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巡山小妖精
785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冰淇淋制作)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2010-04-10 20:51:37|


分类:



学习资料



|


标签:



|


字号大中小



订阅




CA RS


评定的可以利用不同的观察资料来源,诸如心理测验或教室活动等场合下中的观察, 父母的报告,


以及有关儿童病史纪录等。只要这些资料包含评定中所需要的信息,均可在 进行评定时加以利用。在获取


必要的观察资料时,可以在


CAR S


纪录纸上简要纪录相关的行为。本书后面附有这一纪录表格,可用于

< br>`


组织各种相关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才可进 行相应评定。在进行观察


前,评定者应熟悉所有


15

< p>
个项目的描述和记分标准。记录表的信息仅仅旨在提供某种提示线索,而不可替

代以下关于项目描述和记分标准。



再进行观察时,应将自 闭症儿童的行为与同龄正常儿童的行为加以比较。在观察到某位儿童的行为与其同


龄儿童 相比不正常时,应进一步考虑这些行为的特异性、频率



强度和 持续时间。


CARS


的目的旨在评定行


为,而不涉及因果解释。由于源于儿童期自闭症的一些行为


,类似于因其他一些儿童期障 碍所导致的行为,


因此重要的是评定儿童行为偏离正常的程度,而不是评判该行为是否可 由注入脑损伤或智力落后等障碍加


以解释。总成绩和缺损模式,才可以将自闭症儿童与其 他发展障碍儿童区分开来。



观察阶段一旦完成



评定者就可以利用记录表上的纪录帮助进行实际的


C ARS


评定



实际的评定是在


CARS


记分纸上进行的。在决定成绩之前,评定者最好阅读每个项目的 所有行为描述。


CARS


的记分中,每个项

目有


1


~4等级。


1


分表示该儿童的行为在该年龄儿童中属于正常范围内;


2

分表示该儿童的行为与同龄正


常儿童相比,轻微异常;


3< /p>


分表示行为中等异常;


4


分表示该儿童的 行为严重异常。除了这四个等级外,在


儿童的行为似乎处于两个等级范畴之间时,也用< /p>


1.5



2.5



3.5


加以表示。例如,如果某一行为是轻微至


中等异常时,应记为


2.5


。因此,某个项目有


7


个评定等级:




1


落入正常范围



1.5


非常轻微异常



2


轻微异常



2.5


轻微至中等异常



3


中等程度异常



3.5


中等至严重异常



4


严重异常




要记住,在确定异常程度时,评定者要考虑的不仅有儿童的 实际年龄,而且还要考虑该行为的特异性、频


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某一儿童在这些维度 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程度越大,其行为越异常,得分将越高。



