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岁儿童发展特征
-
0
到
3
岁儿童发展
特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
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
良好、全面的教育,那
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
一、
0
—
1
岁婴儿的家庭教育
0
—
1
岁的婴儿完全要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而科学地照料婴
儿、寓教育于照料之
中才会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就会阻碍婴儿成长的
脚步。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新生儿已具备了视觉和知觉能力,但这些能力器
官还比较脆弱,父母必须从注意保护
的基础上来发展其能力。
比如让婴儿听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蛙叫、流
水声等等)时一定要注意音量,否则
声音的强刺激会影响婴儿的听觉能力,时间一长对婴
儿的情绪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
婴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家中最
好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地听音响或电视
机中传出的太大声音。也不要让婴儿进入人声嘈杂的
大商场或机声隆隆的施工地点。有些
父母喜欢给婴儿的床前挂上色彩艳丽的气球,其实这
种做法是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p>
,原
因在于婴儿本身对色彩艳丽尤其是红颜色物体的感受力很强,他
会一直盯着看这些固定不
动的气球,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婴儿
“<
/p>
内斜视
”
即常说的
“
对眼儿
”
。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出
现
呢?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将气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气球不宜太多,
以
三个为宜),也可以定时取掉气球,让婴儿的视觉注意点消失。
0
—
1
岁婴儿对外界的认识除了来源于上述的视觉与听觉外,还有触觉,而这一年龄
< br>段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口腔的触觉来认识外部事物的。这也正是
0
< br>—
1
岁婴儿常会把拿到手
里的任
何东西都放入口中的主要原因。对此,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能
“
因噎废食
”
,而应该
在注意卫生的基础
上帮助婴儿去用嘴
“
认识
”
世界。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0
—
1
岁的婴儿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伴随
感官与动作的发展而产生的。
比如,母亲每次抱起婴儿时都是面带微笑、眼含爱意地看着孩子,那么婴儿就会有被
爱的情绪体验,从而为其长大后产生爱与被爱的心理需要打下基础。再比如,婴儿拿东西
的动作从刚开始的
“
满把抓
”
p>
发展到后来的
“
五指分工
< br>”
这就意味着婴儿在认识外界事物的过
程中又有了
“
注意
”
和
“
思维
”
的萌芽。
p>
在
0
—
1
岁这一年当中,父母不但要
为婴儿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
还不能默默地、静悄悄地去做,而是应该
把握住每一个与婴儿讲话的时机。虽然此时的婴
儿还不能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但他能听
到父母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和语音,还能看
到父母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这其实恰好
是为婴儿今后开口说话创设的一个良好语言环境,
就象成人学外语之前
< br>“
灌耳音
”
一样重要。
0
—
1
岁这一年是婴儿生理发展极重要的时期,只有把握住婴儿各种生理机能,尤其
是动作的发展,如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是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这几个环节,
p>
才会为婴儿今后生理、心理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1
—
2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1
岁以后由于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应该让幼儿吃母乳或牛奶为主转变为吃饭。这
就需要父母从饮食上保证幼儿身体发育所需
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并且使幼儿养成定时定量
进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而这些好习惯又恰恰是幼儿适应外部环境、抵
抗疾病侵袭的坚强后盾。只有以良好的身体
做保证,才可以使幼儿在新的年龄阶段适应其
生理发展的巨大变化。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在
1
岁
2
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行走了。此时的父母一定不能因为怕孩子摔跤而
剥夺幼儿行走的权力,也不能过量练走路而使幼儿腿部肌肉发展受阻碍。独立行走标志着
幼儿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独立行走这一生理现象的出现,幼儿会产生很多的心
理变化,如会有跟成人一样的感觉,会有一种成就体验。尽管这些心理现象还属于萌芽状
态,但毕竟是今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手的灵活运动和独立行走会使幼儿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
1
—
2
岁的幼儿开始对
< br>玩具感兴趣,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为幼儿选购玩具不能只求量多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
< br>而应该考虑到幼儿自身对玩具的喜好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和教育性。玩具对孩子来讲犹如
< br>天使,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动手、动眼,随之启动的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如
< br>注意与想象,幼儿会对玩具的某个特性产生注意,进而发生一些简单的想象。这个时候,
< br>若父母细心观察、加以引导,就会使幼儿的这种无意注意与无意想象尽早地转变为有意注
< br>意和有意想象。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
岁
6
个月以后,幼儿就开始了积极的言语活动。这时的幼儿会突然很爱说话,并
且
时不时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习惯。基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
“
模仿
”
,此时的父母
一定要时刻留
心自己的语言是否规范、合适,让幼儿无论从父母的有意教育上还是无意影
响上都可以得
到一个能够模仿、学习的榜样。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生理与认知的原因,都
会以简单的电
报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父母应该做到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再对其施
加教育影响。
比如,孩子想吃饼干,他会说:
“
妈妈,饼干。
”
此时即使母亲理解了幼儿的
意图也必须用完整的语言
来感染他,你可以问他:
“
宝宝是不是想吃饼干?妈妈现在就给
你
拿一块饼干。
”
然后让幼儿与你一起
说:
“
妈妈,我要吃饼干。
”
待幼儿说完整这句话后,再
将饼干给到幼儿手中。长此下去,幼儿会在父
母刻意营造的这种语言环境中努力去掌握人
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
—
语言交流。
1<
/p>
—
2
岁的幼儿尚处于完全模仿阶段,幼儿
对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
母的影响,故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正确
性。此阶段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家中的环
境,都会给幼儿的性格打下烙印,比如家中总是
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幼儿长居此处也会
养成爱整洁的良好性格特征。再比如,此时父母
可以引导或让幼儿一起收拾玩完的玩具,
这会让幼儿养成有责任心,做事有头有尾的良好
性格特征。
三、
2
—
3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有了两年的生活经历,幼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
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在前
两年有了良好的教育基础,那么这一年的教育就会顺利
得多(当然,在这一年还会有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