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
-
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5
篇
家庭教育,
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
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
之初”
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
体会范文
5
p>
篇,欢迎阅读参考
!
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1)
一、家长应帮助初一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
使孩子们做到:
1
、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初中不
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
三多
:课多、
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
导孩子合理安
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
< br>、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科学的作息守时、专注的读书听课、
积极的勤
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的习惯等。
3
、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
习任务很重,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
入教学内容,
家长要积极
配合。
一般强调五个环节:
①
预习
②
听课
③
笔记
④
复习
⑤
作业。
4
、明确智力上要
三过渡
,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既有衔
p>
接又有发展,要完成三个过渡:一、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型为主转变为以视
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二、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
意义记忆为主。三、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鼓励孩子学
会独立
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5
、
加强意
志锻炼。
家长要使孩子在不断进步、
不断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
。
二、家长应帮助初二的孩子防止成绩下滑。
初二阶段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容易下
滑,
如果得不到及时指导,
必然导致心理
上的厌学情绪,引起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那么,初二学生的家长,应如何帮助自
己的孩
子防止成绩下滑呢
?
1
、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初二所学知识的难度明显比初一加大,功课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p>
9
门课之多,只完成每天作业、到考前才临时突击复习,是远远不
够的。家长应
着重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当天学的,<
/p>
及时复习
;
单元学的,
< br>整体复习
;
阶段学的,系统复习。
2
、
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知识是有规律的,初二的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一
些学习规律掌握恰
当的方法了。
家长对此也应该明确认识到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
握
具体知识更重要。
3
、排除孩子的学习困扰。有些孩子成绩下滑是有多种原因的,心理因素是<
/p>
其重要的一方面。
遇到这种情况,
家长可
以和孩子仔细谈谈心,
帮助孩子克服心
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
绪。
三、初中毕业年级的家长,应尽的责任。
1
、对孩
子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了解孩子在初三面对大容量的学习任务时
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学
习充满信心,勤奋刻苦,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谈心、教
育,并要多与老师联系。
2
、关爱、理解、支持孩子。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
一
,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
又不苛求。
要鼓励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达到的目标,
并协助他为之奋斗。<
/p>
生活上
关心他们的冷暖。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关心他们的思
想,
当好孩子的大朋友。
在孩子参加升学考试的前后都要注
p>
意孩子的情绪,
做好稳定情绪的工作。
在临
考前,
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轻松的
情绪,不要过分地唠叨,那
样容易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升学考试结束后,家
长要及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p>
特别是对考场上发挥不好的孩子更应做好安慰工
作。
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2)
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p>
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科学,
按规律办事。
大家
都
知道,要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发展。我国目前各行各业都实行科学管理,
持证上岗。但各位家长是否有“家长上岗证”
,无证上岗,违规操作,
怎么能不
出次品或不合格的产品。
孩子的性格一但形成,
是无法回炉加工的,
常言说:
“江
山易改,本性难移”
。家长需不断学习家教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和完
善自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我,科学“育苗”
。相信吧,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今社会,
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
整个社会浮
躁,但家长要冷静、理性看待你的孩子。教育是长线投资,理性消费。不要认为
你的孩
子学习了杜曼闪卡,
学习了七田真右脑开发,
学习了…,
就会迅速成为
“天
才”
;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上了几次电视达人秀,就万众瞩目学有所成,今后一帆
风顺了
;
不要以今天孩子的分数,衡量明天的孩子
的作为……孩子的成长,要遵
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到什么年龄,做这个年龄适合的事情
。
三、孩子不是老师的,而是父母的。
法律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
陪伴
孩子成长是家长的神圣职责。
孩子不仅
需要物质营养、知识营养
,更需要丰富的精神营养
__
教肓爱。许多家长,孩子上
学时间,交给学校教育
;
中午交给小饭桌管理
;
节假日交给各种课外辅导班教育。
请
问各位家长你什么时间教育你的宝贝,尽你做父母的教育职责呢
?
别忘记孩子
是你的,不是各式各样冠名“老师”的。
四、抓住教肓的最佳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三岁看小,七
岁看大,十二岁定终身”
。话说得虽然有
点夸张,
但从一个角度说明人的成长有关键期,
错过难以弥补。
奥地利诺贝尔奖
获得者劳伦斯,揭示出动物的成长都有关键期,何况高智慧生命人乎。
五、光说不练假把式
当初中老师,听家长说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
“我的文化水平低,教育
不了孩子。今天孩子长大了,更管不了啦”
。我要反问家长,你的知识、能力是
怎样习得呢。靠得不仅仅是学校教
肓吧,更多的知识、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你
是一个至少也有
3
0
年以上生活、工作经验的成年人,真的教不了一个孩童吗
?<
/p>
关键你不能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今天孩子长大
了不听你管教
?