下面将对


15


个项目逐个加以界定。这包括关于所欲观察行为的 描述,也包括儿童可能做出反应的条件。在


这些考虑之后是


4< /p>


个评定等级,以及各个等级评定的行为观察基础。





(Ⅰ)与他人的关系:孩子在各种环境怎样与人交往




界定



这是一项关于儿童在与他人互动的各种场合中的行为评定。




要考虑的内容


< br>要考虑的包括有组织与没有组织的情景,在这些情境中儿童有机会与某一成人、兄弟姐妹或同伴互动。也< /p>


要考虑儿童对各种行为如何反应,这些行为包括悉心安排的旨在使儿童做出反应的持续努力 、到准许儿童


完全自由作出反应。特别是要记录,要让儿童注意成人应持续多长时间或多 大的努力。既要记录儿童对身


体接触、诸如拥抱或抚摸等表达情感的身体特征的反应,也 要注意儿童对表扬和批评或惩罚的反应。要考


虑儿童对父母或其他人的依附程度。也要考 虑对陌生人的反应敏感性、超然态度、胆怯程度和注意程度。




记分



1



< /p>


没有证据表明在与他人的关系上有困难或异常。儿童的行为就其年龄而言是恰当的。在被告


知做什么时,可能观察到儿童有某种害羞、担忧或烦恼的反应,但是尚不至于超出同龄儿 童很多。



2



< /p>


轻微异常。儿童可能回避与成人的眼睛接触,可能回避成人或在被迫与成人互动时烦躁不安 ,


可能过渡害羞,可能不像正常同龄儿童一样对成人作出响应,或比多数同龄儿童更依附 父母。



3




中等异常。儿童有时显得冷漠(似乎无视成人的存在)。有时为了引起儿童的注意,必须 要


持续而有效的努力。儿童引发的身体接触极少;身体接触可能没有感情色彩。



4




严重异常。儿童始终十分冷淡或无视成人的所作所为。他几乎



从不对成人做出反应或引发与


成人的接触。在引发儿童的注意方 面,只有最持久稳固的努力才可能有些许效果。





(Ⅱ)模仿:孩子如何模仿他人的语言和动作




界定



该 量表评定的是基于儿童如何模仿言语和非言语动作。要儿童模仿的行为,显然必须是在儿童的能力范围

< p>
之内。要记住,该量表旨在评估模仿的能力,而不是执刑具体任务或行为的能力。通常,便利的做法 是要


求儿童模仿他此前已自发表现出来过的行为或技能。




考虑范畴



言语模仿可能包含重复简单声音,或重复长句子。身体模仿可能包含模仿手的动作,或整个身体的运动,


用剪刀剪东西,用铅笔画各种形状,或玩玩具。要确保儿童认识到准许他做的是模仿,是游戏的 一部分。


例如,要记录儿童如何回报一一个再见的手势,模仿鼓掌,或模仿托儿所的儿歌 。要注意儿童如何模仿简


单的和复杂的声音与运动。努力去辨识儿童是不愿去模仿、还是 不能认识到成人要他去模仿、还是不能发


出模仿成人所必需的声音(说出单词、作出相应 运动)。努力去纪录广泛的一系列要求儿童模仿的场景。


尤其是要注意,模仿是立即出现 ,还是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延迟后才出现。




计分



1


.适 当的模仿。儿童能够模仿与其技能水平相适应的声音、单词和运动。


< br>2


.轻微异常。在多数时候,儿童模仿诸如拍手或单音节等简单的行为。有时他可 能只有在督促或一段延迟


后才模仿。



3


.中等异常。儿童只是在部分时间里模仿,并且需要成人的一再坚持和帮助。他经常可 能是在一段延迟后


才模仿。



4


.严重异常。即使是在成人的督促和帮助下,儿童仍很少或从不模仿声音、单词或运动。





(Ⅲ)情绪反应:孩子对愉快或不快的情形如何反应




界定



这 是关于儿童对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境如何反应的评定。它要确定儿童的情绪或是否与情景相适应。该项

< p>
目既关注反应类型的适宜性,也关注反应强度的适宜性。




考察范畴



评价儿童对诸如表示慈爱或赞许的举动、和善的呵痒、喜爱的玩具或食品、愉快的游戏或嬉闹等令人愉快


刺激,有何反应;也评价儿童对不愉快的刺激,诸如斥责或批评、拿走所喜爱的玩具或事物、困 难的活动


要求、惩罚或令人难受的做法等,做何反应。不合适的反应类型有如没有任何明 显原因,不可预测地改变


心情,如无缘无故地突然大笑。不适宜的反应程度,有如在其他 同龄小孩往往表现出某种情绪时,该儿童


却没有任何表情;小题大做发脾气,或在对小事 件作出反应时变得高度烦乱或高度兴奋。




计分



1.


与年龄和情境相适宜的情绪反应:如同其面部表情、姿态和举止的变化所表明的,儿童表现出适当


的情绪反应类型和反应程度。



2.


轻微异常:儿童偶尔表现出一些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类型或反应程度,其反应有时与他周边 的对象或


事件无关。



3.


中等程度异常:儿童表现出明确的迹象,表明他的情绪反应类型和程度不适当。其反应可 能是十分


拘谨或过度兴奋



并且可能与 情境无关



即使在


< br>没有出现诱发情绪的对象或事件时



儿童也可能露出苦相 、


笑声或全身僵直的反应。



4.


