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件可靠性测试规范v4.0 (1)
-
结构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V3.0
版
本
修订条款及内容
修订人
日
期
V1.0
初版发行
张长洲
2014-11-30
V2.0
增加粘贴性
LOGO
附着力测试
2015-05-01
V3.0
更新纸带测试、水煮测试、震动耐磨测试
2015-06-24
V4.0
透过率测试
2015-07-03
1.
目的
制定手机新品及量产后机型例行试
验的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确保公司研制的手机在量
产前后
各项性能指标能满足品质或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外观、结构、可靠性与寿命试验的要求及测试方法。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
列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
15
℃
~35
℃
相对湿度:
45%~75%
大气压力:
86 kPa ~106kPa
3.
测试项目
3.1
弯折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测试数量:
5
套
测试目的:产品材料韧性及涂层测试
测试方法:将产品测试面以
90
度。对角
120
度进行慢速弯折测试,且均匀加力。
判定标准:产品弯折处无脆裂,喷油、电镀件无片状掉漆为合格。
3.2
落锤冲击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测试数量:
2
套
测试目的:产品材料韧性
测试方法:使用落锤冲击测试仪调整
50cm/500g
,冲击机壳四边及四角。
判定标准:机壳无脆痕;油漆无脱落。
3.3
钢丝绒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数量及状
态:
2
套
测试目的:结构件表面抗磨擦能力测试
测试方法:将试验样品水平固定在万能磨擦试验台上,将
0000#
< br>钢丝绒固定在面积为
1*1cm
的方形平面
摩擦头上,并使与测试样品充分接触,并施加
100gf
的力来回摩擦,来回计算
1
次,共测试
100
圈,每
30
圈
检查
1
次。
注:
1
、硬度小于
3H(7
50gf)
的素材面,才需做钢丝绒磨擦测试
2
、
每做完
一个样品需更换新的钢丝绒进行,且需在非测试品上先摩擦
50
次后再进行测试品的测试
3
、
沿钢丝绒的逆方向进行测试。
判定标准:测试后样品表面无明显划痕。
3.4
高温高湿:
测试
条件:
70
℃,
95%RH
数量及状态:
5
< br>套
测试目的:测试结构件耐高温高湿性能
试验方法:结构件放入温湿度实验箱内的架子上,持续
96H
之后取出,常温恢复
2
小时,然后进行
外观、结构检查。
判定标准:外壳无变形,起泡,发霉,裂纹,变色、变形。
3.5
温度冲击测试
测试条件:低温:
-40
℃
;高温:
+70
℃
数量及状态:
5
套
测试目的:通过高低温冲击进行结构件应力测试
试验方法:使用高低温冲击箱,先放置于高温箱内持续
1
小时后,
在
5
p>
分钟内迅速转入低温箱并持
续
1
小时后,
再
5
分钟内迅速
回到高温箱。
此为一个循环,
共循环
1
0
次。
实验结束后将样机从温度冲击箱
(高
温箱)中取出,恢复
2
小时后进行
外观检查。
判定标准:表面喷涂无异变,结构无异常。
3.6
内应力测试
< br>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数量及状态:
4
套
测试目的:机壳材质与五金结构间内应力检验
试验方法:
1.
按材料不同采用不同溶液及配比。
PC+ABS
:乙酸乙酯
:甲醇
=2
:
3
;
PC
:甲苯:乙醇
=1
:
3
;
ABS
:
冰醋酸;
PC+20
%GF
:甲苯:正丙醇
=2
:
3
2.
时间:浸泡
1
5
分钟(
PC+20%GF
5
分钟)
3.
取出后在水中将残余溶剂漂洗干净,操作过程中皮肤不能接触到液体
判定标准:产品表面夹水线处允许有
3mm
不可见的轻微裂纹,其余位置一点也不允许有。
3.7.
水煮测试
数量及状态:
2
套
测试目的:验证手机外壳油漆及喷涂耐水煮性能
试验方法:
1.
针对塑胶件,将样品放入
80
℃沸水中,煮
30
分钟
2.