是因为你从小只生不教,
或教育方法有问题。
教育专家告诫我们:
孩子出
问题
100%
是家长的问题,子不教,父之过也。
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3)
关于学习兴趣和快乐别太相信学习是快乐的。
高端学习都是枯燥的,不讨
厌就是兴趣。
我教了那么多
清华北大的学生,
真正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很少,
如果
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真有快乐,那也是通过学习考出高分的快乐。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
乐,
那就很可能成为大
师级人物。
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
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
p>
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所以,品质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p>
相信我们的孩子
是属于大多数人中的某一个吧。凭什么学习是快乐的
?
学习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
分,
这是不言而喻的。
好成绩基本上都来自学生的好习惯,
什么时间专注的做什
么事,日积月累,某一天不小心他成了第一名,他自己都想
不到。
而我们教育
总是想给孩子更多
的快乐,
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
不停的对孩子让步。
天底下
哪有这样的教育
?
不要纠结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
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
素质。
关于教育中的鼓励现在,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
俗称<
/p>
“戴高帽子”
,
更有专家说出这样的话:
好孩子都是夸大的,我实在是不敢苟同。
适当鼓励孩
子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
< br>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把他推向万丈深渊。
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
?
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
?
我认为,
犯了错误要
付出代价。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关
于言传身教首先,<
/p>
我觉得我只是一个智力平平,
品质和意志都一般的普通人。
我
对言传身教一点信心都没有,
因为我做不到
我也做不好。
我觉得教育目的就是要
让下一代超过上一代,
p>
先超越父母,
然后超越孩子自己,
把孩子的
潜能最大的挖
掘出来。
我真感动有些家长,
为了让孩子学好
某门课,
自己另买了一套教材,
和孩子
一起打拼……我真佩服有些家长,
为了做孩子的表率,
从来不看
电视不玩手机不
上网……孩子的奋斗非要毁掉父母的幸福
?
p>
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
?
我认为,
父母的
作用应该是点燃孩子积极向上的激情之火,
而不是拼命燃烧自己企图去照亮孩子,
有
多少父母燃烧一生化为灰烬,而孩子前途一片黑暗。只有内心无比强大的孩
子,才能
战无不胜,歪风邪气也影响不了他。帮助孩子超越自我,每天都有新进
步,努力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计划明天比今天做得好,规划一个积极向上的充<
/p>
满正能量的美好愿景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考试分数放在最后说,
是因为我
不想说,
因为我觉得它比前五点说的相
比,太次要。但我又不得
不说说它,在中国,它又是那么重要。大多数家长把分
4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数当作教育的唯一目
标,我觉得,唯
一可以值得尊重的分数应该是高考成绩,
在省示范高中任教的我看多了孩子分数的起伏,
看多了家长的束手无策看多了孩
子的泪流满面,所以更看清
p>
分数对家长和孩子的折磨。
所以,
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在孩子身心都还稚嫩的时候,
不要为分数牺
牲
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
小学就要求双百分,
有些过分。
孩子得了
100
分就给
奖金,就照相留念大肆宣扬,
100
分就是没有缺点没有漏洞
?
小学得
100
分的孩子能走多远
?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就
是:不要考
100
分。朱清时解释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
得七八十分,要想
得
100
分要下好
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
100
分,
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
10
遍化肥,废掉的是孩子学习的
激情
和创造力。
我也调查过我的优秀学生,小学得双百分的真的很少。我的孩
子刚上初一,
期末考试英语满分
120
分班级平均分
117
分,
孩子得了
p>
118
分,
我以为她会欢天
喜地,没想到她却垂头丧气,眼里含着泪花万恶的分数排序,低水平上的竞争,
让孩子内心怎么能够强大起来
?
在分数面前,
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动力,
p>
父母的冷言冷语
可能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
< br>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
过程比结果重要,
只有
完美的
过程,才会有无憾的结果。孩子想当第一
名的愿望与生俱来,就像大树
拼命往天上生长,
为了获得更多的
阳光和雨露一样,
这不是教育的功能,
这是生
< br>物的本能。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家长在旁边关注、
期
盼和守望,
及时清除小
树旁边的杂草和害虫,
< br>在狂风暴雨把小树吹歪了的时候,
第一时间去扶正他,
而
不是拔苗助长。
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4)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
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
来的问题,
往往都是父
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
父母是子女
的第一老师,
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
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
自然无
法要求子女,
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
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
< br>好好
学习,认真读书。
5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
绝大部分
好学上进学生,
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
热爱学习。
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
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
热
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
朋友圈
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当然,
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
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
这类家庭往往
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
己的
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
p>
类家庭,
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
而家庭又非常富有,
那些农民暴发户
;
第二类是高官子女
;
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
;
第四大类家庭,
父母本人都
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谚语,
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
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
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
。经济富裕本身
p>
是好事,
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
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
失去
上进的动力。
第二个原则是:
p>
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
有两个错误
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
;
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
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
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
力很大,
学业压
力、
考试焦虑、
人际关系压力、
包括师
生关系、
同学关系的压力,
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
,
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
到
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
学的
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
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
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
批评子女。
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
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
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
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
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
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
找出解决的方法。
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
而是学校方面的问
题,
老师方面的问
题,
家长就应该积极
想办法解决,
分担子女的压力,
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
p>
加压力。
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
在心理上不
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
尤其需要家长
的呵护。
< br>
6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