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密度的原理
-
测量密度的原理:
原理:
由密度公式
____________
可知,
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
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
< br>质量的体积。
测量方法:
1.
形状规则的固体: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
m
,体积
v
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长、宽、高等,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
的体积
V=a3
,圆柱体的体积
V
=
π
r2h
,长方体的体积
V=abc
,根据求得密度。
2.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
(
1
)体积可用
“排水法”
间接测出
(
2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
①先在量筒中倒入
适量
水,
读出水的体
积
V1(
水的多少以刚好淹没固体为宜。
水过多,放入固体后
液面会超过量程;水过少,不能淹没固体
)
②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人量筒内水中,并使其全部淹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
体积
V2
③由
V=V2-V1
,得出固体体积。
最后根据求得密度。
Ⅰ方法一:天平量筒法
例: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
骤,
并表示出测量的
结果。
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
排水法测体积<
/p>
。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
(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m
,并记录在表格中;
(
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量筒测出筒中水的体积
V1
并记录在表格中;
(
3
p>
)用细线栓好小石块,手提细线,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用量筒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p>
V2
并记录在表格中;
石块的质量
m
/g
水的体积
V
1/cm3
石块和水的总
体积
V
2/cm3
石块的体积
V=(V
1
-V
2
)
< br>/cm3
石块的密度
ρ
/
kg·
m-3<
/p>
(
4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计算石块的密度
ρ
并记录在表格中
1
小
100
80
60
40
20
m
100
80
60
40
20
m
V
2
V
1
Ⅱ方法二:助沉法
(
1
)沉锤法
例: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
欲测量
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并表示出测量的
结果
。
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
/p>
助沉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
实验步骤:
(
1
)调节天平
(
< br>2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m
,并记录在表格中;
(
3<
/p>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
和
铁块的体积
V1
,并记录在表格中;
小
m
p>
l
ml
ml
ml<
/p>
ml
ml
V
1<
/p>
V
2
甲
乙
p>
(
4
)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
沉法)测出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
V2
;
石块的质量
m
/g
测出水和铁块
的体
积
V1/cm3
测出水、铁块、蜡块
的体积总体积
V2/cm3
蜡块的体积
V=(V
1
-V
2
)
< br>/cm3
蜡块的密度
ρ
/
kg·
m-3
p>
(
5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蜡块的密度
ρ
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
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
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
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
助沉法中的
沉锤法
,还可以用
针压法
,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
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
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
小
(
2
)针压法
1
)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m
2)
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v1
3)
用针将木块压入水中
4)
读出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v2
5
)木块的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溢水法:
1
.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p>
2
.体积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所以用溢水杯借助
于排水法测量。
ml
没有量筒
,
小明用装水的烧杯和天平也能测出小矿石的密度
,
请帮小明写出实验的步骤并用测量量
表示出测量结果
(
1
)
用
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
m1
,并记录在表格中;
< br>
用天平称小烧杯质量
m2
,并
记录在表格中;
小矿石用细线拴好,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
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
用天平称出收集水后小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3
并记录在表格中;
m2
(
2<
/p>
)
用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
m1,
并记录在表格中;
再用天平测出装水的烧杯的
质量
m2,
并用笔在水面做标记
p>
将水倒出
,
把小矿石放入装水的烧杯中
p>
,
再加水至标记处
,
测出总质量
m3,
并记录在表格中;
小矿石的密度
ρ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并记录在表格中
有量筒、无天平、大水槽、小烧杯、水,滴管如何测小石子的密度,请帮写出实验的步骤并用测 p>
量量表示出测量结果(曹冲称象原理)
(
1
)将装有小石子的小烧杯放在大水槽中,使其竖直飘浮静止不
动,用记号笔标出小烧杯与液面
相平处
(
2
)取出小石子,用滴管向小烧杯里滴水,使其标记处再次
与液面相平,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
筒里,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
v1,
并记录在表格中
(
3
)用细线拴好小石子,将小石子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出体积
v2,
并记录在表格中
(
4
)用公式
__________
_____
计算出小石子的密度
______________
_
思考:无天平、无量筒、大水槽、滴管、小石子、记号笔、小烧杯、细线
如何测小石子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写出小石子密度表达式。
3
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
实验步骤:
(
1
)调节天平;
(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m
总;并记录在表格中
(<
/p>
3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
体的总质量
m
余
;并记录在
表格中
(
4
)记录
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
V
;并记录在表格中
(
5
)根据密度公式<
/p>
_____________
计算盐水
的密度。
3.
