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岗考试试题库
-
选择
判断题
1
、
石油是以各种烃类为主的包括少量非烃类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2
、
般来说,烷烃的特性因数
(K
值
)
最低,
芳香烃最高,环烷烃介于两者之间。
(V)
(X)
答案:一般来说,烷烃的特性因数
(
K
值
)
最高
,芳香烃最低,环烷烃介于两者之间。
3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高,对石油加工过程及其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
答案: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高,
但对石油加工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X)
4
、石油基本上由碳、氢、
A
、
硫、钠、氧
( B )
等五种元素组成。
B
、
硫、氮、氧
C
、
硫、氮、镁
D
、
氮、氧、钾
5
、原油中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
( D )
。
B
、
63.0%
〜
67.0%
C
、
73.0%
〜
77.0% D
、
83.0%
〜
87.0%
A
、
53.0%
〜
57.0%
6
、在组成石油的五种主要元素中,
碳和氢两种元素约占
(D
)
。
B
、
86%
〜
89%
C
、
90%
〜
95%
A
、
83%
〜
85%
D
、
96%
〜
99%
7
、石油中的铁、镍、铜、
钒、砷等微量元素通常只占石油总含量的
( A )%
左右。
A
、
1
B
、
3
C
、
5
D
D
、
7
、
8
、对于不同系列的烃类,
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情况下,
其氢碳原子比大小顺序是
( A
)
。
D
、
芳香烃
>
烷烃
>
环烷烃
9
、原油中硫的含量
是以
( B
)
百分数表示的。
A
、
体积
B
、
质量
C
、
密度
D
、
分子量
10
、评定柴油流动性的指标是
( AC )
。
A
、
凝固点
B
、
清洁度
C
、
粘度
D
、
十六烷值
(X)
11
、石油是仅以各种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答案:
石油是以各种烃类为主的包括少量非烃类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12
、石
油中各种烃类都只是以半流体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的。
X)
答案:石油中各种烃类都是以气态、
液态或固态的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的。
13
、在催化重整汽油馏分中,其
( A
A
、
芳烃
B
、
异构烷烃
14
、汽
油馏分的族组成分析,现多采用
A
、
烷烃
>
环烷烃
>
芳香烃
B
、
烷烃<
/p>
>
芳香烃
>
环烷
烃
C
、
芳香烃
>
环烷烃
>
烷烃
)
远比直馏汽油馏分的高。
C
、
正构烷烃
B )
。
C
、
电位分析法
D
、
液相色谱法
D
、
不饱和烃
A
、
质谱法
B
、
气相色谱法
15
、
高分子烃蜡一般存在于
( B
)
和润滑油馏分中。
A
、
汽油
B
、
柴油
C
、
煤油
D
、
石脑油
16
、
石油中有各种不同烃类,
按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
A
、
烯烃
B
、
炔烃
C
、
醚
17
、
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从
5
到
16
的中分子烷烃是气体。
