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
/p>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1.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县热
情接待了的那些萍水相逢
返乡成功人士,
邀请他们回家创业。<
/p>
A.
清明假期,
....
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
B. <
/p>
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
....
黑洞的天体模样。
。
C.
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青春岁月博观约取,才能在人
生旅程厚积薄发
....
了塞纳河畔的天空笼罩了整个巴黎。<
/p>
D.
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
蔽
..
2.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青岛,人民海军
32
艘战舰威武列阵,战机振翅欲飞。”这句话没有语病。
B.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
题材的长篇文言小说。
C.
古
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与
范进“同在桑
梓”的意思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D.
< br>“生活幸福、人民富足、百姓安定、社会进步”这几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
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
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
②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
③在一
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
准确说出所思所想,
比不假思索套用
流行词汇更
有价值。
④只有直面内心
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⑤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①④⑤③
< br>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4.
诗文默写。
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河流大野犹嫌束,
______
。(《潼关》谭嗣同)
草木蔓发,万象更新,正如朱自清所说“
______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
希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而要真正地拥有幸福,
不仅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还要有<
/p>
______
,
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无私奉献精神。
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
/p>
那一刻明
月蕴含着亲情的温暖“但愿人长久,
______
”
(
《水调歌头》
)
,
身处战
乱中的国都,
那一刻家书铭刻着战火的记忆“
______
,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
;
p>
站在行舟之中,
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乡书何处达?
p>
______
”(《次北固山下》)。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5.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历史悠久数量繁多的襄阳名人,
已成为襄阳的一块金字招牌,
地因人彰
______<
/p>
.
.
.
.
.
.
.
显,人文之胜
,往往牵连出了本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襄阳的绿影壁、
仲宣楼、
春秋寨、
东巩高跷、
老河口木版年画等等,
汉水流域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
______
地理与人文相互激荡,最终形成充满地域
特色的文明。
.
.
.
.
.
.
.
四、其他(本大题
共
2
小题,共
10.0
分)
第
1
< br>页,共
14
页
6.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
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下来。
汉水河畔兴业握土
秀美谷城世外桃原
7.
2018
年春节期间,央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收获如潮
好评。
p>
九年级一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
篇课文
就是走进了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
【教材语言我来赏】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联系节目形式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
“咏”字的内涵。
【教材编写我分析】
2017
年秋
季学期开始,全国全面铺开初中小学使用教育部统一组
织新编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学
生们搜集到一些资料。请写出你的发现。
< br>材料一: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
部编本教材有意识改变之
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课型的区分度。“精
读”为“教读”,“略读”
为“自读”。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
/p>
材料二:新教材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
--
自读
--
课外阅读
”组成的“三位
一体”的教学结构。
【教材作品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
组
推送,
请从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
并仿照示例
写出推荐理由(用上一种修辞,
30
字左右)。
示例
:《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教材景点我旅行】背起行囊走四方,外出旅行已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学校
组织“跟随教材去旅行
--
做小导游”活动,假如你
负责导游的景点是鲁迅读书的地方
--
三味书屋,你会如何引人
入胜地解说?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p>
100
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8.
名著阅读。
“先生
< br>!
”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
!
这个月的工钱,
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
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读中思考】(
1
)文中的先生是指
______
< br>,选段的情节内容是
______
。
【读后收获】(
2
)阅读这部作
品,我们可以采取圈点批注法。批注可以从作品的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方面着手。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9.
阅读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对这首律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br>.首联中“辅”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
的惜别之情。
B
.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
.
这是一
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
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
真挚的友情,
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D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
感伤情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请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p>
10.
阅读文言文《卫南之战》,完成下列各题。
卫南之战泽
①
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
②
前有敌
营,泽挥
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
③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
曰:
“今日
进退等死,
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
p>
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
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第
2
页,共
14
页
使悉
其铁骑夜袭吾军,
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入夜至,
得空营,
大惊,
自是惮泽
,
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今日进退等
死
.
②泽计
敌众十余倍于我
.
等:
______
计:
______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br>.得捐躯
/
报国恩足矣
B
.肉食者
/
鄙,未能
/
远谋
C
.虽
/
不能察,必
/
以情
D
.士卒知必死
/
无不一当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与《
曹刿论战》一文相比,两篇文章都在写战争如何取胜,两次取胜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
。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宗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p>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p>
26.0
分)
11.
