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

别妄想泡我
751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9: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自由可投)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



发布时间:


2018-02-20 16:50



目录




第一部分



导电线芯



一、



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




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2




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二、



绞线



1




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3




绞入系 数


K


的理论计算



4




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5




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6




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第二部分



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



圆形挤压式



1




绝缘层



1




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2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3




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4




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2




护层



1




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2




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3




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4




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二、



扇形挤压式



1




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2




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3




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4




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5




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6




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第三部分



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



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




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2




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3




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二、



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




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2




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3




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4




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三、



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




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




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第四部分



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




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


、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第一部分




导电线芯




一、



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




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


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



F=


π


*d12



mm2





重量


W1=F*r=


π


*d12*r


(< /p>


kg/km




W1



= d12

< br>(


kg/km




W1



= d12



kg/km




W1



= d12

< p>


kg/km




F


—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


导线重量



kg/km


d1


—圆单线直径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2)


双金属线


:


1)


重量系数法


:


W2=W1*K


W2



=W1



*K= *K


2)


综合比重法


:


W2=


π


*d12* r2


*(r-r1)/(r2-r1)


W2


—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


镀层的重量系数




见表


1


d2


—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1


—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


—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




1.


线径


(mm)


K


线径


(mm)


K
























.


型线的 截面和重量计算





























及以上














1)


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


截面


F=a*b - f=a*b-[(2R)2-


π


R2] = a*b -



R2


(mm2)



(2)


周长



C=2(a+b) - L=2(a+b)-(8R-2


π


R) =2(a+b) -



(mm)


(3)


重量



W1=F*r


(kg/km)


a




扁线厚度



mm


b


—扁线宽度



mm


R


—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


—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


L


—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


—扁线截面积



mm2


C


—扁线的周长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2)


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

< br>,


然后相加而得


,


或使用求积仪 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


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



W=F*




kg/km) F


—标称截面



mm2


(2)


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


—铝合金比重



g/cm3


(3)


钢铝电车线



W=W



+W



=F



*r



+F



*r



(kg/km)


(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



第二册


709






12



5)


3)


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


D


D=D0+2(tz+t



)


(mm)


(2)


重量



W=(FZnZ+F

< p>


n



)*r*K


(kg/km)


tz



t


弓—


Z


形及弓形线厚 度



mm


D0


—油道直径



mm


FZ



F


弓—


Z


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nZ



n


弓—


Z


形及弓形线根数< /p>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


—线芯绞入系数




三、



绞线



1




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1




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





2


中心层根数



1


2


3


4


5


6




2




线芯绞合外径计算



(1)

< p>
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


1



6


根,线芯外径比


M


的计算按表


3


绞合线芯外径比


M


可查表


4


计算





3


中心线根数



1


2


3


外径比



M


M=2n-1


M=2n


M=2n+


中心线根数



4


5


6


外径比



M


M=2n+


M=2n+


M=2n+1


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



Z=1+3n



n-1




Z=


< br>3n-1



n


Z=3n2 < /p>


Z=



3n+1



n


Z=



3n+2



n


Z=3n



n+1




备注



n


—< /p>


层数(包括中心层


n


< br>1




Z



绞合线芯根数




2


)非正规绞合时


,


线芯外径 比


M


的计算


:


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


(3)


线芯外径:



D=M*d


Z


—外层根数



d


—单线直径



mm


n


—层数




D


—线芯直径



mm


M


—外径比





4


总根数



结构形式



外径比


M


总根数



结构形式



外径比


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0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2