(X)
答案:在常
温常压下,碳原子从
1
到
4
的低分子烷烃是气体。
18
、
C<
/p>
5
〜
C
5
的液态烷烃主要存在于柴油中。
(X
答案:
C5
〜
C15
的液态烷烃主要存在于汽油和煤油中。
在常温常压下,碳
19
原子
17
以上的高分子烷烃是固体。
含异构烷烃多的汽油易产生爆震。
(V)
(X)
、
答案:含异构烷烃多的汽油不易产生爆震。
在常温常压下,
20
、
A
、
1
〜
4
21
、
碳原子为
( A )
的烷烃都是气态烃。
B
、
p>
5
〜
16
C
、
17
〜
26
D
26
以上
、
22
汽油馏分中
)
较多时,其抗爆性能差。
、
( A
、
环烷烃
B
、
芳香烃
C
、
异构烷烃
D
正构烷烃
、
23
一般情况下,异构烷烃的
( B A
、
)
比正构烷烃的低。
、
密度
B
、
沸点
C
、
熔点
D
凝固点
、
24
环烷烃的通式是
OH
2n+2
。
(X)
答案:环烷烃的通式是
、
CnH2n
。
25
环烷烃分为单环、双环和多环
3
类。
(V)
、
p>
26
环烷烃中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V)
在常温下,碳原子数
、
在
( C )
以上的环烷烃为液体。
27
、
A
、
2
B
、
3
B
C
C
、
4
D
5
28
环烷烃在润滑油中是
、
( D
)
的载体。
、
、
、
A
、
密度
B
、
沸点
C
、
凝固点
D
、
粘度
29
在常温下,固态的环烷烃多为
A
)
环。
、
A
、
2
〜
3
B
、
3
〜
4
C
4
〜
D
5
〜
6
30
在液体燃料中,环烷烃含量多时,
、
油品性能具有稳定、燃烧性能好、
5
、
、
A
、
密度小、凝点低
B
、密度小、凝点高
高
C
、
密度大、凝点低
D
、
31
苯是烃类最难氧化的物质之一。
(V)
具有封闭的环
、
状结构的烃类称为芳香烃。
答案:具有苯环结构的
(
为
32
、
烃类称为芳香烃。
根据苯环多少和结
合形式的差
33
、
别,芳香烃分为
3
类,其中不含
(
A
单环
B
、
双环
C
、
多环
D
稠环
、
34
、
芳香烃多的液体燃料,其特点是密度大、生碳性大、
、
( B
)
。
(
A )
。
C )
的特点。
密度大、凝点
A
、
吸湿性大,贮存安定性差
B
、
吸湿性大,
贮存安定性好
D
、
吸湿性小,
贮存安定性好
C
、吸湿性小,贮存安定性差
35
、
烯烃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间都含有三键。
答案:烯烃化合物分子中碳
(
为
原子间都含有双键。
36
、
石油中一般不含烯烃。
(V)
37
、
一般说来,烯烃易溶于水。
(
X)
答案:一般说来,烯烃难溶于水。
38
、
烯烃的碳原子数相同,双链的位置不同,但沸点相同。
答案:烯烃的
碳原子数相同,双链的位置不同,沸点也不同。
39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烯烃的
( A
、
沸点和密度
B
、
沸点和
凝固点
B )
增大。
C
、
粘度和密度
D
、
粘度和凝固点
40
、汽油中的应该清除的不良组分是
( B
)
。
A
、
烯烃
B
、
二烯烃
C
、
环烷烃
D
、
芳香烃
41
、
(
A )
个碳原子的烯烃在常温下为气体。
A
、
2
〜
4
B
、
5
〜
10
C
、
10
〜
18
D
、
18
以上
(X)
42
、含氮化合物在天然石油
中的含量不大,一般为百分之几。
答案:含氮化合物在天然石油中的含量不大,一般为千分之几至万分之几。
含氮化合物和金属盐类。
43
、石油的非烃类组成主要有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
44<
/p>
、对石油中的硫化物,一般分布情况是
( C A
、
低沸
)
。
点馏分
>
高沸点馏分
>
蒸馏后残油
B
、
低沸点馏分
>
蒸馏后残油
(V)
>
高沸点馏分
C
、
蒸馏后残油
>
高沸点馏分
>
低沸点馏分
D
、
蒸馏后残油
>
