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古诗教案
-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
曹霞
教学目标:
1.
学习《乡村四月》
。
2.
认识、会写《乡村四月》中生字“蚕”
“桑”
。
3.
理解《乡村四月》的意思,体
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之美和劳
动之美。
4.
背诵古诗。
一、导课
同学们,
< br>第六单元里的文章表现的都是乡村的风景和乡下人家的
生活,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
交替描写
,描
写了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
河里鸭嬉戏、
在夏天的傍晚吃晚饭、
在秋天的夜晚伴着
虫鸣入眠,
展
现出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
p>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
带领我们走进荷兰,
欣赏碧草、
牲畜、
家禽在无垠的草原上悠闲地生
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荷兰的牧场辽阔、静谧、肥沃;
《麦哨》这篇
文章写了乡村的孩子在田野里玩耍劳动,
他们吹麦哨、
割草、
翻跟头、
摔跤、吃茅茅针,乡村孩子的生活朴素却不
缺乏童真和欢乐。
今天这节课,
我们
要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
赏一赏诗人笔下的田
园风情。
二、学习《乡村四月》
1
.理解诗的题目
从这首古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2.
了解诗人
谁写的《乡村四月》呢?
翁卷,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淡雅。
你
记下了多少关于诗人翁卷的信息?说一说。
我们以后可以寻找
南
宋诗人翁卷的其他诗作赏析。
3.
初读,读准字音,学习“卷”
<
/p>
“了”
“蚕”
“桑”
4.
借助注释,充分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
理解诗意
5.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看这首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的前两句,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山原、川、子规、雨)
你能加上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的词,描绘
出
一幅画面吗
?
这江南初夏的乡村,还有哪里是绿的呢?还有哪
里是白茫茫的
呢
?
我们听到了杜鹃鸟叫
,还听到了什么鸟叫呢?这雨,如烟,还如
什么呢?展开想象,加上你的联想,再描绘画
面。
(
学生说话,描绘
)
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欣
欣向荣)
p>
6.
配乐朗读,感受诗情(范读、个别读
、抽学号读、齐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7.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在这江南初夏的乡村,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美景之中,还有人
在劳动,我们来看诗的三、四句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p>
从这两句诗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哪个字、哪个词里体会
到的?
(板书:勤劳)
勤劳的乡下人家,除了采桑叶、养蚕、插田,
还要干很多农活,
他们还干些什么呢?
用“才„„又„„
”
说话,理解诗情
才了插田又蚕桑
才了喂猪又放羊
才了施肥又灌溉
才了种菜又运苗
采桑叶、养蚕、抽丝
、织布,我们有衣服穿;插田、种粮食,我
们有饭吃,
这些都靠
乡下人家辛勤地劳动,
我们应该敬重劳动者。
带
着这种感情,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
8.
反复朗读,再现诗情
将同学们刚才的回答稍作整理,
成了这样一首现代诗,
配乐朗读:
江南乡村四月,
山陵原野碧绿,
菜园果园碧绿,
房前屋后碧绿,
一派生机盎然。
稻田映着天光,
小溪缓缓流淌,
河水泛着微波,
一片白茫茫。
杜鹃声声蹄叫,
燕群盘旋飞翔,
杨柳婆娑,
细雨蒙蒙,
如烟如雾如尘般飞扬。
乡下人家无暇赏景,
他们埋头弯腰,
采桑养蚕,
运苗插秧,
灌溉施肥,
放牛喂羊„„
一派繁忙景象。
这首现代诗还可以这样用这种格式书写:
江南乡村四月,山陵原野碧绿,菜园果园碧绿,房前屋后碧绿,
一派生机盎然。稻田映着天光,小溪缓缓流淌,河水泛着微波,一片
白茫茫。
江南乡村四月,杜鹃声声蹄叫,燕群盘旋飞翔,杨柳婆娑,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