3


4


5


6


1+6


1+7


1+8


2+8


3+8


3+9


4+9


4+10


5+10


5+11


0+6+11


0+6+12


1+6+12


1+6+13


1+7+13


1+7+13+19


2+7+12+19


2+7+13+19


2+8+13+19


2+8+14+19


2+6+14+20


3+8+14+20


3+9+14+20


3+9+15+20


2





3


3




4








5


5


5





8


8


8


8


8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9


39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1+8+13


2+8+13


2+8+14


3+8+14


3+9+14


3+9+15


4+9+15


4+9+16


4+10+16


5+10+16


5+11+16


5+11+17


6+11+17


6+12+17


6+12+18


1+6+12+18


1+7+12+18


2+6+12+18


1+7+13+18


2+7+12+18


5+10+16+22


5+10+17+22


5+11+17+22


5+11+17+23


6+11+17+23


6+12+17+23


6+12+18+23


6+12+18+24


1+6+12+18+24



6


6
















8



8











48


49


50


51


52




3+9+15+21


4+9+15+21


4+10+15+21


4+10+16+21


4+10+16+22







62


63


63


64


91


2+6+12+18+24


2+7+12+18+24


1+7+13+18+24


2+7+13+18+24


1+6+12+18+24+30


10


10



10


11


3




复绞线外径计算:



D=M*d






其中:


M


—外径比


d


—单丝外径



mm





















复绞线外径比









5


复绞线结构



(股数

< br>/


单线根数


/


单线直径)



4/19/d


6/19/d


7/7/d


7/11/d


7/12/d


7/14/d


7/19/d


7/27/d


7/32/d


12/7/d


14/7/d


14/9/d


19/7/d


19/10/d


19/11/d


19/13/d


外径比



M


















复绞线结构



(股数

< br>/


单线根数


/


单线直径)



19/37/d


27/7/d


27/16/d


27/18/d


27/49/d


30/19/d


31/19/d


33/19/d


37/7/d


37/8/d


37/12/d


37/16/d


37/19/d


37/21/d


48/7/d


48/19/d


外径比



M


















19/14/d


19/15/d


19/17/d


19/18/d


19/22/d


19/26/d


19/27/d




4)


束线芯的结构计算


:


(1)


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



a:


中心为


1


根时


,



n


层及总根数









52/19/d


61/7/d


61/12/d


61/14/d


61/32/d


61/46/d











第一层



Z1=1




n




Zn=6(n-1)


(n>2)



总根数



Z=3n2-3n+1


b:


中心为


2



5


根时,第

n


层及总根数




第一层



Z1


2



3



4



5


根)





n




Zn=Z1+6



n-1





总根数



Z=3n2-3n+nZ1


(2)


束线芯外径计算



a:


中心为


1



6


根时外径经比的计算可按正规绞合外径比计算



D=M



*d*K


d


—单线直径



mm


K


为束线后外径调整系数


,


因为束线层数越多


,


其外径由于嵌入空隙而比正规排列有所减小


,


所以通过


调整系数

< br>K


予以调整。














束线外径比


M


束和调整系数




6


单线根数



中心根数



层次



Z


中心



1


1


2


3


4


1


7


19


37


61


最大



1


3


5


7


9


平均



1


3





K



外径比



M




调整系数







5


6


中心



1


2


2


3


4


5


6


中心



1


2


3


3


4


5


6


中心



1


2


4


3


4


5


6


中心



1


5


2


3


91


127


2


10


24


44


70


102


140


3


12


27


48


75


108


147


4


14


30


52


80


114


154


5


16


33


56


11


13


2


4


6


8


10


12


14






















2





















































4


5


6




85


120


161











b.


中心根数无法分清时外径的计算


:


D=[



4Z-1


/3]1/2 *d




mm




其中:



Z


—单线总根数



d


—单线标称直径



mm




.


