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绝世美人儿
521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0: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梦想合唱团主题曲)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


,


结构形式相同


,< /p>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 相同、平厌相对、不


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 分


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


,< /p>


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


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


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


“词


性一致,


平仄相对”

< br>,


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 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


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达到表现 形


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 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


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


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


二者竟有


何区别呢

< br>?


1、


对仗的基本特点是


“对立 ”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 从


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


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


对仗,就 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要真正明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不妨为例为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句子虽然字数相对,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


并在同一

< br>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


仗的要求, 应归入对偶。








再看下面的句子(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幅对联不仅上下句字数相同、词 性一致,且平仄相对,所以应


归入对仗。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 于


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


仗。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


古体诗歌 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


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p>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


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


子是很多的,如:

< br>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