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山谷论书》
-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的书论和书法实践互生互发、
相得益彰。
《山谷论书》
论“书”中美学。
1
、
《东方曼倩画赞》
,
笔圆净而劲,<
/p>
肥瘦得中,
但字身差长,
盖崔子玉字形如
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2
p>
、
《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
,
云是永禅师书
,
既刓缺
p>
,
亦难辨真赝。
字差大者,
是吴通微书,
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3
、
《佛遗
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義
之书。黄庭坚曰:“吾常评此书,在楷法中小
不及《乐毅论》
尔,
清劲方重盖度越萧子云数等。
顷见京口断崖中
《瘗鹤铭》
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不
可名貌。以此观之,非良右军笔画
也。若《瘗鹤铭》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在四五间
。
4
、章草
《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章
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
字,作韵语。
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
5
、欧率更书《化度寺碑》
,所谓直木由铁法也,如介
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p>
6
、周、秦古器铬,皆科斗文字,其文
章尔雅,朝夕玩之,
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7
、顷年
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
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知蔡
君谟真、行简
札,能入永兴之室也。
8
、张长史书《智雍厅壁记》
,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寺<
/p>
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9
、
《石鼓文》
笔法
如圭璋特达,
非后人所能赝作。
熟观此书,
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10
、柳公权《谢紫丝趿鞋帖》
,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
得古人用笔意。
11
、
《道林岳麓寺诗》
,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
/p>
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12
、
智果善学书,
合处不减古人,
然时有僧气可恨。
羊欣书,
举止羞涩。萧衍老
翁亦善评书也。
13
、宋儋笔墨精劲
,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自瞻尝云其
人不解此狡狯,书便不足观。
< br>
14
、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如此书乃可临
学。谢
太傅墨迹,闻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态度,惜不见尔。
15
、郗方回书,初不减王氏父子,诚不浪语。
16
、
、钟太傅表章致
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小大不同,盖
后来善临拓本耳,要自皆有佳处。两晋士大夫类能
书,右军
父子拔其萃耳。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
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
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
17
、右军真、行、章草、藁,无
不曲当其妙处,往时书家置
论,以为右军真、行皆入神品,藁书乃入能品,不知凭何便<
/p>
作此语?正如今日士大夫论禅师,某优某劣,吾了不解。古
人言:
“坐无孔子,焉别颜回”,真知言者。
18
< br>、右军自言见秦篆及汉《石经》正书,书乃大进,故知局
促辕下者,不知轮扁斫轮
有不传之妙。王氏来,惟颜鲁公,
杨少师得《兰亭》用笔意。
19
、宋、齐间士人夫翰墨颇工,合处便逼右军父子,盖其流<
/p>
风遗俗未远,
师友渊源,
与今日俗学不同
耳。
王、
谢承家学,
字画皆佳,要是其
人物不凡,各有风味耳。观王濛书,想见
其人秀整,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王荆公尝自言
学濛书。世
间有石刻《南涧楼诗》者,似其苗裔,但不解古人所长,乃
< br>尔难到。
20
、伯英书小纸,
意气极类章书,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绝无
品者。
21
、
张长史
《千字》
p>
及苏才翁所补,
皆怪逸可喜,
自成一家,<
/p>
然号为长史者,实非张公笔墨。余中年来,稍悟作草,故知
非张公
书,后有人到余悟处,乃当詹耳。
22
、
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
然曲折求之,
皆合右军父子喜法,
书家多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九方皋得千里
马于沙丘,众相工犹笑之,今之论书者多,多牡而骊者也。
23
、观鲁公此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
气骨。回视欧、虞、楮、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
如颜鲁公萧然出
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
臻书法之极者,
惟张
长史与鲁公二人。
其后杨少师颇得仿佛,
但少规矩,复不善楷书
,然亦自冠绝天下后世矣。
24
、<
/p>
观唐人断纸余墨,
皆有妙处,
故知翰墨之
胜,
不独在欧、
虞、楮、薛也。惟恃耳而疑目者,盖难与共谈耳
。
25
、观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笔力
不减刘诚悬,乃知今世石刻
曾不得其仿佛。余尝见李主与徐铉书数纸,自论其文章,笔<
/p>
法正如此,但步骤太露,精神不及此数字笔意深稳。盖刻意
与率尔
为之,工拙便相悬也。
26
、
常山公书如霍去病用兵,
所谓顾方略如何耳,
不至学孙、
吴。至其得意处,乃如戴花美女,临镜笑春,后人亦未易超
< br>越耳。
27
、
《蔡明远帖》
,
笔意纵横,
无
一点尘埃气,
可使徐浩服膺,
沈传师北面。
28