绞合线 芯的重量计算




1




普通绞线:由相同线径的同一种材料构成



截面



F=


π


/4 *d2Z




mm2




重量



W=F*r*Km



kg/km




其中


: d


—单线标称直径



mm


Z


—单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m


—平均绞入系数




2




组合绞线由不同材料的单线构成,不同材料的单线直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不同材料相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



截面:


F=F1+F2=


π

/4*d2Z1+


π


/4*d2Z2=

π


/4*d2



Z1+Z2






mm2




重量:


W=W1+W2=F1*r1*K1m+F2r2*K2 m =


π


/4*d2



Z1*r1*K1 m +Z2*r2*K2 m





kg/km




不同材料不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


< br>截面:


F=F1+F2=


π


/4 *f*Z1+


π


/4* d22 *Z2 =

< br>π


/4



d12Z1+d22Z 2





mm2




重量:


W=W1+W2=F1*r1*K1 m +F2*r2*K2 m =


π


/4



d12Z1r1K1 m + d22Z2r2K2 m





kg /km




其中


:d1



d2


—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 标称直径



mm


r1



r2


—两种不同材料的比重



g/cm3


Z1



Z2


—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根数



d


单线标称直径



mm


K1 m



K2 m


—两种不同材料单线绞合的平均绞入系数




对于钢芯铝绞线的材料重量计算,

应该采用组合绞线的计算方法。


先计算出每公里各种材料的重


量以后,再算出每吨产品各种材料的重量。



W=W1+W2



其中


: W


—钢芯铝绞线总重



kg/km


W1


—钢线重量



kg/km


W2


—铝线重量



kg/km


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钢重量为:



W1


ˊ


=W1/W*1000



kg/t




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铝重量为:



W2


ˊ


=W2/W*1000




kg/t






:


对探测电缆、野外电缆用钢、铜混绞线也用此公式)




3




复绞线:



重量


: W=W


*Z



*K


复(

< br>kg/km




< p>
其中


:Z


股—复绞线中股数



W



--


绞制股线的重量



kg/km


K



--

复绞线绞入系数




4




束线:




重 量:


W=


π


/4*d2 Z*r*K


kg/km



其中


: d--


单线标称直径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


—绞入系数




查表


7


Z


—单线根数



2




绞入系 数


K


值的理论计算:




Mp=h/D




h=Mp*D


< br>L=[h2+


(π


D



2]1/2=[



MpD



2+


(π


D



2] 1/2=D



Mp2+


π


2



1/2



K=L/h= D



Mp2+


π


2



1/2/Mp*D=[1+


(π


/Mp



2]1/2



其中


: Mp


—节距比



h


—节距



D


—导线直径

























绞入系数查对表





7



节距比



M



















绞入系



K



















节距比



M



















绞入系



K



















节距比



M



















绞入系



K



















节距比



绞入系数


K


M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40




101




















































































41



50


51



60


61



70


71



80


81



90


91



100


101



110


111



127


127


以上
















四、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1




单芯



W=F*r*


η


*K1m



kg/km




S=


π


/4*d2*Z*


η

< p>



(η


=1/


μ)



2




多芯


W=F*r*N*


η


*K1m *K2m

< br>(


kg/km




其中:截面为


25



70 mm2



η


=



μ


=



截面为


95



120 mm2


η


=



μ


=


< br>截面为


150




mm2


η


=



μ


=


F


—线芯面积



mm2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1m


—线芯平均绞入系数



K2m


—成缆时平均绞入系数



N


—成缆线芯根数




μ—延伸系数





五、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 /p>


1.


扇形线芯有两芯


180


°、三芯


120


°和四芯


3 *100


°


+1*60


°




线芯高度与相当圆直径的关系





8


标称



计算


截面



截面


半圆及扇形线芯



高度


h



mm




线芯相


绝缘后半圆及扇形 线芯高度


h



mm



当圆直


mm


2


mm2


扇形



半圆



2




1


80°



扇形



3+1


3


芯、


120°


















半圆



mm2


2




180°





+2t


+2t


扇形



3


芯、


120°



3+1




100°



+


+


+


+


+


+


+


+


+


+



扇形





100°














25


35



34




+


+


+


+


+


+


+


+


+


+


+


+


50





+2t


70





+2t


95


120


150


185


92













+2t


+2t


+2t



240


233





+



注:


t


—绝缘厚度



毫米



2.


