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俗与酒礼

别妄想泡我
556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夏天协奏曲主题曲)


酒俗与酒礼




酒俗和 酒礼,


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内容。


酒俗是和酒的发明同时产生的 ,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


断发展而发展。


早 在先秦时代,


就出现过“酒人”和“酒正”一类的人,


专门在日 常生活和


交际场所,


负责理酒和分配酒.


汉代以后,


国家开始设置酒官,


专门管理酒业和科税等业务。


这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酒类管理和专卖机构,


它们除经销酒类商品 外,


还起着协调生产与消费


者之间关系的作用。





酒俗在民间的传承,


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多种功能。


首先 在酒的制作方面,


各民族有


自己独特的酿造方法和传统的饮酒习 俗.


中国云南的傈僳族喜欢制作和饮用米酒.


每年到了


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做好酿酒的准备。造酒原料一般是玉米、高粱、稗子等,其中以稗子


酒为最好。


酿酒方法是:


先将用来造酒的粮食 格碎,


并加以蒸煮,


然后投入酒药,


罐 装封存,


数十天后,即可启封冲饮。饮酒时,先将铁锅置于火塘之上,倒入事先兑好的温 水,然后用


木勺把罐里的酒糟舀入锅内,同温水搅拌,片刻之后,尝一尝,如味道和温度 均可,就将水


酒舀出过滤,


盛入精制的竹木小酒杯中,


供人品尝。


这种自制的水酒,


度数不高,


味道甘淳,


饮用起来特别爽口。


在傈僳族生活 中,如遇贵客来临或喜庆节日,


常借酒对歌,并以舞蹈助


兴,有 时一饮数日不散。有些地区,每当贵客来临时,还有饮“双人酒”的习俗。即主人斟


一碗 酒,然后主客各伸出一只手,捧起酒碗,同时喝下这碗酒,表示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


足 .过去在签订盟约和结拜兄弟时,


也使用这种最高礼节,这表现出傈僳族淳朴、


豪放的民


族性格。佤族也喜欢自制自饮水酒,


佤 语称为“布来”。


在喜庆节日里,“水酒是不可缺少


的佳品,饮 酒时,先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开杯,然后你一杯,我一杯的对饮,酒席上谈


笑风生, 还可引吭高歌,


以示团结和兴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最喜欢饮用“马奶酒”。

< p>
这是


一种由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酒,表面上看,虽和羊奶、牛奶无多大差别 ,但它有一股浓烈、


醇厚的香味.


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是哈萨克族牧人制作马奶酒的季节。


妇女们把刚刚挤来的


马奶,


倒入木桶和皮桶里,再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在桶里上下搅动,


使马奶提高温度,迅速发


酵。


马奶酒不像葡萄酒那样 甘甜,


也不像其他烧酒那样辛辣,


而是有着一种独特醇厚的香味 。


这种酒千万不能猛饮,否则很容易招醉。


传说巩奶斯草原上有 一位牧民,曾和牧主打赌,要


喝下


15


公斤马奶酒.牧民从上午一直喝到深夜,一滴不剩。于是这位牧民的美名传遍整个


草原。 这是说,马奶酒虽是低度酒;品饮时却要慢慢来。





酒俗在民间传承中,


都含有自身的美 学意义。


大型的祭祀活动中,


用酒酬神,


寄托了祭


祀者美好的愿望和崇高的感情.


在政治和军事生活中 ,


常以喝血酒的方式结成联盟。


喜庆节


日饮酒,增加欢乐气氛。酒进入社交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同样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因为每一种酒俗,它的创造都含有某种象征意义。


彝族有一句谚语说:


“汉人贵在茶,


彝人


贵在酒”。彝家“有酒便是宴”, 饮酒不用菜,不分场合地点,不论生人和熟人,只要席地


一坐,围成一圈,端起酒杯,就 可依次轮流而饮,民间戏称“转转酒”。这种饮转转酒的习


俗,彝族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优 美的传说。传说,在一座大山里,住着汉族、藏族、彝族三个


