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
-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一、
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
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
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
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
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
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
首句念夫远隔天涯,
次句忧夫边关苦寒,
第三句写寄衣和泪修书
,
最后写寄衣到否的牵念。
四句细腻逼真、
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
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p>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
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
梦,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
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p>
②间接抒情:
;
借事抒情;
、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效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A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
、溪流、
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
对象。如白居
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
然规律不可抗拒。
张可久《
[
双调
]
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
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
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
瑟的秋景。
又因
西风
的到来而联想到
归期
p>
的未卜;
因
芭蕉雨
声
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
辗转反侧
的愁思。
情景关系:
练习:
1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说第二句与
全诗不谐调,你认为呢?
2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
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
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B
借事抒情(寓情于事
)
:通过叙述某件事来表达某种感情。
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br>”
(杜牧《泊秦淮》
)
子夜吴哥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时到临洮?
此诗通过
叙述为丈夫赶制寒衣这件事,
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这里形象刻画,动作细节描
p>
写,心理描写相结合。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
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第二句:吴姬压出新酒捧来劝客,酒香四溢,正是为下文抒发惜别之情蓄势。第三、四句写相
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欲行不行”
,无限留恋。于叙事中表达了依依惜
别之情。
C
借物抒情: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
托物言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E
用典抒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
•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
1
树杪:miâo2
< br>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三、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
(
1
)楼
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评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
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
(
2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
(
3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李白《越中览古》
)
四、议论:在作品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首诗评价的角度和评价有什么不同?
⑴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 br>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⑵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