扇形线芯重量计算:




绞线



W=F*r*N*


η


*K1m*K2m


kg/km





独根扇形线



W= F*r*N* K2m



kg/km





(符号同紧压圆形线芯)




六、



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



1




通讯是缆的绞线组及成缆直径的计算




见表


9



1


)绞线组直径的计算




见表


9



其中


: D


—绞线直径


mm


d--


单线直径


mm




Δ


1


—绝缘厚度


mm



Δ


2


—屏蔽层厚度


mm



2

)电缆外径


D


a.


纸带绝缘对绞市话电缆外径



D=M*d



(mm)




其中:


d


组—对绞组直径



mm


M


—外径比


(


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


768


页表

< p>
12



37)


b.


塑料绝缘对绞市话、局用及配线电缆外径



5


对以下的电缆芯外径



D=2Md


mm


10



100


对电缆外芯



D=



4/


π


*S*K



1/2 mm



其中:


S< /p>


—所有单根绝缘线芯的总截面积



mm2 K


—绞缆外径系数




(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

769


页表


12



38






绞线组直径的计算


























9



截面示意图





1



绞线直径



线对名称



代表符号



简图符号



计算公式



双线组



加强



双线组



1*2*d


1*2*d



D=165d


(纸绝缘)



D=2d


(塑料绝缘)



2




D=+2Δ1



D=2d+2Δ



D=+2Δ2



3



屏蔽



1*2*d


双线组




D=2d+2Δ2




4



星形



四线组



1*4*d



D=


5



加强星形四


1*4*d


线组



屏蔽星形四


线组



1*4*d



D=+2Δ1



D=+2Δ1+2Δ2




6




7



四线组



双星形



1*2*2*d



D=(


纸绝缘


)


D=4d(


塑料绝缘


)


8



1*2*4*d


线组




D=(


纸绝缘


)


D=(


塑料绝缘


)


9



六线组



1*2*3*d



D=(


纸绝缘


)


D=(


塑料绝缘


)


2.


同轴电缆导电线芯重量计算


:


(1)


内导体



W1=


π


/4*d12*r* Z1*K


(kg/km)


(2)


外导体



W2=b*


δ


*r*Z1*K


(kg/km)


(3)


对称四线组、信号线:



W3=


π


/4*d2*r*Z2*K1*K


(kg/km)


其中:


d 1


—内导体标称直径



mm


d2


—对称线或信号线标称直径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1


—星绞或对绞绞入系数




查表


7


K


—成缆绞入系数




查表


7


Z1



Z2


—一根电缆中,同轴对或对称线、信号线单线根数




第二部分




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



圆形挤压式:



1




绝缘层:




1




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直径



D0=D+2t


mm


截面



F=


π(


d+t


t


mm2


重量



W=


π(


d+t



t*r




kg/km




N


根单线挤压式绝缘层重量:



W=


π(


d+t



t*r*N*K




kg/km





2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重量:



1




挤包



W=[


π(


D+t



t+Q1]r*N*K



kg/km




2




纵包



W=[


π(


D+t



t+4/5*Q1]r *N*K



kg/km





3


)复绞线(束绞线) 芯挤压式绝缘层重量:




重量



W=[


π(


D+t



t+Q1+Q2] r*N*K



kg/km





其中:


D0



D


—单线或绞线(束线)、复绞线(束绞 线)直径



mm


t


—绝缘厚度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N


—绝缘线芯根数



K


—成缆绞入系数



Q1


—绞线(或束线)边隙面积



mm2


Q2


—复绞线(或束绞线)边隙面积



mm2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 积


Q1


的计算,见表


11


Q1=Z*


π


/4*d2{



2K2-Z-2/2Z



-[K



K-2


< p>
]1/2/


π


}


mm2


其中:


d--


单线直径



mm


K

< br>—绞线外径比(见表


4



N




Z


—最外层单线根数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积


Q1



11.


单线根数



7


Q1 mm2



单线根数



15


Q1 mm2



单线根数



37


Q1 mm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