低沸点馏分
>
高沸点馏分
( B
)
。
45
、石油中的盐类,在石油燃烧时因不能燃烧而形成
D
、
胶质
A
、
机械杂质
B
、
灰分
C
、
残炭
A
)
中。
46
大部分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胶质和沥青质都集中在石油
、
C
、
汽油
D
、
柴油
A
、
渣油
B
、
润滑油
47
相对密度在
0.82%
〜
0.87%
之间的原
油叫中质原油。
(X)
答案:相对密度在
、
0.82%
〜
0.87%
之间的原油叫轻质原油。
含蜡量在
2.5%
〜
10%
之间的原油叫
48
含蜡原油。
(V)
含氮化合物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所以必须从油品中
、
除去。
V)
49
、
硫含量为
( B
)
的原油叫含硫原油。
50
、
B
、
0.5%
〜
2.0%
A
、
<0.5%
C
、
2.0%
〜
2.5%
D
、
>2.5%
( C
)
分布
51
原油中的特性因数
K
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石油或石油馏分中的
C
、
烃类
D
、
金属盐类
、
情况。
A
、
蜡
B
、
52
、黄干油是指
( B )
。
A
、
钙基润滑脂
C
、
铝基润滑脂
D
、
石墨基润滑脂
B
、
钠基润滑脂
53
C
)
。
、环烷基原油的特点是
A
、
密度大,凝点高
B
、
密度小,凝点低
C
、
密度大,凝点低
D
、
密度小,凝点
高
54
、按照石油产品分类,我国石油
产品中燃料油所占比重最大,石油焦所占比重最小。
55
、
约有
10%
的石油产品是可用作石油化工原料和溶剂的。
56
、
我国现将石油产品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和
油焦六大类。
A
、
车辆用油
答案:按照石油产品分类,
我国石油产品中燃料油所占比重最大,
石油蜡所占比重最小。
V)
( D
石
)
润滑剂、石油蜡、石油沥青和
、
57
、道路沥青是由
)
后的残留物经浅度氧化而得来的。
( A
、
常压蒸馏
B
、
减压蒸馏
C
、
常减压蒸馏
D
、
延迟焦化
58
、溶剂油是依据
(
D
)
来划分牌号的。
A
、
初馏点
B
、
50%
点
C
、
90%
点
D
、
干点
(V)
59
、燃料油中应无无机酸,
无过量的固体物和外来的纤维状物质。
60
、
高粘度燃料油为了便于装卸和正常雾化,需要预热。
(V)
61
、
适用于汽化型燃烧器,
或用于储存条件要求低倾点的场合的燃料油是
6
号和
7
号燃料油
(X)
答案:适用于汽化型燃烧器,
或用于储存条件要求低倾点的场合的燃料油是
1
号燃料油。
62
、
(
D )
不属于燃料油类石油产品。
A
、
汽油
B
、
航空煤油
C
、
灯用煤油
D
、
石脑油
63
、汽油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
B )
。
B
、
氧化变质
外界水杂的混入
化
C
、
轻组分大量蒸发
64
、直馏柴油的特点是
( D
)
。
A
、
六烷值较低、
胶质较少、
抗氧化安定性差
抗
B
、
六烷值较高、
胶质较多、
氧化安定性差
抗氧
胶质较多、
六烷值较低、
六烷值较高、
化安定性好
抗氧化
C
、
胶质较少、
65
、
燃料油是按
40
C
和
安定性好
D
、
100 c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的。
66
、
重质燃料油含机械杂质多时容易使火焰中断。
答案:重质燃料油含水分多时
(V)
X)
容易使火焰中断。
67
、
重质燃料油的商品牌号是以
(D )
C
的运动粘度数值划分的。
A
、
40
B
、
60
C
、
80
D
、
100
68
、
( D
)
大小密切影响燃料油的燃烧情况。
D
、
B
、
轮船用油
C
、
喷气燃料
D
、
化工原料
D
、
环境变
A
、
闪点
A
、
闪点
B
、
凝固点
B
、
凝固点
