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
小学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一、
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1
、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
< br>、
一位数乘两、
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 br>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数
与
运算
代
4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数
1
、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常见的量
2
、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
简单的实际问题
< br>
3
、年、月、日与
24
时计时法
空
间
与
图
形
统计与
不确定现象
概率
数的运算
3
、
一位数除两、
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
乘除混合两步
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
1
.周长的认识
测量
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
1
、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
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
、
能正确、<
/p>
熟练地口算乘、
除法,
口算速度约为每分
种
6
-
8
道,
正确率达
90%
以上。
3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20
×
3
的算理,即先计算
2
×
3=6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上一
个
0
,从而得到
< br>20
×
3=60
。
4
、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
、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
方法。掌握
0
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
0
这一规律;
3<
/p>
、
能正确计算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
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
5
分钟
2
-
3
道,正确率达
90%
以上。
4
、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
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
、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
、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10
×
3=
30
,
2
×
3
=6
,
30+6=36
,即先将
12
拆成
10
p>
和
2
,再分别与
3
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
、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
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
1
、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
5<
/p>
分钟约
2
-
3<
/p>
道,正确率达
到
90%
< br>以上。掌握
0
除以任何不是
0<
/p>
的数都得
0
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p>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
、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
、
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p>
30
÷
3=10
,
6
÷
3=2
,
10+2=12
(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
知识。
)
4
、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测试题
(基础篇)
一、
填空题
1. 7.2×的积里有
(
)
位小数.
2.
由
7
个
1000
,
9
个和
3
个组成的数是
(
)
.
3.
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
(
)
倍.
4. 8.6×=(
)×
5.
把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
(
)
,小数点向
(
)
移动了
(
)
位.
6.
两个因数的积是,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
10
倍,积是(
)。
7.
根据
38×45=1710,在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45=( ) ×=( )
8.
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千克
=
(
)千克(
)克
时
=( )
分
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9.
在○里填上“>”、“<”、或“=”。
×○ ×○×
二、
口算题
×5=
×1000=
×=
×=
×=
×3=
×0=
×=
×=
×7=
三、
简算题
×=
×101=
×+×
××
四、用竖式计算
×34=
×=
×=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4=
80×=
××
15×+
×
700××
=
= = =
= = =
=
五、
文字叙述题
1.
的倍是多少
2.
把与的积扩大
30
倍,结果是多少
3.
4.25
与的差乘以,结果是多少
六、
应用题
(
每道小题
6
分
共
24
分
)
1.
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
5
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2.
菜
站运来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倍,白菜是土豆的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3.
有
一小正方形边长分米,如果用这样的
4
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
方形,大正方形
的面积是多少
4.
新明小学的操场宽
45.5
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5.
给一
段公路铺沥青,小时铺
150
米,照这样计算,铺
225
米需要多少小时
6.
莹丰水泥厂七月份生产水泥万吨
,八月份生产的七月份的倍,九月份生产的水泥是八
月份的倍,九月份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7.
一块
菜地的宽是
34.2
米,长是宽的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提高篇)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观察物体
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
、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
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
有不同的形状。
2
、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
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
作边讲解。
3
、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
、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
.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
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
体的相对位置。
4
.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节
有多重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第二节
1
吨有多重
(认识质量单位:吨)
第三节
搭配中的学问
(实践活动)
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知识点:
1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
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掌握
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
1
吨=
10
00
千克,
1
千克=
< br>1000
克,
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
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
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
、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
行简单的换算。
3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
的概
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
、联系
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
合适的重量单位。<
/p>
5
、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
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
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
、理解
1
千克
=1000
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
kg
”
,
克可以记作“
g
”
。公式可以记作
< br>1kg=1000g
。
7
p>
、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
2
p>
(
kg
)
,也可<
/p>
以说这个西瓜重
2000(g)
。
8
、通过实际的称量,使
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
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p>
第二节
1
吨有多重
(
认识吨
)
知识点
: 1
、感知并认识
质量单位吨
,
了解
1
< br>吨的实际质量
.
2
、掌握
1
吨
=1000<
/p>
千克
,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
3
、结合具体情境
p>
,
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
.
4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
,<
/p>
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
5
、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
,
p>
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
,
从而建立吨
的概念
.
吨用字母表示为“
< br>t
”
.
6
、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
,
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
单位
.
7
、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 br>,1
吨
=1000
千克
=1000000
克
.
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知识点: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
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p>
4
、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
题。并从中
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
的习惯。
6
、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
数学
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节
购物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第二节
去游乐场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
)
第三节
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第四节
0
×
5=
(有关
0
的乘法)
第五节
买矿泉水
(连乘法)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
行计算。
2
、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
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
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p>
4
、在计算中明确算理,
学会竖式的书写。
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