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绝世美人儿
997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7: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四叶草女孩)


课题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


课时




古诗二首




时间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 课“湖、莲”



8


个生字。

< p>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 文。



教学



目标



3.


能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 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


教学



重点




8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 p>


教学



难点



教学素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


作者介绍





导入



1.


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







分钟



“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 个有名的景点吗?


(出示


课件


2


:西湖美景图片)



通过杭州美景的图


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


片以及老师的描述 ,引发


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


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


用佳句来赞美它。



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p>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p>
3.


作者介绍


(出示课件


4




杨万里(


1127



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


诚斋先生,吉水(今属 江西)人。诗初学江西诗派,后


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 /p>


以构思新巧,


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


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亦能

< br>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诗与


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 ,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


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 /p>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



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


不懂的词、


难写的字等)




朗读 指导


(出示课件


5


):



晓出


/


净慈寺


/



/


林子方



毕竟


/


西湖


/


六月中,风光


/


不与


/


四时同。



< /p>


图文结合,


适时渗透


学习方法的指导,< /p>


化难


为简,


帮助学生理解诗


新课



接天


/


莲叶


/


无穷碧,映日


/


荷花


/


别样红。



中的关键词语,


在朗读


教学

< p>


提示:“慈”的读音是“


ci

< br>”,不要念成了“


zi


”。


< /p>


中、


欣赏中感受诗歌所






)分钟








“映 ”是的韵母是“


in


g


”,不是“


in


”。



描绘的美。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 划分的节奏来读,语速稍


慢,读出对西湖的夏天的赞美之情。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2.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6




例:



=



+












=



+





=



+




3.


师针对难写字进行指导。



4.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词语解释。


(出示课件


7




晓:天刚亮。





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


字面意思的理解 ,


潜移


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


净慈寺:全 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


方法,


让学生轻松 理解


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诗的含义,


体会诗的意


境。





四时: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



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品悟古诗





1.


有同 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


意讲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 /p>


8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



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


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













通过朗 读,


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


;


通过剖析


诗歌中重点词语,


深化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板书:毕竟西湖


对诗歌的理解。


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出示课件

< br>9







师:


这句 诗是不是很突兀?这句描写了什么?(首


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我们还不曾从诗中 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1


)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


)学生 自由读诗。





3


)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



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诗。





重点引导学生通 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


的美景。




5



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 作者什么心理?



作者借风景说明自己对林子方的情感也不相同。




6


)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


吗?



3.


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课件


10




< p>
1



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


不一样的?(这句诗是具体说明)














既巩固了这节课



< br>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


所学的知识,


又能锻炼


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与荷


学生的想象力,同时,


花一样美好。




2



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 些色彩?


(出示课件


11


< p>


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




3



读了这一句 ,


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出示课件


12



< br>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


人林 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


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 对友人的眷恋。




书:寓情于景





还积累了课外内容。



四、

< p>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


13





< br>1.


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上面,点点荷花显得格外


课 堂小


的红艳。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背诵这首诗了解


既 巩固了这节课所学


结及拓


这首诗的意境。



的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


展延伸



同时,


还积








2.


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搜集至少两


的想象力,


分钟



首描写荷 花的古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以给诗


累了课外内容。



句配上自己的画!






毕竟西湖六月中,





虚写





板书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寓情于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



实景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慈(








毕(







映(


yìng



yāng












穷(



ng




qióng





2.


选一选。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中“毕竟”的意思是(





A.


了结


B.


到底


C.


必定



②“晓出”指的是(





A.


太阳 刚升起


B.


太阳刚落下


C.

< p>
正午的太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穷”指(





A.


贫穷


B.


破旧


C.






3.


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 /p>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是详写西湖美景。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g






qióng



2.


B



A



C



3.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教学反思



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因此,对于古诗,同


学们会比较感兴 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 /p>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导入本课学习时,

< br>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


那美丽的风景,


靓丽的颜 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个 机会,



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


这样 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


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


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对读的引导。


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


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


首先,


我对生


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 p>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


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

因此,


我注重对诗


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理< /p>


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


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


通过想象,


我们会 获得更好的体


验。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 ,


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

< p>
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句


这一环节把握不够,


指导不够,


让作业流为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外延


伸的作用。






第二课时




1.


学习古诗《绝句》。



教学



目标



2.


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



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 欢快


的心情。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解题意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诗仙”


“诗


师: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 位享


圣”的描述,引发学生



“诗仙”


的美称,


是李白;


另一位则被称为


“诗圣”



兴趣。



他就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


< p>
誉,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


句)


(出示课件


14




1.


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出示课件


15







杜甫(


712



770


)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


新课




教学



野老 。祖籍


襄阳


(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








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许多优秀作品展示


分钟




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



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均产生巨大影



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



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2.


题目“绝句”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


1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