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的
质量
m
总
/g
杯和剩余液体的
质
量
m
余
/g
量筒中液体
的质量
< br>m
/g
量筒中液体
体积
V
/cm3
液体的密度
ρ<
/p>
/kg
·
m-3
(
4
)实验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计算石块的密度
ρ
并记录在表格
中
其它方法(
1
)
其它方法(
2
)
用天平测空杯质量
m1
.
用天平测量杯和液体质量
m1
p>
将杯中装一定量某液体,用天平测总质量
m2
,
读量杯内液体的体积
v
将杯中该液体全部倒到量筒中,
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v
将液体全部倒出用天平测量空量杯质
< br>m2
.
1)
液体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液体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测量结果
偏大
(
因为体
积偏小
)
2)
测量结果
偏小
(
因为质量偏小
)
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和水,烧杯及待测液体,请写实验步骤和结论
1.
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m1
2
、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
的总质量
m2
3
、将烧杯中再盛满待
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m3
4
、最后利用
V
水
=V<
/p>
待测液,求出待测液的密度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列实验步骤是:
A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C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
V1
D
.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
水的体积
V2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
(
l
)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步骤
如下:
①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
_
____________
工作台面上;
②
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_____________
处;
③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
2
)实验过程:
用调好的天平测大理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大理
石的质量是
g
。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
p>
该大理石放人前、
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则
大理石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_
cm3,
此大理石的密度是
_____________
kg/m3
。
(
< br>3
)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
值相比
_____________
(选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一样大”
)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水平
零刻度(或“
0
”点);(
2
)
43.2
15
2.88
×
103
(
3
p>
)偏大。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
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
它的体积会偏小,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偏大。
二、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
1
.实验原理
2
.测量仪器:天平、量
筒
3
.测量对象:
ρ
m
V
盐水
石块
三、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
1
)调节天平;
(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
;
(
3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m2
;
5
(
4<
/p>
)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
V
;
(
5
)
根据密度公式
_____________
< br>计算盐水的密度
_____________
。
若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把水倒入量筒中时,总会有水残留,测量体积偏
小,则密度偏大。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
1
)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
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
________
.
A
.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
.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
/p>
(
2
)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
_____________
.
< br>(
3
)实验过程:
a
.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
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
读数为
130.2g
.(已填入表
2
中)
b
.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
1
4
,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
2
中.
c
.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
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
15
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
2
中.
d
.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
2
中.
表
2
玻璃杯和盐水的
质量
130.2
p>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
量筒中盐水的质
量筒中
盐水的体
盐水的密度
质量
量
积
物理实验: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借助水来测量密度的实验
<
/p>
没有量筒
,
只有天平怎么测
固体
密度
方法一:
1.
称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m
2.
称出固体的质量为
m'
3.
向烧杯里装满水
p>
4.
将固体放入烧杯,用烧杯接溢出的水,记为
m''
5.
用公
式
v=m''/p
水求出溢出水的的体积,即固体的体积。
p>
6.
用公
式
p=m'/v
求出固体的密度。
方法二:
1.
称出石头的质量为
m
2.<
/p>
向烧杯里加一些水,称出质量记为
m2
,
标记一下该位置
3.<
/p>
将固体加入水中,水会上升一些,标记一下该位置。
4.
取出固体,加入水,一直加到刚
才第三步标记的位置。
5.
称出质量,记为
m3
6.
则可由公式得比例式:
p
石
/p
水
=m
石
/m
水,则
p
石
=m
石
*p
水
/m
水,
p>
即
p
石
=10m*
/
(
m3-m2
)
6
提出问题:如何只利用天
平借助水来测量
未知液体
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
烧杯
,水。
实验步骤:
(
1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测出一只烧杯的质量
m1
,
并记录在表格中
(<
/p>
2
)加水至一定刻度
,
< br>测出此时质量
m2
,
并记录在表
格中
(
3
)
用另一只烧杯加未知液体至相同刻度,测出此时质量
m3
并记录
在表格中
(
4
)
(
4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石块的密度
ρ
并记录在表格中.
