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
1.
会写“脆、拦”等
5
个
字
,
会写“洪亮、盲人”等
11
个词语。
2.
默读
课文。联系课题
,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br>
3.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
说说
“我”
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
,
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p>
1.
同学们
,
你们
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
,
那你们听说过
p>
表中的生物吗
?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
的生物》。
(
板书课题
)
2.
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
导入新课。
现在
,<
/p>
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
,
看看他在小时候是
如何以为能发出
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
,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
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p>
提出读书要求
:
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
/p>
,
小组合作
,
认
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
蝎
(xiē)
子
钵
(bō)子
.
.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
,
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
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
,
说一说课文写
了一件什么事。
(
小时候的
“我”
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
p>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
奇
,
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
2.<
/p>
点名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
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
,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
己走动
,
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
3.
课文
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
,
为什么
?
(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
,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
,
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
外
,
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父亲怕
被孩子弄坏了
,
所以规定
:
不许动。
)
4.
读课文
第
2~16
自然段
,
< br>思考
:
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
,
发现这个
“美
丽的世界”的
p>
?
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
(
在“越不许我动
,<
/p>
我越想动”的驱使下
,
父亲终于打开了表
盖。这个“美丽
的世界”
是指
“蓝色的
、
红色的小宝石
,
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
轮
,
里面还有一个小
尾巴似的东西不停
地摆来摆去”。
)
四、课堂小结。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
,
然后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
凡
能发出声音的
,
都是活的生物。
所以对
父亲的表极为好
奇
,
并相信了父亲关于
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
点名朗读生字、新词
,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
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 br>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一段
幼稚可笑的经历。
从
p>
“凡能发出声音的
,
都是活的生物”
的认知下
,
到发现手表发
声和谐的好奇
,
再到推测表里有生物
,
最后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
,
不说“
有一个小
蝎子在表里”为止。
)
3.
导入新课
: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
,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好奇心以及
想探
究事物本质的煎熬。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表里的生物。
二、品读课文
,
分析人物。
p>
1.
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
,
“我”
和父亲
,
文中刻
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
些描写方法
?
在
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2)
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 br>(3)
点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
,
并有感情地朗读
,
听后进行点评。
< br>
2.
思考下列问题。
(1)
小时候
,
“我
”有一个观点
,
“凡能发出声音的
,<
/p>
都是活的生物”。“我”
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 br>?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