针对五金件,将样品放入
100
℃沸水中,煮
30
分钟
3.
p>
针对塑胶与五金热熔在一起的,将样品放入
100
< br>℃沸水中,煮
10
分钟,取出观察样品表面油漆状
况,
热熔是否开裂等异常。
检查完无异常后再
放入
100
℃沸水中,
煮
30
分钟后检查;
测试完成后做百格测试。
注:
试样不能接触沸水溶器壁,样品之间不能互相接触
判定标准:
1.
镀层、
喷
涂样品表面允许轻微变色、
发白;
接收直径小于
0.5mm
的麻点,
不允许起泡
(用
手指可以抠掉),图案或字体不能缺损、不清晰,不得油漆膜脱落、分离、变色等
异常;
2.
百格测试
1*1mm
格子过
3B
(脱
落面积
5
%~
15
%)
3.
按键水煮测试键帽不可与导电基分离。
3.8
紫外线测试
测试环境:
温度
55
℃
辐照度为
0.55W/
㎡
光照波长
340nm
的紫
外光
数量及状态:
2
套(针对白色电池盖)
测试目的:喷涂抗紫外线照射测试
测试方法:在温度为
55
℃,在紫外线下直射油漆表面
72
小时(试验时按黑色胶纸贴住一部分不让照
射或锡铂纸包住一部分),在常温下冷却
2
小时后检查喷漆表面
。
判定标准:油漆表面应无褪色,变色,纹路,开裂,剥落等
现象。
3.9
铅笔硬度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测试目的:表面喷涂硬度测试
测试数量:
2
套
测试方法:
1.
测试前提
移动速度为
0.5mm/S
,铅笔的尖端,每道刮划后,需磨
平后再使用。
2.
分类测试
针对喷涂件:用三菱牌铅笔
,
在
45
度角下,以
1kgf
的力度在样品表面
从不同的方向划出
3~5cm
长的
线条
5
条。先做
1H
如果有划痕,则再做
2H
,如果
2H
不划破油漆则可以接受。
针对亚克力
镜片:用三菱牌
2H
铅笔,在
45
p>
度角下,以
500gf
的力度在样品表面从
不同的方向划出
3~5cm
长的线条
5
条。
针对没镀漆的玻璃镜片(钢化玻
璃):用三菱牌
4H
铅笔,在
45
p>
度角下,以
750gf
的力度在样品表面<
/p>
从不同的方向划出
3~5cm
长的线条<
/p>
5
条(如果是球面镜片,则划线方向为横向)。
< br>
针对
IML
、水镀、电镀、真
空镀:用三菱
2H
铅笔,在
45
度角下,以
750gf
的力度在样品表面从
不同
的方向划出
3~5cm
长的线条<
/p>
3
条。
判定标
准:用橡皮擦去铅笔痕迹后,在正常光线下,离产品
35cm
距离,与水平方向呈
60
度角度观
察,
并旋转
360
度;喷涂件不可划破油漆便面,
< br>IML
、水镀、电镀、真空镀、亚克力镜片、没镀漆的玻璃镜片、
不能有可见深度的划痕。
3.10
纸带磨擦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
20~30
℃);
测试目的:印刷
/
喷涂
抗摩擦测试(表面为素材的工艺面无需试验)
测试数量及状态
:
2
套
测试
方法:终喷涂样品固定在
RCA
试验机上,用
< br>175g
力对同一点进行摩擦试验。
每隔
50
转检查样品
的表面喷涂。
判定标准如下表:
UV
油漆测试
橡胶漆测
试
电镀
/
真空镀面
UV
面漆丝印测
试
橡胶漆面漆丝印
测试
素材丝印测
试
200
圈无露底
材
30-50
圈无
露底材
p>
普通电镀
/
真空镀面部
300
圈及棱角
200
圈无
露底材;
30-50
圈无漏底
哑光油漆真镀面漆
300
材
圈不露真镀面;
< br>其他面部特殊工艺
(如:
铜哑工艺、喷砂)待定
丝印面漆下工艺
30-50
< br>圈无漏底
材;丝印在面漆上
工艺免做此项
普通油漆免
做,其他待定
3.11
耐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