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来源典故
-
【知音】
: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p>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人擅长
弹琴,
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
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
“好啊!
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
心
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
”伯
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
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
破了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终身不再弹。
【汗青】
:
来源于古时侯人们用来记事的竹简,
是采用青色的竹子,
用火烤
得竹板冒出水分,
这样较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桃李】
: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
子的典故。
据汉朝
《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
人。后丢
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
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
难时不肯帮助他。
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
春
天种了桃树和李树,
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
秋天还可吃到可
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
秋天它长出来
的刺倒要扎伤人。
你过去培养、
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
,
所以君子培
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
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
< br>;把提拔培养的优
秀人才叫做“桃李”
。
【古稀】
:来源于唐代大
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
”
【孩提】
:来源于颜师古注:
“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
【桃园】
: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典故。
汉献帝时。
天下混乱。
盗贼蜂起。
刘备
(皇室宗亲刘备)
< br>。
关羽
(关云长家住山西蒲州)
。
张飞(翼德
,
市场里卖猪肉的张飞)
三人志同道合。在张飞家的桃园结拜为义兄弟。刘备为
始。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宰牛马
昭告天地。结义匡扶汉室。三人誓说。同心协力。扶危救
困。上报国家。下济黎庶。后来
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下山辅佐中兴汉室。从此崭露头角,
刘、关、张、三兄弟名留青史
。
【铜臭
】
:来源于东汉时期崔烈的典故。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
500
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
丞相的司徒
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
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 br>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
“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
有何议
论。崔钧据实相告:
“论者嫌其铜臭。
< br>”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泰山】
:来源于唐朝皇帝唐玄宗封禅的典故。
唐明皇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宰相张说(音“悦”
)任封禅大使。按照惯例,在封禅之后,
三公以下的所有官员皆可升迁一级。
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只是九品小官,
却在封禅之后骤然
升至五品。
李隆基大宴群臣的时候,
看见郑镒穿
着绯红的五品官服走来走去,很是奇怪,就
问郑镒为什麽升得这麽快。
< br>郑镒一下子懵了,
不知道该怎麽回答才好。
旁边的一个宫
廷戏子
黄幡绰把话接过来,说:
“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
”
与其说是泰山,
< br>倒不如说是岳父把郑镒成全了。从此,泰山也就成了妻父的代称。
又因
为泰山是
“五岳之长”
,
因而转将妻父称作
“岳父”
,
“岳翁”
,
连带着称妻母为
“岳母”
或
“泰
水”
。
【乔迁】
:来源于《
诗经·小雅·伐木》
:
“出于幽谷
,<
/p>
迁于乔木。
”
【问津】
:来源于《论语·微子》中孔子与子路的典故。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
曰:
“子
为谁?”曰:
“为仲由。
p>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
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
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推敲】
:来源于贾岛作诗《题李凝幽居》时正琢磨的一句诗“
僧敲月下门。
”不知是用推好
还是敲好。
后人也就用推敲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点睛】
:来源于古时名画家张僧繇
画龙的典故。
【断肠】
:来源于东晋时一个姓桓的大官在三峡遇见一母猿的典故。
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
船
在三峡航行,
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
母猿沿岸哀
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
裂成一寸一寸的了。
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
人革取不用。从
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或者断肠了。
【下榻】
:来源于东汉时期陈蕃和徐
稚的典故。
东汉时
,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
他为人正直,
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
当时南昌有个人
叫徐稚,
字孺子,
p>
家里虽清贫,
但他从不羡慕富贵,
由于他品
德好,
学问深,
所以很有名望,
地方上
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
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
官府
召他任职,
他也总是
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
。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
他相见,听取他
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