严重异常:儿童的反应很少与环境吻合;儿童一旦处于某种心境就难以改变,即使其从事 的活动可


能已经发生变化;相反,在一段较短的时间里,即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儿童则 可能表现出相对不同的情


绪。




(Ⅳ)肢体动作:孩子如何协调肢体及有无异常动作




界定



评 定的是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适切性;它评定的内容包括诸如摆出某种姿势、转圈、敲打、摇摆、用脚尖

< p>
走路和自我攻击等偏差。




考察范畴



除了考察儿童参与身体游戏 活动外,还考察诸如用剪刀剪东西、画画或拼图等活动。要评定儿童出现古怪


肢体动作的 频率和强度



为确定这些性为的持久性



应考察儿童在他人试图禁止其古怪肢体动作时的反应。




计分



1.


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肢体利用:儿童肢体运动的 轻易性、敏捷性和协调性与同龄儿童一样。



2.


轻微异常: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特异性行为,如笨拙、重复(强迫性)的行为、协调性不 良、或极


偶尔情况下出现如下述


3


中所 刻画的更为异常的行为。



3.

< br>中度异常:就其年龄而言,儿童的行为显得奇怪或异常,这可能包括奇特的手指活动、特异的手势


或身体姿态、盯着自己的肢体或用指尖戳自己的肢体、自我指向的攻击行为、摇摆、转圈、手指扭 动或用


脚尖走路。



4.


严重异常:强烈或经常出现


3


中所列出 的这些类型的行为,这是肢体使用严重异常的标志。即使阻


止他们或试图使他投入其他活 动时,这些行为仍然存在。





(Ⅴ)使用物体:孩子是否喜欢及如何使用玩具或其他物体




界定



评定儿童对玩具或其它物体的兴趣,以及儿童如何使用它们。




考察范畴



考察儿童与玩具和其他物体之间如何互动,尤其是在有着许多项目可供选择的非结构化活动中。这些项目


必须适合于儿童的技能发展水平和兴趣。要关注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水平。要特别注意儿童如 何使用带


有能摇摆或旋转的部件的玩具。例如过度专注于转动玩具车上的车轮,而不是滚 动该玩具车。要注意过度


重复机械使用诸如积木等玩具,如重复把积木摆成一列,而不是 用来构筑各种结构或图案。要考察儿童是


否对某些事物过度感兴趣;而对具有相似技能的 正常儿童而言,这些事物是不会让他们感兴趣的。例如儿


童是否用大量时间时间,一再冲 洗马桶或观察水在水槽中流动?是否关注于诸如电话本这类有着诸多条目


但没有图画的东 西?最后,在看到关于玩具或物体如何使用的演示之后,儿童是否以某种比较适当的方式


使用玩具。




计分



1.


适当的使用和兴趣:儿童对玩具和物体的兴趣与其技能水平相适应,并以适当的方式使用这些玩具。< /p>



2.


轻微异常:儿童对玩 具的兴趣少于正常小孩,或可能以某种不适当的孩子气的方式玩玩具,如摇晃


或吸吮,这 些行为显然已经不适合于儿童现在的年龄。



3.


中度异常:儿童对玩具或其他物体的兴趣可能很小,也可能专注于以某种奇怪方式使用物 件或玩具。


他可能将注意专注于某玩具的一个不显眼的部位,着迷于物件反射出来的光, 重复移动物体的一个部件,


或只玩一个物体而排斥所有其它物体。这类行为至少可部分或 暂时性地加以矫正。



4.


