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
45
度放置的玩具,
返回开始姿势
0
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
1
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
2
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
(
手伸到大转子外
)
3
完成
位置
:孩子舒适坐在垫子上
(
包括
W
坐
)
手臂的位置可以变化、但孩子必须能够<
/p>
坐稳尝试该题。
方法:
孩子右边后方
45
度处放置玩具,
距离等于孩子伸出手臂触其臀部的长度。
检查者尽量在他右面放置玩具来引起他注意
、
然后将其放于大概的位置、
引诱孩
子
得到它、使注意力在玩具上是很重要的。
27
.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
45
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
始姿势
0
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
1
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
2
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
(
手伸到大转子外
)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26
28
.右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
5
秒
0
不能保持右侧横坐
p>
1
右侧横坐、双手支撑
5
< br>秒
(
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
p>
2
右侧横坐、右臂支撑
5
< br>秒
(
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
3
完成
位置
:
孩子右侧横坐于垫子、
开始时可以双臂支撑、
然后右手臂支撑或双臂放松。
方法:指导孩子抬起左
臂或双臂。一旦你确定其达到了三种之一的姿势时记时
5
秒,如
果孩子不能保持姿势
5
秒,则尝试在低一级水平记
5
秒。
29
.左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
5
秒
0
不能保持左侧横坐
p>
1
左侧横坐、双手支撑
5
< br>秒
(
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
p>
2
左侧横坐、左臂支撑
5
< br>秒
(
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28
30
.坐于垫子上:有控制地降低身体成俯卧位
0
p>
没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
1
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
2
降低身体至俯卧位,但有碰撞
(
p>
失去控制的动作
)
3
完成
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
方法:引
诱孩子在控制下将他们的手臂放低。
“
控制下
< br>”
暗示动作是规则的或有方
向性的。可以简单地要求大孩
子趴着躺下。
“
碰撞
”
不包括突然摔下,然后翻到俯
卧位。
31
.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右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
0
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
1
开始有向右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
2
部分完成向右翻成四点位
3
完成
位置
:坐在垫子上、腿舒适地放在前面。
(
不允许
< br>W
坐
)
方法:
这些孩子通过不同的右侧横坐位转换到四点跪位,
或者先向前移动然后向
右转越过右腿变成四点跪位。希望他们可以通过上臂承重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任
< br>务,
他们先是用前臂承重后伸直肘部还是直接就用双手承重并不重要,
但不可以
先转到俯卧位再转成四点位。
32
.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左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
0
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
1
开始有向左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
2
部分完成向左翻成四点位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31
33
.坐于垫子上:不用上肢帮助旋转
90
度
0
没有开始旋转的迹象
1
开始旋转
2
靠手臂帮助旋转
90
度
3
完成
位置:孩子可以以任何姿势坐在垫子上。
方法:指导孩子向左或右旋转
(
任何方向都可以
)
。孩子可在追逐玩具中旋转、像
在俯卧位旋转一
样。将玩具置于
90
度以外但仍在他们的视线之中,不幸的是许
多孩子将呈四点位而不是旋转。
34
.坐于凳上:上肢及双足不支撑保持
10
秒
0
不能在凳子上保持坐姿
1
保持,手臂支撑,脚支撑
10
< br>秒
(
坐于凳子
)
2
保持,手臂放松,脚支撑
10
秒
(
坐于凳子
)
3
完成
位置
:
孩子位于凳子上、
膝盖在边缘、
脚悬
空、
手臂的姿势和脚的支撑能力而定。
方法:放置孩子在大凳子上
(
脚悬着无支撑
< br>)
,如果达到坐稳则要求孩子抬起手臂
而达到手臂放松的
姿势,当孩子呈现
(
手臂放松
)
之前或之后,记时
10
秒。
< br>
35