C
、
水分
C
、
粘度
D
、
粘度
D
、
水分
(V)
69
、
(
B )
表示了燃料油不经预热所能输送的最低温度。
70
、
内燃
机润滑油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润滑油,约占润滑油总量的一半。
71
、齿
轮油是指在齿轮传动装置上使用的润滑油,
其主要特点是起润滑作用及冷却作用。
(
X)
答案:齿轮油是指在齿轮传动装置上使用的润滑油,
止齿轮
其主要特点具有极压抗磨性能,
防
啮合时承受高温高压,
因失去油膜而产生摩擦磨损。
72
润滑油类别符号用
(
、
B )
表示。
“
L
”
A
、
“
R
”
B
、
Z
”
D
、
E
的是
(
C
、
“
Y
”
73
、
润滑油分类中,组别为
B
)
油。
液压
A
、
齿轮
C
、
系统
)
。
D
、
热传导
B
、
内燃机
74
、润滑油分类中,组别为
H
的是
( A
、
全损耗系统
B
、
变压器
C
、
内燃机
D
、
液压系统
75
、钠
基润滑脂外观呈纤维状或海绵状结构,
颜色由深黄到暗褐色。
(V)
钙基润滑脂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外观为黑色均匀油膏。
76
、
(
为
答案:钙基润滑脂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外观为淡黄色至暗褐色均匀油膏。
)0
的范围。
钙基润滑脂一般适用温度在
( B
77
、
A
、—
20
〜
120
B
、—
10
〜
60
D
、
>
120
C
、
85
〜
100
不能在与潮湿空气或水接触条件下使用的润滑脂是
( A )
。
78
、
锂基润滑脂
A
、
钠基润滑脂
钙基润滑脂
D
、
石墨基润滑脂
( D
)
。
以下润滑脂名中不存在的是
79
、
A
、
钙基润滑脂
B
、
钠基润滑脂
C
、
锂基润滑脂
润滑脂按使用性能可分为减摩润滑
脂、增摩润滑脂、密封润滑脂和
80
、
A
、
通用润滑脂
B
、
高温润滑脂
C
、
专用润滑脂
81
、
高等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
1
级或
2
级公路上。
(<
/p>
X)
B
、
C
、
D
、
钾基润滑脂
D )4
类。
D
、
防护润滑脂
答案:高等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重交通道路上。
专用沥
管道防腐沥青。
裂化沥
82
、
青主要有电器绝缘沥青、油漆沥青、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沥青可分
V)
A )4
种。
D
、
重整沥青
83
、
为蒸馏沥青、
A
、
直馏沥青
B
、
乳化沥青
青、氧化沥青和
C
、
催化沥青
)
。
C
、
建筑沥青
84
、
不属于按其使用性能分类的沥青是
A
、
道路沥青
B
、
氧化沥青
D
、
乳化沥青
85
、
我
国的石油沥青产品是按
( D )
进行分类的。
粘
度
A
、
凝固点
B
、
86
、
(
A )
俗称黄油。
A
、
钙基润滑脂
C
、
熔点
D
、
针入度
C
、
锂基润滑脂
D
、
钙锂基润滑脂
B
、
钠基润滑脂
87
、
半精炼石蜡又称精白蜡。
(X)
答案:半精炼石蜡又称
白石蜡。
88
、
按其
40C
的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的润滑油有
A
、
汽油机油
B
、
柴油机油
一般机床的液压箱、主
轴箱和齿轮箱。
( C
)
。
汽轮机油
C
、
89<
/p>
、
D
、
船用机油
( B
)
液压油以中性油做基础油,加抗氧和防锈添加剂,用于
A
、
HH
B
、
HL
C
、
HM
D
、
HG
医药凡士林主要用于配制药膏、皮肤保护膏及化妆品等。
为提高
(V)
90
、
汽油抗爆性,
目前掺入一定量的醚类化合物,
简称
MTBE
。
(V)
这种醚类化合物通常是甲基叔丁基
91
、
醚,
抗氧剂
T531
的化学名称是