严重异常:儿童可能表现出如


3


中所述的行为,但频率和强度 更大。当儿童忙于这些不适当的行为


时,他十分难以转移注意,并且这种不适当的使用物 体的方式极其难以矫正。





(Ⅵ)对变化的适应:孩子是否适应环境和活动的变化




界定



该 量表关注的是改变儿童已确立的惯例或定型的难度,以及使儿童从某种活动转变为另一种活动的难度。

< p>
这些困难与前一量表所评定的重复行为和行为模式有关。




考察范畴



要关注儿童对从一种活动变为另一种活动的反应,特别是儿童积极投入于前一个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


于他人试图改变其模式化反应或行为时,儿童有何反应,例如,如果让儿童独自玩时他可能以某 种特定的


方式重复对方积木



当成人试 图改变这种反应模式时



儿童有何反应?要关注儿童在常规活动 发生改变时,


他们有何反应。例如,当有客人来临导致常规生活的某种变化、走一条不同 的路线去学校、家里的家具重


新摆设、向班级介绍一位新老师或新同学时,儿童是否表现 出烦恼的迹象?在诸如吃饭或上床睡觉等具体


活动方面,儿童是否形成精制复杂的活动仪 式?是否坚持



非得如此


< p>
安排某些物件,或者只认准用某一特


定器具吃饭或喝水?

< br>



计分



1.


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儿童可能注意到惯常方 式的变化,但能接受这些变化,也没有过多的烦恼。



2.


轻微异常:当某一成人试图去改变任务时,儿童可能仍继续同样的活动或使用同样的材料 ,但儿童


可被轻易分散注意或转移注意。例如在去一家新的杂货店或沿一条新路线到学校 时,儿童起初可能紧张焦


虑,但可轻易安静下来。



3.


中度异常:儿童积极阻止常规的改变。当有人 试图使活动发生变化时,儿童则试图继续原来的活动,


并且难以转移他的注意。例如,他 可能坚持将被移动过的家具放回原处。当某一常规被改变时,他可能生


气且不开心。



4.


严重异常:当发生变化 时,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往往难以消除。当强制儿童加以


改变时,他可 能变得极其生气或不合作,或许还勃然大怒。




(Ⅶ)视觉反应:孩子在看物体时有无异常的动作和习惯




界定



评 定的是在许多自闭症儿童身上发现的异常的视觉注意模式。该评定包括在要求儿童注视物体或材料时,

< p>
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考察范畴



考察儿童在注视客体或与人 互动时是否正常使用其眼睛。例如他是否只用眼角看东西?在参与社会互动


时,是看其他 人的眼睛,还是回避眼睛接触?在完成某项任务时,是否需要经常告诉儿童要用眼睛看?成


人是否必须去转过儿童的头,以获得他的眼睛的注意?异常视觉反应的评定也包括关于特定行为的观测,


例如注视着自己手指的扭动、专注于观看反光或移动。




计分



1.


与年龄相适应的视觉反应:儿童的视觉行为是 正常,与其年龄相适应。将视觉与诸如听觉或触觉一


起使用,以探索某一新物体。



2.


轻微异常:有时必须经过 提醒,儿童才注视相应物体;与多数同龄儿童相比,可能更感于注视镜子


或闪光,或偶尔 可能凝视天空;儿童也可能回避人们的眼神。



3.


中度异常:必须经常提醒儿童注视他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他可能凝视空间,回避注视他 人的眼睛,


从某一异常的角度注视物体,或将物体拿到非常接近眼睛的地方,即使他可以 正常地观视该物体。



4.


严重异常:儿童总是回避去注视他人或某些物体,并可能表现出上述的其他一些极端形式的视觉异


常。




(Ⅷ)听觉反应:孩子对人声及其他声音的反映有无异常




界定



评 定的是异常的听觉行为或对声音的异常反应。包括儿童对人的声音和其他类型的声音的反应。该项目也

< p>
关注儿童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考察范畴



考察儿童是否偏好或害怕诸 如吸尘器、洗衣机或过往车辆等一些日常声音。要考察儿童对声音响度是否有


不恰当的反 应



例如似乎听不到诸如警报声这类很高的声音



却对诸如低声私语这类很轻的声音作出反应。


儿童甚 至可能对其他人并不在意的正常声音作出过度反应,赶紧避开或用手捂住耳朵。一些儿童可能只有


在不做其他事情时才能听到声音,而另一些儿童则可能注意到无关声音以致于将注意从主要活动中转移开


了。在考察儿童对声音的兴趣时,要确保儿童的反应时针对声音本身,而不是对产生该声 音的物体外表的


反应。




计分



1.


