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
儿
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 br>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
者多为
6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病初,
可经飞沫传播,
当皮肤疱疹溃破后,
可经衣
p>
物、用具等传播。
1.
症状
: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
10~21
p>
天。发病初期
1~2
天多有低热,随
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
1
天
左右变为水疱,
3~4
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
分批出现,
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
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
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
1.
症状
潜伏期约
10~21
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
< br>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
1~2
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
24
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
疹。皮疹一般在
3
p>
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经飞沫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
易感,常发生流感
大流行。
1
.症状
潜
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
39
℃以
上,伴有
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
全身症状明显,
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儿
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
发热
3~4
天
后逐
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
1~2
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p>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
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
2
岁以上儿童。<
/p>
1
.症状
<
/p>
潜伏期为
14~21
天。一般先于一侧腮
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
4~5
天消肿。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
边缘不清,
表面发热,
有压痛感,
咀嚼时疼痛。
伴有发热、畏寒、头
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
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
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1.
症状
潜伏期为
1--3
天。起病急,高热、
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
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
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
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
病一般较急,患儿常
有发热,
体温
38
℃~
40
℃,
热程多为
2
~
7
天。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
咽痛、
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
及口腔
出现红色小丘疹,
并迅速转为小疱疹,
直径
2-4mm
,
如米粒大小,
呈圆形
、
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
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
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
们都要注意预防,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在园期间
,
我们坚持做到
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净手,每天对幼儿的毛巾用<
/p>
84
浸泡,幼儿的餐具、水杯统一
用红外
线消毒高温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
84
消毒液擦拭,幼儿的床、
门、水龙
头等幼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
84
消毒液擦拭,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到医院
检查。
(七)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
—
12
日,一般
10
天左右可
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p>
天:出疹前
3
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