< br>
ρ=m3
-m1/m2-m1.
没有天平
,
有量筒
,
水
,
烧杯
,
如何测出固体的密度
现有一架天平、一个空烧杯、适量的水、石块、细线、待测液
体。小红想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
体的密度,以下是她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
(
1
)向
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
;
(
2
)
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石块,使其全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水未溢出),且不与容器相接触。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
m2
;
(
3
)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净,再倒入适量的待
测液体,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
m3
;
(
4
)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盘中
增减砝
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
的质量和
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
m4
;
(
5
)已
知水的密度为
ρ
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待测
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为:
______
___________
。
(
4
)再将
栓好的石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如图
22
所示。
(
5
)
p>
(
4
)根据与第一次测量相同的思路,可以
得出需要进行的步骤为:再将拴好的石块浸没在未知液
体中(液体不溢出),且石块不接
触容器;
(
5
)由第一次测量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砝码增加的重力相等,所以得
ρ
水
gV
石
=
(
m2-m1
)
g
,
则
V
石
=
,
同理,
由第二次测量可得,
ρ
液<
/p>
gV
石
=
(
p>
m4-m3
)
g
,
将石块的体积代入整理得,
ρ
液
=
7
故答案为:(
4
)再将拴好的石块浸没在未知液
体中(液体不溢出),且石块不接触容器;
(
5
)
ρ
液
=
?
ρ
水.
对于用天平、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步骤的
安排有如下三种
方案一:
A
.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
m1
;
B
.用烧杯取适量的被测液体称出总质量
m2
;
C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杯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V
;
D
.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ρ
液
方案二:
A
.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出它的质量
m1
;
B
.把烧
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V
;
p>
C
.称出烧杯及杯中剩下液体的质量
p>
m2
;
D
.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ρ
液
方案三:
A
.将适量的液体
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V
;
B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 br>;
C
.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放
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
m2
;
D
.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ρ
< br>液
(
1
)三种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方案二
(
2
)按最恰当的方法进行实验,试用实验步骤中给定的数据表示
这种液体的密度值:
ρ
液
=
m1-m2
v
.
(
3
p>
)
其他方案的缺陷是:方案
一,测出的液体
的体积偏小,三,测出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解:(
1
)方案一是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空烧杯的总质量,再测量液体和
烧杯的体积,此
种做法方会使一部分液体留在烧杯壁,从而使测出的液体的体积偏小;<
/p>
方案三是先测量液体的体积,
再测量烧
杯与液体的总质量,
再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此种做法
p>
方会使一部分液体留在量筒壁,从而使测出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故答案为:方案二.
(
2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ρ
< br>= m/v
可知这种液体的密度值:
ρ
液
=
(
< br>m1-m2
)
/v
.
液体密
度的测量方法:根据液体的密度的计算公式
ρ
= m/v
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m
和
v
,
m
用天平测量、
v
用量筒测
量.但液体的质量不能直接用天平测
量,必须分两步.那么究竟是先测量质量呢还是体积
呢?不同的方法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呢?
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
小王用天平、
量筒和
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
下: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m
,天平的示数如图;
②向量筒中倒入
V1=60mL
的水;
③用细线系
住石块,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
65mL
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
V3=58mL
处;
⑤小王认为石
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
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
于是又向量
筒中加水到
60mL
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
达
p>
V4=66mL
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
(
1
)该实验原理为
____
_________
(用物理符号表示)。
< br>(
2
)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
60mL
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8
(
3
)请
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
(
4
)观察
表格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
)
验次数
太少
(
2
)火山石块吸收了
2mL
的水
(
3
)
4.8g
6cm
0.8g/cm
(
< br>4
)①体积没有标注单位②实
3
3
【解析】试题分析:在固体和液体密度时主要是利用了密度的计算式
< br>来测量的,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
体积就可以算出密度。质量可以利用天平来测量
,液体可以直接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一般可以利用排液法,本题
中就是使用了排液法。由
于火山石中间有孔,放入水中,水要进入孔,使测得的体积比火山石整个体积要小。要
测
出含孔的火山石的密度就要测出测含孔火山石的体积,
本实验中先把火山石放入水中吸水
,
孔内填满水,
此时
填的水和石头当作
是一个整个,
再利用排水法就可以测出含孔的火山石的体积了。
在实验数据表格中要包含所需
要测量的物理及单位,本题表格中没有单位。另外为了减小
实验误差,还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本题的
表格设计还缺少多次实验。
【题文】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
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
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
果如图所示
。
⑴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_____________
。
⑵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p>
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
⑶因颗
粒易溶于水,小组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
⑷在
C
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
/p>
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
“大”或“小”)。
【解析】
试题分析:测量颗粒的质量
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颗粒的密度.