阅读散文《春到黄河边》,完成下列各题。
春到黄河边
梁衡
回想一下,我第一次对春有较深的感受是在黄河边上,那时也就
20
出头。按当时
的规定,大学毕业先
得到农村去劳动一年,我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河套劳动。所谓
河套,
就是我们在中国地图上看到的,
黄河最北之处的那个大拐弯儿,
如一个绳套。
满一年后我到县里上班,被派的第一个活儿,就是带领民工到黄河边防
凌汛。“凌
汛”这个词,
也是北方早春的专有名词,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
就是冰封一冬的黄河,
在春的
回暖中渐次苏醒,冰块开裂,漂流为凌。我就是这样受命于黄河开河之时,
踏着春天的脚
步走上人生舞台的。
一般人对黄河
的印象是奔腾万里,飞流直下,或是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她
在河套这一段面阔如
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闲着时,我就裹一件老羊
皮袄,斜躺在河边的沙地上
,静静地欣赏着她的容颜。南方的春天是从空中来的,
春风、春雨、春色,像一双孩子的
小手在轻轻地抚摩你;而北方的春天却是一个隐
身侠,从地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潜行上来。
脚下的土地在一天天地松软,渐渐有了一
点潮气。靠岸边的河冰,已经悄悄地退融,让出
一条灰色的曲线。宽阔的河滩上,
渗出一片一片的湿地。枯黄的草滩上浮现出一层茸茸的
绿意。你用手扒开去看,枯
叶下边已露出羞涩的草芽。风吹在脸上也不像前几天那么硬了
,太阳愈发的温暖,
晒得人身上痒痒的。再看远处的河面,亮晶晶的冰床上,撑开了纵横
的裂缝,而中
心的主河道上已有小的冰块在浮动。
终于有一天早晨,
当我爬上河堤时,
突然发现满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
浩浩荡荡,
从天际涌来,犹如一支出海的舰队。阳光从云缝里射下来,银光闪闪,冰块互相撞
击着,发出隆隆的响声,碎冰和着浪花炸开在黄色的水面上,开河了!一架执勤的
飞机
正压低高度,轻轻地掠过河面。
不
知何时,河滩上跑来了一群马儿,四蹄翻腾,仰天长鸣,如徐悲鸿笔下的骏马。
在农机还
不普及的时代,同为耕畜,南方用水牛,中原多黄牛,而河套地区则基本
用马。
那马儿只要不干活时一律褪去笼头,
放开缰绳,
天高地阔,
任其自己去吃草。
尤其冬春之际,地里没有什么活,
更是自由自在。眼前这群欢快的马儿,有的仰起
脖子,甩动着鬃毛,有的低头去饮黄河水
,更多的是悠闲地亲吻着湿软的土地,啃
第
3
< br>页,共
14
页
食着刚刚出土的草芽。
当它们跑动起来时,
那翻起的马
蹄仿佛传递着在春风中放飞
的心情,而那蹄声直接就是春的鼓点。我心里当即涌出一首小
诗《河边马》
--
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鬓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
时间过去半个世纪,
我还清楚地记着
这首小诗,
因为那也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
南方这个季节该是阴雨绵绵,水波荡漾,春天是降落在水面上
的。所以我怀疑“春
回大地”这个词是专为北方之春而造的。你看,先是大地上的小溪解
冻了,唱着欢
快的歌;接着是田野里沉睡一冬的小麦返青了,绣出一道道绿色的线;黄土
路发软
了,车马走过,轧出一条条的印辙;土里冬眠的虫儿开始鸣唱了,河滩上的新草发
芽了,显出一片新绿。大地母亲就这样分娩着生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基本上是
先民按照黄河流域的气候来设定的。南方之春,是冬还未尽春又来,生命做着接续
的轮回;而北方之春是在冰雪的覆盖下,生命做着短暂的凝固、停歇,突然来一个
凤凰涅槃,死而复生。你听,“惊蛰”的一声春雷,大地压藏了一冬的郁闷之气一
吐
而尽,它松一松筋骨,伸展着身子,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都在猛然苏醒。人们
甩去厚重
的冬衣,要下地干活了。地球绕过太阳上圈,又回到了“春分”点上。
新的一年开始了。
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自选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当我爬上河堤时,突然发现满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浩浩荡荡,从天际涌来,犹如一
支出海的舰队。
“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
鬓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何妙用?
