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
第十名: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字词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四百八十寺:南朝
皇帝
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
南京
市)大建佛寺。据《南
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
说四百八十寺,是
虚数
。
6.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2]
白话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
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
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江南春》<
/p>
是唐代诗人
杜牧
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
而且还再现了江南
< br>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
江南
p>
,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
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
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
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
,各具特色。
《江南春》
以轻快的文
字,
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
丰富多彩而又有气
魄的江南春
画卷,
[1]
呈现出一种深
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第九名: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句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
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
xu
á
n
< br>)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
桐更兼细雨:暗用
白居易
《
长恨歌
p>
》“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
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3-4]
[5
-7]
[8]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
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
心,
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
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
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
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
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 br>
《
声声慢
〃寻寻觅觅》是
p>
宋代
女词人
李清照
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
上下片的局限,
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
作
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
第八名: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注释
1.
国:国都,指
< br>长安
(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4.
恨别:怅恨离别。
5.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
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
月。
6.
抵:值,相当。
1
7.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古
< br>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4-5]
诗句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
/p>
《春望》是
唐朝
诗人
杜甫
的一首
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
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
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
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
“
感时<
/p>
花溅泪
”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
“
恨别鸟惊心
’’
应颈联
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
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
之情。
第七名: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
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
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句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p>
⑵望极:极目远望。
< br>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
古诗十九首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2-3]
[4]
白话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
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
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
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
蝶恋花
·
伫倚危楼风细细》是
宋代
词人
柳永
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
< br>以迷离的
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
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
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
性的形象。
第六名:
《虞美人》李煜
p>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是
五
代十国
时期
南唐
后主
< br>李煜
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
宋
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堪称
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
与人生
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
词语言明净、
凝练、
优美、
清新,
p>
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
的艺术结
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词句注释
⑴
虞美人
: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
词牌名
。此调初咏
项羽
宠姬
虞美
人
死后地下开出一
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
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
金陵
(今
南京
)。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
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
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2-3]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
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
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
多少哀愁
,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第五名:
《水调歌头》苏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