、蔡君谟行书简札,甚秀丽可爱,至于作草,自云得
苏才
翁屋漏法,令人不解。近见陈懒散草书数纸,乃真得才翁笔
意。寒溪草堂待饭不至,饥时书板,殊无笔力。
29
、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虽得一体,皆
自到也。蔡君谟
书如《胡笳十八拍》
,虽清气顿挫,时有闺
房态度。
30
、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沈著,极近晋、宋
人书。往时苏
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
同法。余少时得此评,初不谓然,以谓才翁傲睨万物,众人
皆侧目无王法,必见
杀也。而文正待之甚厚,爱其才而忘其
短也,故才翁评书少曲董狐之笔耳。老年观此书,
乃知用笔
实处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皆优入
古人法度中。今士大夫喜书,当不但学其笔法,观其所以教
戒故旧亲戚,皆天下长者
之占也。深爱其书,则深昧其义,
推而涉世,不为古人志士,君不信也。
31
、司马温公天下士也,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
律而身为
度者也。
观其书,
犹可想见其
风采。
余尝观温公
《资治通鉴》
草,虽
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盖如
此。
p>
32
、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欧、虞、楮、薛及徐
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扬少师尚有仿佛。近来
苏子瞻独近
颜、杨气骨,如《牡丹帖》甚似《自家寺壁》
,
百余年后此论乃
行尔。
33
、东坡先生尝自比于颜鲁
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
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尝为
余
临《与蔡明远委曲》
、
《祭兄濠州刺
史及侄季明文》
、
《论鱼军
容坐次书》
、
《乞脯天气殊未佳》帖,皆逼真也。此一卷字形
如《东方朔画赞》
,俗子喜妄讥评,故及之。
p>
34
、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
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瞠若晚识。子瞻独谓为然。士大
夫乃云:<
/p>
苏子瞻于黄鲁直爱而不知其恶,
皆此类。
岂其然乎!
比来作字,
时时仿佛鲁公笔势,
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
吴耳。
3
5
、
东坡简札,
字形温润,
无一点俗气。
今世号能书者数家,
虽规摹古人,自
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滑
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36
、东坡书,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掣笔极
有力,可
望而知真赝也。
37
、子由书瘦劲可喜,反覆观之,当是捉笔甚急而腕著纸,
故少雍容耳。
38
、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余草书多
俗笔。盖余少时学周善部
书,
初不自寤,
以故久不作草,
数年来犹觉湔袯尘埃气来尽。
39
、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
小僧缚律,李建中
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
观予此言,乃知远近。
40
、王中令人物高明,风流弘畅不减谢安石。笔札佳处,浓
纤刚柔,皆与人意会。贞观
书评,大似不公。去逸少不应如
许远也。
41
、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
稽多肉,太师多骨。
42
、
余尝评题鲁公书,
体制百变,
无不可人。
p>
真、
行,
草书、
隶
,皆得右军父子笔势。
43
、
张长史行草帖,
多出于赝作。
人闻张颠,
p>
未尝见其笔墨,
遂妄作狂蹶之书,托之长史。其实张公姿性颠逸,其
书字字
入法度中也。
p>
44
、见颜鲁公书,则欧、虞、楮、薛未入右军之室,
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虽然,此论不当察察
言,盖能不以已域
进退者寡矣。
45<
/p>
、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著而笔卧,故
左秀而右桔。
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施捧
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46
、东坡书,真行相半,便觉去羊欣、薄少之
不远。予与东
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也。自平原以来,惟杨少
师、
苏翰林可人意尔。
不无有笔类王家父子者,
然子不好也。
47
、东坡书如华岳三峰,卓立参昴,虽造物之炉缍,不自知
其妙也。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
似徐会稽;晚年沈著痛陕,
乃似李北海。此公盖天资解书,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
p>
48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
,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洒
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
。中岁喜学颜鲁
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圜而韵胜,挟以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
百年后,必有知余
此论者。
49
、苏翰林用宣城诸葛齐
锋笔作字,疏疏密密,随意缓急,
而字问妍媚百出。古来以文章名重天下,例不工书,昕
以子
瞻翰墨,尤为世人所重。
50<
/p>
、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
气清秀者
也,但摹手或失其笔意,可恨耳。宋宣献富有古人
法度,清秀而不弱,此亦古人所难。苏
子美、蔡君谟皆翰墨
之豪杰也,欧阳文忠公颇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但未雍
容耳。徐鼎臣笔实而字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则气质
高古,与阳冰
并驱争先也。
51
、王荆公书字得古
人法,出于杨虚白,
虚白自书诗云:“浮
世百年今过半,校他蘧
瑗十年迟”。
荆公此二帖近之。
往时李
西台喜学书,题少师大字壁后云:
“枯杉倒桧霜天老,
松烟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