.站立位:落坐小凳子
0
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
1
开始坐凳子
(
有上凳子
的企图
)
2
部分坐上凳子
3
完成
位置
:孩子站在小凳前、面朝小凳或背朝或平行。可以无支撑或用
1-2
只手抓住
凳子,但躯体不能靠凳子。
方法:
希望孩子以任何方式坐到凳子上,
可以爬至凳子上并
转身或可以下蹲至坐
位、大孩子可以在语言的指导下坐到凳子上,小孩子可能对动作示范
反应更好,
或者用玩具鼓励小孩子坐到凳子上会更好。
36
.从地面:坐落小凳子
0
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
1
开始坐凳子
(
有上凳子
的企图
)
2
部分坐凳子
(
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
)
3
完成
位置
:孩子可以面朝凳子。开始的姿势可以包括在地板上卧、坐、四点位或跪位
等任何姿势,
但是除外站立位。
方法:和
35
p>
不同,本项测试试图证明孩子是否能从地板上坐起来坐到小凳子上
和
35
一样孩子可以选择任何方式坐到小凳子上。
37
.从地面:落坐大椅子
0
没有坐上大凳子的迹象
1
开始坐凳子
(
有上凳子
的企图
)
2
部分坐凳子
(
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
)
3
完成
位置
:把孩子放置在大凳子前的地板上。
“
在地板上
”
指不包括站的任何姿势、它
包括躺、坐、四点位或跪
。
方法:孩子是否能从地板起来而坐在大凳子上,与
35
、
36
一样,孩子
可以选择
任何方式,要求孩子爬到凳子上。在凳子上可以采取任何坐姿。
C
.爬与跪
38
.俯卧位:向前方腹爬
1.8
< br>米
0
没有匍匐向前的迹象
1
匍匐向前小于
0.6
米<
/p>
2
匍匐向前
0
.6-1.5
米
3
完成
位置
:孩子舒适地俯卧在一块
2.4
米垫子的一头。
方法:指导孩子腹部贴地,靠手臂及腿向前移。放置一件玩具在垫子上,从而
为
孩子提供一个爬的目标,
玩具应该放在
1.8
米以外以免使孩子没爬到
1.8
米就能
抓到它,
用孩子身体的某一部分来判断其移动的距离。
建立一个低的通道可以阻
止小孩子使用四点爬来完成此项测试<
/p>
39
.点支持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
/p>
10
秒
0
手和膝不能持续承重
1
手和膝能承重,维持小于
3
秒
(
有企图保持姿势现象
)
2
手和膝能承重维持
3-9
< br>秒
3
完成
位置
:孩子舒适地在垫子上呈四点位,头、躯干和骨盆必须离开垫子,也不能放
在小腿上。<
/p>
方法:
指导孩子保持姿势来达到所要求
的时间。
用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助
于完成测试。
40
.四点位:不用上肢支撑成坐位
0
没有坐的迹象
1
开始尝试成坐位
< br>2
成坐位、但需手臂支撑
(
有<
/p>
1-2
个手臂支撑
)
3
完成
位置
:将孩子舒适地置于四点位,放在垫子上
(
孩子必须能够保持四
点位
)
方法:直到孩子去坐。孩子在自己尝试前的过渡期中需
要示范或身体的帮助。
41
.俯卧位:成四点位,手和膝承重
0
没有成四点位的迹象
1
开始有成四点位的动作
(<10%)
2
部分成四点位
(10%-90%)
3
完成
位置:孩子放在垫子上、舒适地俯卧。
方法:
指导孩子摆出四点位,
记住四点位的排列可能多种多样
,
小孩子经常会自
发地转成四点位,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用语言鼓
励或用玩具逐步引导来转成四点
位。
42
.四点位:右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
0
右手臂没有伸出向前的迹象
1
右手臂开始向前伸出
(<10%)
2
右手臂部分向前伸出
(10%-90
%)
3
完成
位置:孩子在垫子上,舒适地位于四点位、孩子必须保持四点位并尝试该题
方法:
可以简单要求大孩子伸出右手向前在肩水平之上、
许多孩子需要鼓励其向
前伸向治疗者的手或玩具。
当要
求孩子伸展右臂向前达到肩水平上时,
必须在适
当的高度放置玩
具。
43
.四点位:左上肢向前伸出
,手的位置高于肩部
0
左手臂没有向前的迹象
1
左手臂开始向前伸出
(<10%)
2
左手臂部分向前伸出
(10%-90
%)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
42
44
.四点位:向前四点爬或蛙跳
1.8
米
0
没有向前膝手爬或蛙跳的迹象
p>
1
向前四点爬或蛙跳小于
0.6
米
2
向前四点爬或蛙跳
0.6-1.5
米
3
完成
位置
:将孩子放于
2.4
米的垫子一端,呈四点位,孩子至少能保持
四点位片刻。
方法:指导孩子用手和膝朝前爬或移动至垫子的
另一端,
“
爬
”
是指用手、膝移动
可以不交替。
“
蛙
跳
”
是指
“
突
然地移动
”
可以包括
“
兔子跳
”
。
可以用玩具逐步诱
导孩
子接近目标。
45
.四点位:向前四点交替性四点爬
1.8
米
0
没有向前交替性四点爬的迹象
p>
1
向前交替四点爬小于
0.6
米
2
向前交替四点爬
p>
0.6-1.5
米
3
完成
位置
:令孩子成四点位放于
2.4
米的垫子一端,孩子必须能够四点
位。
方法:指导孩子向前交互爬至尽头。
“
交替爬
”
是指当手和膝向前移动
时为双手臂
及腿的交替运动。这些交替运动不需要很协调。但不能蛙跳。
46
.四点位:用手和膝
/
脚爬上四级台阶
0
没有爬台阶的迹象
1
用手和膝
/
脚爬
1
级
2
用手和膝
/
脚爬
2-3
级
3
完成
位置
:四点位。
4-6
级标准尺寸
(18<
/p>
厘米高
)
的台阶,也可以从站立位开始。
方法:
指导孩子向上爬,
孩子可通过示范或进一步用玩具来引发。
检查者应该在
孩子后面从减少摔下受伤的可能。
向上移动时孩子向后坐下是不可以的。
双手臂
和腿必须达到第四级才能得
3
分。
47
.四点位:用手
和膝
/
脚退着爬下四级台阶
0
没有退着爬下台阶的迹象
1
退着爬下
1
级
2
退着爬下
2-3
级
3
完成
位置
:孩子取四点位,放在
4-4
级楼梯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