与年龄相适的听觉反应:儿童的听行为正常,与其年龄相适应;将听觉与视觉或触觉等其他感官一


起使用。



2.


轻微异常:对某些声音可能缺乏反应,或对某些声音可能有稍微过度的反应;有时对声音的反应可


能延缓,偶尔需要反复发出声音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有时儿童可能被无关声音所吸引。



3.


中度异常:儿童对声音 的反应可能经常变化;在一个声音出现的最初几次,儿童常常无视该声音;


儿童也可能被 一些日常声音所惊吓,或在听到这些声音时捂住耳朵。



4.


严重异常:不管时什么类型的声音,儿童的过度反应或过度不反应达到了一个极其显著的 程度。




(Ⅸ)味、嗅和触觉反应:孩子对各种刺激是如何反应的




界定



评 定儿童对味觉、嗅觉和触觉(包括痛觉)刺激的反应;也评定儿童是否恰当利用这些感觉通道。与前述

< p>
两个项目评定的听觉和实据者两种



远距离



的感觉不同,该项目评定的是


< p>
近距离



感觉。




考察范畴



考察儿童对一些气味、食物、味道或表面质地是否过度回避或过度兴趣。儿童是否过于热衷于触摸诸如桌


面等一些表面,或诸如毛皮或砂纸等表面?儿童是否热衷于闻诸如玩具积木或拼图块等常见物体 的气味?


是否试图去吃诸如泥巴、树叶或木头等一些不宜食用的东西?要注意区分年龄较 小的儿童偶尔出现的探索


性的、幼稚的用嘴去咬和触摸行为,与那种经常出现的、怪异而 强烈的似乎与具体物体无关的行为之间的


区别。要考察儿童对痛是否有异常的反应?是对 痛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




计分:



1.

< p>
正常的使用和反应:儿童以某种与其年龄相符的方式探索新物体,通常是触摸它和注视它。在适当< /p>


的时候,如在一个东西看起来像是可以吃的时候,可能用到味觉或嗅觉。在日常对因撞到、 跌倒或夹到等


而导致的小疼痛做出反应时,儿童表现得不舒服,但不是过度反应。



2.


轻微异常:儿童可能坚持 把各种东西放到嘴里,而多数同龄小孩已经不这样做。有时儿童会去闻或


尝不能吃的东西 ;儿童可能对掐或其他轻微疼痛不理不睬或过度反应,而正常儿童则可能表现出轻微的不


舒服。



3.


中度异常: 儿童可能在相当程度上痴迷于触摸、嗅或尝东西或人,对疼痛表现出某种中等程度的异


常 反应,可能是过度反应,也可能是过少反应。



4.


严重异常:儿童痴迷于嗅、尝或触摸物体,更多是出于刺激感官的需要,而不是正常地探 究或使用


物体。儿童可能完全无视疼痛,也可能对稍稍令人不舒服的某物做出十分强烈的 反应。




(Ⅹ)害怕或紧张:孩子是否太易于害怕或该


怕不怕

< p>



界定


< p>
是关于异常的或没有来由的害怕的评定。不过,其也关注的在正常同龄儿童很可能感到害怕或紧张时 ,儿


童是否也有害怕的表现。




考察范畴



害怕的行为可能包括诸如哭 、尖叫、躲藏或紧张的笑等反应。在评定时,要关注儿童反应的频率、强度和


持续时间。 这些害怕的出现是否合理?也要关注这些反应的普遍性。是局限于单独一类情境,还是普遍存

在于许多或所有情境?在类似情境



中,同龄正常儿童是否 将做出相同的反应?反应的强度,可以用安抚孩


子的难度加以评估。这类反应可能出现在 与父母的分离时、在他人身体靠近时、或在身体接触游戏中被举


起离开地面的时候。对诸 如下雨、玩偶、木偶等具体项目,可能出现异常的反应。另一类异常的害怕反应




正常儿童对于诸如交通堵塞或陌生的狗等事物可能有害怕的反应



而该儿童则没有表现出适宜的害怕。


还要 关注儿童是否有异常的紧张,对于正常的声音和移动,儿童是否特别神经质,特别容易受惊吓?

