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教学分析

温柔似野鬼°
680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4: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锦绣未央豆瓣)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

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


1


公顷的表象。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


.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教材具体结构如下:




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


(


2011)


》将“公顷”和“平方千米”


的 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土


地面积单位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 厘


米”


等的认识基础,


在图形面积的认 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单元内容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 识的基础上,


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


帮助学生建立土


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 /p>


供支持。



2


.教材编排特点



(1)


学习材料的选择充分贴近生活。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 学


生来说,


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


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


学生较为 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


占地面 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


园、


教室以及部分省、


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


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


建立联系。



(2)


学习过程的设计强调经验链接。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 单位。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


识这两个面积单位,


教材除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


还在两个方面强调了学习者经验


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一是 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


“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的描述,

< br>唤醒


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


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 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


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


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


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二是 在学习行为的设计上,


除了引导学生用观察、


想象等方式学习之 外,


提出了许多通过实


践活动进行体验的要求,


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第


34


页< /p>


“做一做”


,第


36

页练习六中的第


1


题测量并计算操场的面积,第

< p>
9


题调查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的面积等。



(3)


学习结果的定位重视表象形成。



从本单元内容的目标定位来看,


引导学生建立起


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的初步表 象是一个重要


任务。为此,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 例如,在建立


1


公顷的表象时,呈现了“


400


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


1

< br>公顷”的描述,设计了实


践活动“操场上测量


100


平方米的正方形”


,单元小结中呈现了“


2 00



50


平方米的教室面

< p>
积大约是


1


公顷”的描述等,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 的表象服务。



三、教学建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