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损失3000人后开始反守为攻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损失
3000
人后开始反守为攻
《大别山创建基本命令》档案原件
“
刘邓电示我野战军胜利渡过淮河,敌追击堵击完全失败,我并
占领固始、黄川
(
潢川
)
、光
山、经扶等城,
完全控制大别山,今后任务则是
以不断歼敌胜利,
和发动群众及游击战争来
实践创建大别山巩固
根据地之历史任务
……”
这是
1947
年
8
p>
月
30
日,
第二野
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
政治委员苏振华和参谋长潘焱共
同签
署的《大别山创建基本命令》的开篇。
《命令》对一纵各旅的战略位置和任务进行了部<
/p>
署,并强调各旅在进入指定位置后应严整群众纪律、统一筹粮。就在《命令》发出前不久,
刘邓大军成功挺进大别山,
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全国
规模的战略进攻,
成为解放
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对于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在大别山站稳脚,
时任二野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有信心也有疑虑。
信心体现在大别山区有着长期的革命传统,
是原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
保存着游击战争的基
础,
队伍中也有不少本地干
部;
而疑虑在于当地群众对我军并不充分信任,
部队的生存问题
十分严峻。我军进入大别山后,原以为老区群众会出来欢迎,然而,没想到群众非躲即藏
,
不愿亲近,没有向导,没有粮食,吃住都成问题,部队陷入了困境。邓小平说:
“
实现此历
史任务,
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
发展半年以上的时间。
如不大量歼
灭敌人和充分发动
群众,要想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
上下一心,达成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