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安全预案
-
幼儿园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安全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认为或自认因素引起、
具有突发性,
< br>对师
生人身安全、
幼儿园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幼儿园和社会稳定等
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
公共设施故
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
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食物或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
不明原因疾病等)
、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
动等)
、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
(洪水、台风、破坏性地震)等。
根据有关要求,
不提倡幼儿参加危及自身安全的救灾活动。
各幼儿园要树立
“<
/p>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的思想,
加大安全隐患排查
和整治力度,
平时加强对师生的
安全教育,
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
性的安全应急预案演习,
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在处置安全事
故过程
中,
各班级老师要指导幼儿做好自救自护工作。
幼儿园每
一位教职员工要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并积极做
好其他求援工作。将公安、消防和急救中心作为第一救援力量,
在第一
时间内取得联系和支持,
确保将人员作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降至
最低程度。
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组织机构。
1
、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2
、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组
(1)
抢救处理组:
组长:
成员:
(2)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二、日常安全管理
1
、每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在校门口、
幼儿园校园、教学
楼走廊等处进行经常性的巡视。
2
、
禁止在校园教学园踢球、爬墙、爬楼门、滑楼梯栏杆,违者
对涉及的班级进行日常行为规
范扣分。
值日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
在校园内上述违规现象。
p>
3
、凡是幼儿在校时间,幼儿园安排教师
管理,保护幼儿安全。
4
、为防止幼
儿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它现
象,保证幼儿有秩序、守纪律地上下楼
,当天值日领导、值日教
师负责楼道口进行监督、疏导。
p>
5
、各班主任要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爱护同学的教育,加
p>
强幼儿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6
p>
、幼儿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幼儿园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幼儿
园楼道
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7
、定期不定期对各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
校园的安全隐患。
8
、幼儿园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
工作会议必须对上月的安全
工作进行小结,
并就下一步安全工作
进行部署。
全体教师会议根
据实际布置安全工作。
9
、
建立安全工作台帐制
度,
按年初制定的幼儿园安全责任分工,
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安
全工作。
三、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
一
)
、重大突发事件
< br>
1
、报警程序:
(1)
当事人所在幼儿园负责人
(2)
根据事件需要,
经领导同意后
报告公安机关,
报警立即就近
用电话或手机报告
110(
电话
110)
。
p>
3
、处置措施:
(1)
接报后,
校长、
值日教师和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2)
组织人员按照程序打电话向领导报告。
(3)
组织领导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到场领导
汇
报。
(4)
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当地卫生所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
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
方主
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离现场,其余人员驱散。
(6)
如是意外事故,
应尽快组织人
员抢救,
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
救。
(7)
如是社会人员来校闹事且较为严重的,须立即拨打公安
“110”。
4
、注意事项。
(1)
每位老师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2)
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
迅
速平息、
减轻伤亡、
保护幼儿、
控制事
态。
(3)
严格控制社会闲杂人员和
家长进入校园。
5
、疏散人员。
(1)
当事人所在的教室、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组
< br>织的疏散到安全地带,
其余各室关闭门窗,
避免更大的伤
亡事故。
(2)
确保教师特别是幼儿
的人身安全。
(
二
< br>)
、
火灾事故
1
、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幼儿园领导组成员,值日教师,消防
安全员。
< br>
2
、报警程序:
(1)
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
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
消防中心
(
电
话
119)
,,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 br>(3)
幼儿园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3
、组织实施:
(1)
参加人员:
在消防车到来之前
,
以校区内消防安全员和教师
成员为主,其余人员
(
幼儿除外
)
均有义务参加
扑救。
(2)
消防车到来之后,<
/p>
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
助工作。
(3)
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
指挥人员和教师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
原则是“先救人,
后
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