民族,他们和睦相处,情同 手足,于是结拜成三兄弟.汉族是大哥,藏族是二哥,彝族是么


弟。有一年幺弟种的荞麦 丰收,


磨了许多荞麦请大哥和二哥吃。当时因为煮的太多,没有吃


完,第二天剩下的荞麦变成浓烈溢香的水。兄弟三人都舍不得喝。


他们坐在火塘边,你 推我


让,从清早转到晚上也没喝完。


后来,来了一位名叫“觉撒 斯惹”的幸福之神,使这种酒常


喝常有.从此,每逢过年过节,彝族姑娘便抱着一坛酒, 插上几支金竹秆和麦秆,在家门口


的路边上等待,


凡是过往行人 ,


都要劝你饮上一口美酒。


“甜不过彝家的秆秆酒,

< p>
好不过彝


家人的心”是路人共同的评价。四川的羌族喜欢饮“咂酒”。“咂 酒”以青棵、大麦做成,


饮用时,向酒坛中注水,插细竹管吸食,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 再添水,至味谈后食渣,民


间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中国少数民族,

< br>除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外,


大都嗜酒,


他们将饮酒欢歌作 为主要的文化


生活。


许多民族凡饮酒必唱歌,

< br>于是,


“酒歌”在各民族中特别发达.


在西双版纳傣族地 区,


酒、歌、舞结为一体。重要的聚会场所,俗例由寨中的年青姑娘敬酒,兴浓时歌舞以 随,十


分热闹。


哈尼族在过“苦扎扎”


(六月年)


和“扎勒特”


(十月年)


时 ,


要给来客斟两次酒,


表示友谊连绵不断.生活吉样幸福.席间 老人们还要唱“哈巴”偶歌)劝酒:







喝哟——喝;







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







传说远古的时候哟,







我们是葫芦兄妹的子孙。







喝哟——喝!







不要嫌酒不香不甜,







祖辈像白云和山冈一样亲近,







愿我们的友谊像江河紧密相连。





酒歌激荡着历史的回声,也表达了哈尼人希望民族间和睦相处 、友谊长存的美好感情,


情真意切,歌声凄婉。





酒俗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群体的心理 和性格特征。


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体,


< p>
俗往往将信仰、崇拜、宗教、道德、礼仪等观念融合在一起,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如


藏族民众在盛大庆典和亲朋相聚时,


首领、长者、主人都要端起酒碗,用 右手的无名指蘸上


酒,朝天、地和西方各弹一次,表示对天神、地神和祖先的敬奉.其他 人端起酒碗时,同样


重复这一礼节.


这一酒俗,


表现出藏族民众原始古老的宗教信仰和对客人真挚的敬意。


酒宴


始终充满了纯洁、和睦、崇高、静穆的气氛。




酒的来历






酒,


是中国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


创造的一大饮料系统。


甲骨文中早就


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

< p>
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


《周礼》、


《礼记》、


《左传》等典籍中,


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 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


等。这说明酒存 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酒产生于何时,


现在已无可考.


关于它的发明创造,


中国各民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


传说。


谈到酒的发明,


起初用来造酒的原料是植物的 块茎和果实,


后来才渐渐发展为用粮食


酿酒.

< br>《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今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


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这则传说,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它表明早

在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


人们已认识到酒的危害。


据史籍记 载,武庚被灭之后,周公以殷遗


民封康叔于卫,作《酒诰》篇.


《酒诰》是周武王对段的遗民发布的禁酒令,足见殷代嗜酒


之风盛行,

< br>且导致了亡国.后世因酒风不正而发布的禁酒令,


不计其数。民间还传说夏代的< /p>


杜康,是造酒业的鼻祖.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名句。可见杜康


酒是当时的名优产品.今天我们要想知道中国古老的酿酒技术,是十分困难的。


《礼记·月


令篇》中记录了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蘖必时 ,湛炙必洁,水泉必香,陶器


必良,火齐必得。”对原料、投曲、浸煮、水质、器皿、火 俟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说明


当时的酿酒法已趋向成熟.


当时 酿造的可能是果酒和米酒之类的低度酒,


烧酒等高度酒的酿


造, 开始于元代。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间始创其法。”


当 时还有了专门的烧酒作坊,米酒、果酒则民间早已有之。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而古老的制酒方 法。郁永清《释海纪游》


中记载,中国台湾的山地民族“其酿酒祛,聚男女老幼共嚼米, 纳筒中,数日成酒,饮时人


清泉和之。”林谦光《台湾纪略》也说,台湾省山地民族“人 好酒.取米置口中嚼烂,藏于


竹筒中,过数日而酒熟,客至,出以相敬,必先尝而后进. ”这是原始酿酒法的最形象的记


录·总之,无论用哪种方法,发酵是基本的工艺‘中国少 数民族民间普遍传承着自制果酒、


马奶酒、青稞酒、米酒的习俗,只不过投曲、发酵工艺 已有了许多改进。



伴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


酒的产量与日俱增,


饮酒习俗自然渐渐形成。


酒俗从 它开始形


成的时候起,


就是一种群体文化.