< br>



计分:



1.


正常的害怕或紧张:儿童的行为与其年龄及所处情境均相适宜。



2.


轻微异常:与同龄正常儿童在类似情境中的反 应相比,该儿童有时表现出稍微不相适宜(过多或过


少)的害怕或紧张。



3.


中度异常:与同龄儿童甚至更小的 儿童在相似情境中的典型反应相比,该儿童表现出多得多或少得


多的害怕反应。对于究竟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儿童的害怕反应,我们可能十分难以理解,而且该小孩出现害


怕反应时 不容易安抚。



4.


严重 异常:即使在重复经历过无害的事件或物体之后,儿童仍持续出现害怕的反应。在某一评价期

间,贯穿整个过程,儿童可能一直处于害怕之中而没有明显的原因。要使小孩安静下来十分困难。反过来,< /p>


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所害怕的诸如陌生的狗或严重的交通堵塞等危险



该儿童则可能没能表现出适宜的关注






(Ⅺ)言语交流:评估孩子的语言使用及音调节奏等特征




界定



评 定儿童言语和语言利用的各个层面。不仅评估是否出现言语,而且评定出现言语时,儿童活动中所有元

< p>
素的特异性、奇异性和不适宜性。因此,在儿童出现任何类型的言语时,评估儿童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话


语的音调属性、音高及节奏;言语意义内容的情境适宜性。




考察范畴



关注特异的或不适宜话语的频率、程度和使用范围。要注意儿童如何说话、如何回答问题、以及如何复述


要求他复述的单词或声音。言语交流中的问题包括缄默或缺乏言语、学说话迟缓、使用只有更年 幼儿童才


使用的言语、或以某种奇特的或无意义的方式使用单词。要注意是否出现三类具 体的特异性,即代词反转、


模仿言语和使用一些难懂的话语。名词反转的例子有如,在儿 童意指



我要饼干


< br>时却说



你要饼干


< p>
;或在指



你刚刚吃过饼干



时,却说成



我吃过饼干



。模仿言语指的是复述或模仿刚刚所说的内容。例如儿童可能重


复别人向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儿童甚至可能在不合适宜的时间里重述前面听过的话 语,这被


称为延迟模仿言语。难懂的话语指的是儿童使用一些奇特的或无意义的单词,他 使用这些此并非旨在传递


与其相关的信息。对有言语的儿童,尤其应考察其声音的音调属 性、节奏和高度或响度;也要注意其是否


过度重述。




计分:



1.


正常的言语交流:与年龄和情境相适宜。



2.


轻微异常:言语表现总体上迟缓。多数言语时 有意义的,不过,偶尔可能出现模仿言语或代词反转,


并且这时的儿童已经过了这些现象 正常出现的年龄



极偶尔的情形下


,< /p>


可能使用一些奇特的词或难懂的词。



3.


中等异常:可能没有言语;出现言语时,言语 交流中可能是一些有意义言语和诸如难以理解的词语、


模仿言语或代词反转等一些奇特言 语的混合。其特异的言语中可能包括一些混杂有来自电视广告、天气预


报、球赛转播等短 语的言语。在使用有意义的言语时


,其特异性可能包括问题过多或过分痴迷于特定话题。



4.


严重异常:没有有 意义的言语,而是可能发出类似于婴幼儿的尖叫声、古怪或类似于动物发出的声


音,或接 近于言语的复杂声音。儿童也可能以特异的方式,持续使用一些可加以辨识的单词或短语。




(ⅪⅠ)非言语交流:评估孩子能否用表情、手势等进行交流




界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