2
,
6-
二叔丁基对甲酚。
(
答案:
抗氧剂
T531
属金属钝化剂的是
(
92
、
(X)
A
、
T1201 B
、
常用的抗静电剂是
的化学名称是
(
N-
苯基
-a
萘胺。
A )
。
A
、
T501 B
、
93
、
T1501
C
、
T1733
D
、
T305
C )
。
94
、
T120
D
、
T1301
C
、
T1501
)
。
95
、
常用柴油流动改进剂的是
(
C
、
T1801
D
、
T531
A
、
T501
B
B
、
T1804
、
(V)
96
、
对任一汽油发动机而言,可以认为使用汽油标号越高越好。
答案:不同牌号的汽
不能认为使用汽油标号越高越好,
油用在不同压缩比的动力设备上,
否则发动机将不能正常工作,而且会造成能源浪
费。
有时渣油不符合质量要求,可考虑调入一部分焦化蜡油。
不属于汽油类产品规格
的有
( D
)
。
98
、
97
、
(V)
A
、
90
号车用汽油
B
、
100
号航空汽油
C
、
200
号溶剂油
( D
)
不同。
D
、
100
号汽油机
轻柴油和重柴油的主要区别在于
99
、
A
、
凝点
100
、重柴油是以
(
A
、
直馏柴油
B
、
催化柴油
B
、
十六烷值
C
、
清洁度
D
、
馏分组成
A
)
为基本原料,调入一定比例重质馏分而得的。
C
、
焦化柴油
D
、
加氢柴油
选择判断题
1
、
机泵启动前要做好与泵房作业相关岗位的联系工作。
V)
X)
电机接地是否
2
、
离心泵
启动前只要检查地脚螺丝有无松动,电机接地是否连接牢靠即可。
答案:离心泵启动前要检查泵、阀门及过滤器各部位地脚螺丝有无松动
,
连接牢
靠。
3
、离心泵启动前要先打开放空阀,把管线内空气排净。
(X)
答案:离心泵启动前打开泵上放空阀和泵的进口阀灌泵,直到把管线内的空气排净。
<
/p>
4
、离心泵启动前要检查连轴器螺栓有无松动,并盘车
A
、
1
〜
2
(
C
)
圈,检查转动是否灵活。
D
、
10
B
、
2
〜
3
5
、机泵运转时应检查机泵
(
A
)
油
部位是否有油,有无进水或乳化变质。
A
、
润滑
B
、
变压
2
分钟。(
2
)
(
2
)
C
、
气缸
D
、
溶剂
6
、启动泵后,泵出口阀关闭不能超过
7
、粘油输送停泵后,要及时联系扫线。
8
、开泵后如果泵的压力又降至零,说明泵运转正常。
p>
(
X
)
答案:
开泵后如果泵的压力又降至零,说明吸入管道内气体未排净。
9
、离心泵启动电钮后
(
B
)
秒钟内,若电流居高不下,
应立即停机检查。
A
、
10
B
、
20
C
、
30
D
、
40
10
、离心泵停泵时,先
A
、
按电钮停泵
阀
11
、离
心泵切换时要控制好在用泵进口阀,
(
D
)
。
防止抽空。
(
答案:离心泵切换时要控制好在用泵出口阀,防止抽空。
B
、
关闭泵进口阀
C
、
同时操作
D
、
关闭泵出口
12
、确定备用泵启动正常时,
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
调整泵的流量。
(
2
)
(X)
13
、切换备用泵前要先打开备用泵的进口阀灌泵,
把管线内的空气排净。
(
X
)
直到把管线内的空气
答案:切换备用
泵前要先打开备用泵上放空阀和泵的进口阀灌泵,
排净
14
、离心泵备用泵运转正常后,
关闭被切换泵的
(
D
)
阀,按下停止按钮停下泵。
C
、
进口出口
D
、
出口
A
、
旁通
B
、
进口
(
C
15
、离心泵切换过程中,要注意
<
/p>
)
和压力的平
稳。
流量
A
、
转速
B
、
流速
<
/p>
16
、蒸汽往复泵启动前先打开蒸汽脱水阀,
D
、
原料
C
、
检查蒸
汽压力是否正常。
(
2
)
(
X
)
答案:
蒸汽往复泵启动前打开泵的进出口阀
17
、
蒸汽往复泵启动前打开泵的进口阀门。
门。
18
、
蒸汽往复泵暖缸时间一般为
20
分钟,关闭放空阀。
(
X
)
p>
答案:蒸汽往复泵暖缸是以排出废汽带
水较少时,关闭冷凝水放空阀
。
蒸汽往复泵开泵前应打开汽缸
19
、
(A
B
、
蒸汽阀
)
,排净缸内的冷凝水。
C
、
排气
D
、
脱水阀
A
