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余年寄山水
843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6: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爱情重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 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 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


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


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有家不能


回,苦不堪言,自然 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


采用这种虽

< br>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

< br>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


词气紧凑,


节奏短促,


情调急迫,


充分表达出了服 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


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


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 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


倒叙


手 法。前两章以“我”


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 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


给她留下这么深刻 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


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 /p>


可望穿秋水,


不见影儿,


浓浓的爱意不由 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


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 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

< br>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


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


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 状宛然如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


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 了大量的


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 的动作行为仅用


“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 人既全无音讯、


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 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


心独白,则通过夸张 修辞技巧,


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

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这 首诗是


《诗经》


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


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 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


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

< br>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古代送别诗大都情调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


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 /p>


成为千古名句。



【练习】



1



本诗出自


《王子安集》


< p>
作者是唐朝代诗人王勃,


他和骆宾王、


卢照邻、< /p>


杨炯并称为“初


唐四杰”。


< p>
2.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 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


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 极向上的力量,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3.

< br>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

< br>体现出作者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 京城和


蜀川联系起来。



5

< p>


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 时间的限制和


空间的阻隔的,


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


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


情厚的不朽名句。



6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br>D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7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p>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 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 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p>


8.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



)


< p>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


(1



)


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


意境开阔。


(1



)(


意思对即可。共


2



)



“望”示例:“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蜀地联系起来,


(1



)


表达了对


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9


、本诗 中的


破题句


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br>


10



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 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表明只 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


会觉得近在咫尺。




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本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的诗人


孟浩然





2


.本诗 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写



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



的心情。



3


.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水汽蒸腾 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


4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的 《望洞


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p>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 里?



“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 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



“撼”是“摇动”之意,运用 夸张,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



6


.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


效朝廷的思想



7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


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五、关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 娘的成语是


窈窕淑女。



3.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关雎》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 的思念、


追求过程,


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


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



《关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


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 /p>


也可以喻男女求偶,


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

< p>
女,


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 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


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5


、《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 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


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 作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


乐 之。


”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


题。在诗歌表现力上: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极富


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


音乐美。


带给人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6


、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


、诗 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辗转反侧


,通过反复写男 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采之、芼之、友之、 乐之。



阅读练习一:



1


.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2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___ ______________


3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4


.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 意境美。



5


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 /p>


6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2


分)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 析。



参考答案:



1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br>


3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 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4


.意 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 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 /p>


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


.(


2


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


.可以充 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


分)。(


2< /p>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


分)。< /p>



7.


解析: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


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 追求。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


意专,形影不离。



答案: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


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

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阅读练习二: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 br>3


分)



2


)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




1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1


分)。如本诗 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


女,


君子好逑,


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由雎鸠鸟的 和鸣联想到


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


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 /p>


2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1< /p>


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


过程显得美好、 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1


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 苦闷而又想


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1


分)。





六、








《诗



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


评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