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
-
课题
课时
2
班级
六(
2
)
编
写
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陈
美
琴
负数
1
、教
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
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
,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
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
,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
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①
.
收集生
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
反意义的量。
p>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p>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
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
0
、负数之间
的大
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
用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有学生
62
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
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1
)通过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
源于生活的需要
。
因此,
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
负数现
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
穷魅
力和价值。
(
< br>2
)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
0
”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
理解负数、正数与
0
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
察和海拔图的使用,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
地认识
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
1
页
共
5
页
(
3
)开展
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导学提纲、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
设
学
生
行
为<
/p>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
备
1
、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
(一)
存入(
+
),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复习:
“
+
”表示(
)
“
_
”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
填相同还是相反
}
2<
/p>
、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
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p>
p>
学
生
事
先
查
找资料,
本节
课预设
从生
活情景引入
哈尔滨(
)表示—
后,激发学
-------------
-------------------------------
生已有的认
知经验的冲
福州(
)表示—
------------------------
--------------------
突(怎样用
p>
合适的数来
表示不同地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
+16
< br>°表示
区的温度)
,
-----
---------+16
°表示
-------------
-
调动生活经
验,主动接
—
16
°与—
16
°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纳
负
数
概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
方的气温低?
念;
比较:
+16
°(
)—
16
°
{
填>,<或
=}
3
< br>、带有“
+
”的数有
-----
--------
叫
----
数
带有“
-
”的数有
-------------
叫
----
数
第
2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