、
冷凝水放空阀
蒸汽往复泵注油器加
20
、
A
、
机油
(C
)
。
B
、
润滑油
C
、
汽缸油
(X)
再慢慢打开泵的进汽阀启动。
D
、
变压器油
启动蒸汽往复泵时,慢慢打开泵的进汽阀。
21
、
答案:启动蒸汽往复泵时,先打开排汽阀,
22
、
往复泵使用完后,打开气缸排水阀放出冷凝水。
(V)
23
、
停蒸汽往复泵,
应先关闭泵的进口阀,
然后慢慢关闭蒸汽进口阀。
24
p>
、蒸汽往复泵停下后,关闭泵的进出口阀门、
A
、
温度表
25
、往复泵启动后,若
A
、
注油器
B
、
油压表
( D
)
和真空表。
C
、
水压表
D
、
压力表
(V)
A )
不上油或上油少,应进行调节。
B
、
调节器
C
、
调节阀
D
、
注油孔
V)
26
、当备用蒸汽往复泵运转正常后,
关闭被切换泵的进汽阀,
停下被切换
泵。
27
、备用蒸汽往复泵切换后,只能用排汽阀调节流量。<
/p>
答案:蒸汽往复泵
(X)
可用进排汽阀调节流量。
28
、蒸汽往复泵切换过程中,要注意
( D )
和压力的平稳。
A
、
流速
B
、
温度
29
、
切换备用蒸汽往复泵时,应在慢慢打开备用泵的
蒸汽
阀。
C
、
油量
D
、
流量
C )
阀的同时逐渐关小被切换泵的
C
、
进汽
D
、
排汽
A
、
出口
B
、
进口
离心式压缩机曲轴箱用
30SC
齿轮油。
(
X)
答案:离心式压缩机曲轴箱用
30SC
30
、
汽油机油。
离心式压缩机启动前,
检查油压表、压力表、水压表、电流表是否指零。
31
、
V)
X)
压缩机停机超过
12
小时,要联系电工检查电机电阻是否合格。
32
、
答案:压缩机停机超过
24
小时,要联系电工检查电机电阻是否合格。
离心式压缩机启动前应盘车
( C
)
圈。
33
、
A
、
2
〜
3
B
、
3
〜
5
( D
)
号压缩机油。
C
、
120
X)
D
、
8
〜
10
34
、离心式压缩机气缸润滑一般使用
A
、
24
B
、
68
D
、
150
35
、启动压缩机后,应迅速
打开出口阀,再关闭放空阀。
答案:启动压缩机后,应慢慢打开出口阀,再关闭放空
36
阀。
压缩机停
机操作是按停止电钮后,关闭冷却水
、
阀。
(
V
)
压缩机启动正常后,要调节好
(
D
)
的压
力、冷却水的流
37
量。
D
、
出口
压缩机停机时要先打开
(
D
)
,再关闭出口阀。
38
、
A
、
冷却水
B
、
消压阀
39
40
C
、
蒸汽阀
D
、
放空阀
使用伴热可以防止油品在管线内凝固。
(
V
)
、
原油管线使用伴热可以提高油品在
管线的灵活性,提高油品
(X)
答案
:原油管线使用伴热可以提高油品在管线的流动性,提高油品的输
送能力。
41
、
给油管线伴热可以
提高油品在管线内的
(V)
流动性。
42
、管线伴热可以
(
A
)
油品的粘度。
43
、管线伴热可以降低油品在管线内
C
< br>、
达到
D
)
摩
D
、
溶解
阻。
D
、
水力
、
压
44
、
辐射传热的传热方式是物体间相互辐射和吸收能量的。
(
V
)
45
、
气体热传导传递方式是气体分子是作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
答案:气体热传导传递方式是气体分子是作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
撞的。
46
、对流传热的方式是可
以由强制对流引起,
亦可以由自然对流引
输送的
A
、
阻力
B
、
动力
起。
(
V
)
A
、
完全真空的地方传递
C
、
温度低时不能传递
(
A
)
,而无需任何介质。
B
、
都不能传递
D
、
温度高时才能传递
(D
)
来实现的。
48
、在非导电的固体中,
热传导是通过晶体格结构的
A
、
安装
B
、
调整
C
、
运动
V)
D
、
振动
49
、
流体与不同温度的固体表面接触会发生导
热。
50
、
辐射是由电磁波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
V
)
C
)
之间进行热能传递。
C
、
物料
D
、
物质
A
、
物资
B