按照时间顺序,作者围绕“春到黄河边”,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几次提到南方的春天,找出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12.
阅读议论文《拖延就是一场和自己的战争》,完成下列各题。
拖延就是一场和自己的战争
莫洁
①早早定了复习计划,但不到考
前最后一晚就复习不下去。布置了作业,虽然自我
祷告了几百遍“早点动手”,
但多数是踩着最后的截止日期匆忙提交……等一会儿、
拖一下,之后随着
时间的累积,不断发酵的内疚、自责、挫败、愤懑等情绪将自己
包围继而吞没其中。估计
不少人会对这种描述很熟悉。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
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1830
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66.1%
的受访青年坦言
78.1%
的受访青年表示周围“口头积极者”多,
自己是“口头积极者”,
p>
其中
21.7%
直言非常多。
②“口头积极者”的言外之意是,行动上就没那
么积极了。虽然有人会将达•芬奇
《蒙娜丽莎》画
4
年、海明威《过河入林》一稿拖
3
年等故事拿出来自我安慰,但
短暂的精神麻醉效果褪去,
又重新陷入更大的负罪和焦虑中,
而且对抗这种负面的
情绪
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甚至远超完成被拖延的事情所需要的投入。
③“番茄工作法”的风靡一时、
形形色色的打卡活动的火爆,<
/p>
很难说与大范围存在
的拖延没有关系。
对
于不能自治的拖延症“重症患者”,
转而选择花钱请别人协助
治
疗,在购物网站上,提供“拖延症监督服务”的商家不在少数,囊括了学习、工
作和生活
的几乎绝大多数领域。问题是,这样真能治好你的拖延症吗?
④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为拖延进行正名。在主流文化的暗示下,拖延症
多
会
半
.
.
与自制力差、不靠谱、不讲
信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就现实来看,拖沓和失约也确
实是学习、生活特别是职场等的大
忌。但其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拖延不过是大
脑中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和负责理性的前
额皮层内斗的结果。
大脑总是倾向于执行
那些产生愉悦的行动,
一旦边缘系统占据支配地位,
原本要做的事情自然就被拖延
p>
了。
⑤对眼下
事务的回避甚至抗拒,原因众说纷纭。无法跨越言和行之间的那道沟壑,
有的是完美主义
者追求完美,害怕失败,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开始,别人眼中的
第
4
页,共
14
页
< br>
拖延期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正是一段思考期,
压力之下肾
腺激素狂飙的感觉倒是也很
享受。这种所谓积极的拖延似无不可。有的则是由于个体在社
会化的过程中,不管
愿意与否都要进多重的角色扮演,
在扮演的
过程中,
那个出于自我需求的“我”被
淡化被边缘化,在剥夺感
驱使下倦怠不可避免会产生。时间安排不合理等,不过是
这种倦怠的表现而已。此外,害
怕指责、期待被关注等都是拖延背后较为常见的心
理动机。
⑥化大计划为小目标,
从简单的事情
着手等手段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拖延的
情况,但更为根本的,可能还是要更深入地
了解自己,解码个人潜意识所表达的内
容。当一个人了解并接纳了真实的自己,行动才会
有更为彻底的改善。波兰心理学
家东布罗夫斯基说,拖延就是一场和自己的战争。战争双
方握手和解,战场自然也
就不存在了。
⑦和减肥一样,
拖延或许也是不少人
终其一生都要面对和思考的主题。
不要急吼吼
地想要在多少天之
内成功“战拖”,
不妨将其当作你的一个朋友,
让它带着你开启
新的自我探索。一个新的自我,会坦然面对世界。
(《光明日报》
2019
年
02
月
25
日)
请用文中的话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第④段加点词语“多半”一词能否删去?试说说理由。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 br>.选文开头引用生活中拖延的现象和调查数据,意在强调拖延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引出论点,做证明论点的论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p>
B
.拖延症本质上说就大脑总是倾向于执行愉悦的行为,因为不喜欢
所以原本重要的事
情受到拖延。
<
/p>
C
.第⑤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事实论证,解释了拖延症形成的几个原
因,让读者有更为深
刻的理解。
<
/p>
D
.结尾一段强化了中心论点,告诫我们不要有速成解决拖延的方
法,学会坦然面对。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
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拖延症?
