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法分类
-
一、
基本概念
p>
1
、测试用例(案例)主要记录:测试步骤、方法、数据、
预期结果的文档,由
测试人员
在执行
测试之前
编写的
2
、编写用例的方法
(
1
)等价类划分
(
2
)边界值
(
3
)因果图
(
4
)判定表
(
5
)正交排列法
(
6
)场景法
(
7
)测试大纲法
(
8
)状态转换图
3
、写用例参考什么?
(
1
)文档:需求、开发文档、用户手册
(
2
)参考已经开发出
来的软件
(
3
)讨论
二、
等价类划分
1
、应用场合
只要有数据输入的地方
,就可以使用等价类划分
把无限多的数据根据需求,划分成多个区域(有效、无效)
,
从每个区域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说明:
穷举测试是最全面的测试,但
是是不能采用的方法,时间成
本太高,编写用例的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最少的
数据,达到最大的覆盖
2
、核心概念
(
1
)有效等价类
对程序规格有效的、合理的输入数据的集合
程序接收到有效等价类,可以正确计算、执行
(
2
)无效等价类
对程序规格
无效的
、
不
合理
的输入数据的集合
程序接收到无
效等价类,应该给出错误提示,或者根本不允
许输入
3
、如何使用?
首先明确测试对象—
第一个数文本框
说明:在测试第一个数的时候,保证第二个数正确
(
1
)根据需求,
划分等
价类
①有效等价类
-99
—
99
之间的整数
p>
②无效等价类
A
、
B
、
C
、
非整数
<-99
的整数
>99
的整数
(
2
)
细化等价类
< br>
往往依据的不是字面的需求,而是基于对数据存储方式的深
入理解以及数据格式的理解
①
正负数补码计算不一样,
有必要把正数、
负数单独测试
-99
—
0
整数
0
—
99
整数
②非整数可以进一步细分
小数
字母
汉字
符号
(
3
)
p>
建立等价类表
(熟练后直接做该步)
有效等价类
编号
1
2
数据要求
-99
—
0
整数
0
—
99
整数
无效等价类
编号
1
2
3
4
5
6
7
为空
说明
:进行需求(数据)分析,是最核心的步骤,决定测试
的整体质量
(
4
)
编写用例
从每个等价类中,至少选择一个数据进行测试
说明:
对
于无效等价类,开始的时候最好每次只测试一个,最后再
适当考虑无效等价类的组合
p>
=================
数据要求
<-99
>99
小数
字母
汉字
符号
对“第二个数”文本框测试
保证第一个数正确
总结:
一个好的软件一般要满足两个标准:
(
1
)完成指定的功能——使用有效等价类
(
2
)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健壮
性)——使用无效等价类
三、
1
、
边界值
应用场合
只要有数据输入的地方,一般就可以使用边界值
一般情况下等价类和边界值共同使用,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
方案
2
、
如何使用
找到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的
分界点(最小值、最大值)
,对
该分界点及其两边的点,单独进
行测试
3
、
说明
边界值的数据,本质上属于等价
类的范畴,但是需要单独进
行测试,这种冗余在工程中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