它的原始功能是用于祭祀活动,


供神享受,


作为民俗事象,


它包含着庄严之美,


表达着人们祈求幸福的美好感情。之后,< /p>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活动渐


渐的由娱神变为以娱人为主,


酒便大量的出现在宴飨和文化活动之中,


具有了交际和娱乐的


功能。




最早的酒






“猿酒”大概是最早的酒。


有关这种 “猿猴造酒”的说法听起来似乎荒唐可笑,


其实是


有些科学根据 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大自然后发的结果,酿酒之本,亦可有同观。





洪荒时代,野果落地无人拾,温度 相宜自然发酵,成为香味醇厚的汁水,此一现象,年


复一年,循环不已,随着生灵智慧的 提高,于是地球上便有了酒。


《粤西偶记》中,有这么


一段记载 :粤西平等府,山中多猿,善采花酿酒,樵之入山,得其巢穴者,得酒多至数石,


使之, 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当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后期,


当时人类过着采集、


渔猎的生活,


在这一阶段的山顶洞人


对于食物有了好恶选择的 可能,


他们发现经自然发酵有酒味的野果好吃,


从而将野果贮存 起


来,有意识发酵后可食用,这种经自然发酵的野果生成的酒,


可以说是最原始的酒。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时器时代,畜牧业逐断产生,发 展起来,当蓄养的母兽产仔,有


兽奶时,


含糖分的奶人们一时吃 不完,


和野果相仿也可能受到自然界中酵母的作用,


发酵成


酒,于是有了《周礼》之中提到的“醴酪”,即用乳制的酒。又随着人类的进步,生产力的< /p>


发展,终至多数人以耕稼为生。农业产生、发展起来,以五谷为食,并且有了剩余。晋人汇


统在


《酒诰》中说:“酒之所兴„,


有 饭可尽,


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芳气,


本出于此,


不由奇方。


”这说明残汤剩饭发酵,


可以成酒, 是在偶然间被人们发现的,


于是谷物造酒使


人类酿酒技艺有了很 大提高。


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实践及千百年来的探索改进,


始以 果,



以奶,再之谷,始而甜酒,继而醴酪,后以烧酒,终于今 天把我国茫茫酒水之河酿成了。




茅台的传说






传说一年除夕,

< br>茅台酒产地茅台镇大雪纷飞,


一位衣衫褴楼的老婆婆被冻僵在镇口李姓

< p>
青年的家门口。


李某开门看见后,立即将老人背进屋里,

< br>添旺炉火,端出自酿的米酒款待老


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老人歇息,


自己躺在地上过夜。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奇妙的琴

声,从天边飘来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纱,手捧闪光金杯,降落到李某面前。仙女将杯中美

< br>酒洒向地面,顿时,空中酒香弥漫,还现出一道明光闪耀的银河。李某一觉醒来,只见屋内


炉火旺盛,水饭温热,床上被褥铺叠整齐,老人眼前的仙女不见人。他打开门来,只见风住


了,雪停了,一条清澈晶莹的小河从家门口流淌而过,河面上还不时飘来阵阵酒香。从此,

< p>
仙女赏赐的银河之水就成了茅台人造酒的珍贵原料。


如今,


茅台酒的“飞天”牌商标,


便与


这个传说有关。




杜康与酒






关于酒 的发明人,民间有许多传说,但其中流传最广的要算“杜康造酒”之说了。





杜康是什么时代人,


是什么人,


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

< br>一说黄帝时人,


一说是夏禹时人,


还有说是周朝时人或东 周时人。


东汉人许慎在他的


《说文解学》


中说: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


一秫酒。


少康,


杜康也”。


少康是夏禹的儿子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朝代— 一夏朝的第五代君王,


少康就是杜康,


那么,

< br>杜康就是个君王了。


并且明确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作者”。


秫:


即高梁的统称,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杜康是“高梁 酒”的初造者,


因此自唐以来,


杜康一直


被奉为酒之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





从现有的材料看,


我们很难得出“杜康发明酿酒”的结论。


因为事实上,


酿酒方法的发


明也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来完成。“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而美,遂疏仪 狄。”《说文解


字》中的这些话,我们只能理解为,仪狄、杜康只不过是古之善酿者,并 且可以推知,在我


国,以谷物造酒最早在夏朝已经开始了。


< /p>


《将进酒》



《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金陵凤 凰台置酒》



《客中作》


《南陵别儿童 入京》


《金陵酒肆留别》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把酒问月


>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