颗粒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颗粒的体积等于颗粒和铁砂的总体积减铁砂的体积.
如果铁砂没有充满颗粒空隙,
会造成总体积增大,
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
质量不变,
密度偏小.
(
1
)
9
测量颗粒密度的原理是:.
p>
(
2
)颗粒的质量:
m=100g+50g+10g+5g+3g=168g
.
(
3
)颗粒的体积:
< br>V=160ml-90ml=70ml=70cm3
.
(
4
)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
粒的空隙,会造成总体积增大,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质量
不变,密度偏小.
考点:本题考查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量筒的使用<
/p>
下面是小方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
烧杯的质量
m1
,向烧杯内倒入适
量食
用油,
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2
,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
内食用
油的体积
V1
,
根据他的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按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食用油
密度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
,上述实验方案存在的问
题是误
差较大,试分析产生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改
进并补充填写实验内容于下表,并将图中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
入表中对应的下一行。
(
1
p>
)
大
;实验中不
能将所有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导致被测食用油的体积偏小,误差较
(
< br>2
)
学校实验小组同学要测一
小块砖的密度,所用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
(
1
)写出实验原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2
)请你用画简图的方法描述实验过程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
请你对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意见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法(一):
(
1
)
ρ
=m/V
(
2
)
(
3
)产生误差的环节:测砖体积时,由于砖吸水,测得体积偏小,导致所测密度偏大;
< br>
改进:测完砖质量后,先让砖吸足水
,再测砖体积。
(将水换作细沙、砖表面刷油漆、用
10
保鲜膜将砖包裹后测体积也可)
方法(二):
(
1
)
ρ
=m/V
(
2
)
(
3
)产生误差的环节:测砖体积时,由于砖吸水,测得体积偏小,砖吸水,所测质量偏大;
改进: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测
体积时先让砖吸足水。(将水换作细沙、砖表面刷油漆、
用保鲜膜将砖包裹后测体积也可
)
为了测牛奶的密度,小红设计了一个实验,她用到的实验器
材有天平、砝码、一个小烧杯、一根皮
筋儿和适量的水.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将皮筋套在烧杯上,标记液面位置.
b
.在烧杯中加适量的牛奶,使液面正好到
达标记位置,测出烧杯和牛奶总质量
m3
.
c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p>
.
d
.将烧杯中
水倒出,把烧杯擦拭干净.
e
.在烧
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2
.
(
1
)以上实验步骤的正
确顺序是
______
.
(
2
)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
ρ
的表达式是
______
.
首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m
1
.
然
后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2
< br>,则水的质量为
m
2
-m
1
;
为使牛奶的体
积与水的体积相等,在水面出做标记,倒出水,把烧杯擦干净,并倒入牛奶,使牛奶
;<
/p>
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m
3
,
则
m
牛奶
=m
3
-m
1
;
面恰好到达标记处,
则
V
牛奶
=V
水
=
=
所以
ρ=
=
=
.故答案为:(
1
)
ceadb
;(
2
)
ρ=
.
某同学为测量“花花牛”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p>
A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
m
B
、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
C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m
D
、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
V
E
、计算牛奶的密度
ρ
=
(
m2-m1
)
/V
(
1
)你认为
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
(
2
)请你提出改进这个实验的办法.
(
3
)如图所示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则玻璃
杯的质量为
______g
.
(
1
)按原
顺序,在将液体从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壁粘牛奶,使所测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测牛奶的体积时有较大的误差,有些奶粘在杯壁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