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词常见意境鉴赏

玛丽莲梦兔
564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史瑞克2)


离别诗词常见意境鉴赏








人类的感情与生俱来,感情是诗词当中吟咏的一个永


恒的主题,正是 因为有了情,古典诗词才有了长盛不衰的生


命力,才有了感人的力量。情有多种,离情最 苦,


“黯然销


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 骨肉亲人


之念,挚友离合之感,上演着一幕幕离愁别绪的场景,倾诉

着一缕缕缠绵凄切的情歌,充满着挥之不去的感伤的情调,


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 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代诗词曲中


歌咏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离别 诗词


的意境也有着独特的审美韵味。






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


“意”就是情意,即主观的思


想感情;


“境”就 是境界,即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


作品中的“意”


,不能 赤裸裸地说出,需借助景物即意象来


表现,


“境”不是纯客观的 物象,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


“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 而


形成的一种艺术图画。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 处的环境与条件,使


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


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


不得不承受空 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


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 ,都使别离蒙上


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


然伤神。鉴赏离别诗,捕捉作品特有的意象,领悟作品的内


在意蕴,深究其艺 术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意境入手。










一、寒










在寒冷 的秋冬或料峭的初春季节,离别会给分手的双方


更增添一份凄冷之感,使读者在这冷寂的 氛围中,体味到其


中的缠绵不舍或悲壮。






如《雨 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 永让深秋的


蝉的叫声,唱进这与恋人分手的惜别之境中。


“多情 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与恋人分别的凄凉伤感之情 ,


在清冷的深秋得以抒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


。在这带有寒


意的易水之畔,燕太子丹,高渐离送别即将 踏上不归之路的


荆轲。这种特定的冷环境,从视死如归的英雄之口唱出,歌


声激越,情怀悲壮。以至易水和荆轲那曲悲歌同载史册,扬


名千古。






有着相似意境的还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 雨连


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连绵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


渲梁 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


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迷茫而 具寒意的夜色与游子凄冷


的心情契合无间。










二、残










即将离别的双方分手之后,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孤单


而残缺不全的,朋友、夫妻、恋人天各一方,其中的孤残之


意不言而喻 。因而离别诗中;


“残”的意境也是带有普遍性


的,而这种意境 又往往表现了双方的依依深情。






“平明送客楚山孤。



友人即将回到洛阳,


与亲友相聚,


而留在吴地的诗人 ,却只能像孤零零的楚山一样,立在江畔


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 线,自然而


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


心在玉壶。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 象


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立


傲 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


一片孤空而明澈的意境之中,含 蓄蕴藉,余韵无穷。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p>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 此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


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把朋友送上船, 船已扬帆而


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看到孤帆之影逐渐

< br>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对朋友的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