九、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0
分
)
13.
15
年,我们跨越了童年、少年,坐在中考考场上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
70
年,我们跨越了贫穷、小康,生活在幸福祖国正昂首阔步走上现代化
的征程;
5000
年,我们跨越了愚昧、落后,守望着大好河山
屹立于世界东方……跨越,是一种经
历;跨越,是一种梦想;跨越,是一种期盼。
请以“跨越”为题作文,文
体不限,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
号内打“
√
”,然后再作文。②立意
自
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4.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条小金鱼,看到同伴舞动着美丽的长尾巴,心里无比羡慕。其实,它自己也
有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只不过长在身后自己看不见罢了。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
“
√
”,然后再作文。②立意
自定,文
体自选(除诗歌外),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
5
页,共
14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A
.使用有误,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
然相遇。句中
的成功人士是受邀而来,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B
.使用正确,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
水。形容路
途遥远,行路辛苦。
<
/p>
C
.使用正确,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
指少量地、慢慢地放
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D
.使用正确,遮蔽:遮挡;拦挡。
故选:
A
。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
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
,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做好本题学生要
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
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
学会恰
当的使用。
2.
【答案】
B
【解析】
ACD
.正确;
B
< br>.有误,《水浒传》应是长篇白话小说。
故选:
B
。
本题考查的是病句、文学文化常识和汉语知识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
要注意准确识记相关汉语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
这样,
才能应付此类题目。
3.
【答案】
B
【解析】
首先要提出“语言的活力”
的问题,后面再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论述,故②排在
第一。接着说明为什么语言的活力来自
常用常新,原因就是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
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故应紧接③
;接着进一步论述③的内容,说明网络用语的
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
故应紧接①,
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呢?故紧接着
点出真正拥有生命的语言才会经得起时间的沉淀,故紧接⑤,最后是④.故正确的排序
是:②③①⑤④
故选:
B
。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
/p>
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1
、把握基本内容,明确中心。
2
、初步分层归类。
3
、连缀排列顺序。
4
、抓住语言标志。
5
、反复试读,检查调整确定。
p>
4.
【答案】
【小题
1
】巴东三峡巫峡长
【小题
2
】山入潼关不解平
【小题
3
】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题
4
】落红不是无情物
< br>,
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
p>
5
】千里共婵娟
,
烽火连三月
,
归雁洛阳边
第
6
p>
页,共
14
页
【解析】
答案:
(
1
)巴东
三峡巫峡长
(
2
)山入潼关不解平
(重点字:潼)
< br>(
3
)一年之计在于春
(
4
)落红
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重点字:作)
< br>(
5
)千里共婵娟
烽火连三月
归雁洛阳边
(重点字:婵)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
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
写,认真检查,力求不
出错别字。
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
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
解。
5.
【答案】
zhāng
yù
【解析】
答案:
zhāng
;
yù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
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
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
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
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
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
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6.
【答案】
答案:
“握”改“沃”;“原”改“源”
汉水河畔兴业沃土
秀美谷城世外桃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
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
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
,
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
要注
意平时正确练写,
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
/p>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
p>
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7.
【答案】
【小题
1
】答案:
(
1
)【教材语言我来赏】示例:“咏”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
的形式
(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
,
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
流传的意思。
(
2
)【教材编写我分析】加大了课型的区分度,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往课外延伸。
(
3
)【教
材作品我推荐】示例: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
满怀奇男子,
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
p>
4
)【教材景点我旅行】解答:大家好!眼前这素雅的三味书屋,就
是鲁迅少年读书
的地方。
陈旧的桌角还留有当年刻下的“早”字
,
古朴的书案下仿佛还藏着当年偷描的
绣像,
< br>静寂的厅堂似乎传来琅琅的书声……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探索一下他成<
/p>
长的足迹吧!
【小题
2
】
【小题
3
】
【小题
4
】
【解析】
(
1
)本题汉字赏析。审题可知,“咏”为歌咏的意思,点明了
节目将传统诗
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的形式。同时,“咏”又与“永”谐音,表现
了传统经典
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一字双关,极有表现力。
(
2
)
p>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从材料一中的“部编本教材有意识改变之前课型
不分的状况,
第
7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