、
物体
<
/p>
47
、热辐射与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它可以在<
/p>
52
、流体相对于物体表面的对流
(
B
)
是由一处传到另一处。
A
、
功能
B
、
热能
C
、
能量
D
、
能源
53
、
管线保温层的厚度仅由管线的大小确定。
(
X)
答案:管线保温层的厚
度由管线
大小和介质温度而定。
保温层要求严实,外表光滑平整,整体
54
粗细均匀。
(V)
输送油品管线的保温层是由
、
A
、
3
( B )
层组成。
55
B
、
4
56
、
管线保护层一般用
A
、
0.3
57
、
管线保温层通常用
A
、
塑料布
B
、
)mm
厚的镀锌铁皮或铝皮制做。
0.5
C
、
1
D
、
1.2
)
、泡沫石棉或海泡石复合保
温材料制成。
B
、
化纤布
C
、
玻璃布
D
、
普通布
58
、
罐区要安装一些金属接地体如避雷针把雷电引入大地
(V) <
/p>
内浮顶油罐、浮顶
59
、
油罐区要设避雷针。
(
X)
答案:内浮顶油罐、浮顶油罐区,雷击不到浮盘,
故不需设避雷针。
60
、
安装
( A
)
可防止高压雷电侵入室内。
A
、
避雷器
B
、
避雷针
C
、
避雷线
D
、
避雷网
61
、
预防直接雷击的措施是设置防雷装置,主动引发
护设
备免遭雷击。
C )
放电,消除雷云中的电荷,保
C
、
雷云
D
、
避雷针
折损。
A
、
地线
B
、
风云
<
/p>
62
、与油罐相连接的防雷接地引下线以及各种引下线、接地体连
接线应无腐蚀
,
63
、
防雷接地体在土地壤中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
0.2m
。
(X)
答
案:防雷接地体在土地壤中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
0.5m
。
64
、
金属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A
)Qo
A
、
10
B
、
15
C
、
20
65<
/p>
、金属油罐要做防雷接地,接地点应不少于
( B )
处。
A
、
1
B
、
2
C
、
3
66
、
浮顶油罐浮盘未浮起之前,要限制进油速度不大于
1m/s
。
67
、
采取接地、加入静电添加剂等均不属于加速静电泄漏的方法。
答案:采取接地、加入静电添加剂等属于加速静电泄漏的方法。
68
、
控制油品在管线流速是减少
( A
)
产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A
、
静电
B
、
放电
C
、
摩擦
害
D
、
40
D
、
V)
(X)
D
、
69
、
收油前,应尽可能地把油罐底部的水和
( D
)
除净。
A
、
添加剂
质
B
、
油品
C
、
污油
D
、
70
、
管<
/p>
线起点至末端要设防静电,中间段每隔
(X)
200
〜
300m
设接地点,接地电阻小于
10Q
。
200~300m
设接地点,接地电阻小于
答案:管线起点至末端要设防静电,中间段每隔
30Q
。
71
、
<
/p>
凡
储存油品的钢制油罐都要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72
输
油管线连接法兰间的接触电阻大于
( C
(V)
、
)Q
时
,
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A
、
B
、
0.02
C
、
0.03
D
、
0.01
2
D )mm
的多股软铜绞线。
73
、浮顶油罐的浮盘与罐体之间应用两根截面不小于
A
、
16
B
、
20
C
、
22
0.04
74
、设备完好率标准要求设备完好
率要稳定在
(
C
)%
以上。
A
、
93
B
、
95
D
、
100
C
、
98
75<
/p>
、无泄漏装置
(
区
)
标准要求装置
(
区
)
泄漏率经常保持在
(B )
%
。以下。
A
、
0.3
B
、
0.5
C
、
1
D
、
1.
2
76
、计算管线全面检验检测率时,
超检管线长度仅指检测而又过期的管线长度。
答案:计算管线全面检验检测率时,
超检管线长度包括没有检测过和检测而又过期的管
线长度。
77
、
关键
机组在规定周期内的故障率等于关键机组故障停机时间与关键机组开动时间之比再
乘以
100%
。
D
、
25
(X)
答案:关键机组在规定周期内的故障率等于单机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与单机设备开动时间
之比再乘以
100%
。
78
、
<
/p>
主
要设备有效利用率等于所有主要设备实际开动时间
时和停用小时之和的比值再乘以
100%
。
(V)
(
小时
)
与所有主要设备实际开动小
79
、
某油库有在用设备共
500
台,其中主要设备
150
台,
在维修,则该油库的在用设备完好率为
( C
)%
。
如有
2
台主要设备和
4
台其他设备
A
、
97.3
B
、
98.7
C
、
98.8
D
、
98.9
80
、某油库有在用设备共
500
台,
其中主要设备
150
台,
在维
如有
2
台主要设备和
4
台其他设备
修,则该油库的主要设备完好率为
(
B )%
。
A
、
97.3
B
、
98.7
81
、某台额定功率为
31.8kW
的离心泵,运转时轴功率为
该泵运转时的负荷率为
( C )%
。
C
、
98.8
D
、
98.9
28.6kW
,有效功率为
24.3kW
,则
C
、
89.9
D
、
93
A
、
76.4
B
、
85
82
、钢
带表液位计要定期检查导向轮转动是否灵活,并给转轴、齿轮加润滑油。
83
、更换传感受器或电路板后,可燃气体报警仪即可以使用。
(X)
(V)
答案:
更换传感受器或电路板后,必须重新调节传感器电流,重新标定检测器。
84
、经长期使用后,
( D )
要清洗天线。
A
、
温度计
B
、
密度计
C
、
流量计
( D
)
上下运动自如,不卡滞。
C
、
浮船
D
、
雷达液位计
85
、油罐内钢带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以确保其
A
、
浮标
B
、
浮桶
D
、
浮球
V)
86
、速度式流量计是通过置于管线中的测量系统输出一个与流速成正比的信号。
87
、直接式质量流量计直接检测出质量信
号从而得到质量流量值。
答案:直接式质量流量计直接检测出
反映质量流量大小的信号从而得到质量流量值。
88
、容积式流量计是以在被测量的时间内,被测
A
、
流程
( D
)
通过计量室排出的次数作为依据。
C
、
流速
D
、
流体
( A )
实现测量的。
C
、
压力
D
、
速度
B
、
流量
89
、
差压式流量计是利用流体经管路中的节流装置时产生的
A
、
压差
B
、
压强
(V)
90
、
安装流量计时可加装旁路管道。
91
、
安装流量计时,
要避免管线受流动的影响,
位置应便于读数。
(
X)
答案:安装流量计,要避免受外力后产生变形和振动,位置应便于读数。
92
、流量计要求安装在干燥通风、腐蚀性气体少、无强
施良好
的场所。
( D
)
干扰、无剧烈振动及预防措
C
、
电压
D
、
信号
A
、
电流
B
、
电磁场
93
、流量计垂直安装时应使被测液体由
A
、
下方
B
、
上方
( C
)
通过流量计。
C
、
下而上
D
、
上而下
94
、电动机转子铁心是由绕组由二相对称绕组组成,是异步电
动机的电路部分。
答案:电动机转子铁心是由绕组由三相对称
绕组组成,是异步电动机的电路部分。
95
、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是由定子、定子绕组、机座组成。
96
、
电动机转子铁心是由相互绝缘的
(V)
( D
)
叠压,外圆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槽口,以嵌放转
子绕组。
A
、
铁片
97
、机座表面一般铸有
A
、
传热板
B
、
铝片
(
D
)
,使机泵不易过热。
B
、
保温套
C
、
铜片
D
、
硅钢片
C
、
加热槽
(
X
)
D
、
散热筋
98
、
电<
/p>
动机启动时,应先合操作开关、再合控制开关。
答
案:电动机启动时,应先合控制开关,
再合操作开关。
99
、
电<
/p>
动机在使用过程中,进风口必须通畅,
(
V
)
保证进风量,接线端应保持清洁及接触良好。
100
、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要按时检查电机
异常及时通知
电工。
C
)
、有无杂音,焦臭味,有无振动
,发现
B
、
压力
C
、
温度
D
、
是否正
A
、
电流
常
问答题
第
1
题
天然石油是什么?
答:天然石油又称原油。从外观看,它是从淡黄色、
暗绿、暗褐到黑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
稠液体
;
从元素组成看,
它是由极其众多的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混合物
,
其中炭元素和氢
元素占
95%-
99%
以
上。
第
2
题
从化学组成看,原油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原油主要由碳(
C
)、氢(
H<
/p>
)
两大元素组成,成为一种以烃类化
合物
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
其中碳占
83<
/p>
〜
87%
氢占
1
1
〜
14%
其次是由硫(
S
)
、氮(
N
)
、氧(
O
所形成的含硫、
含氮、
含氧化合物,及胶状沥
青状物
质
;
它们构成为非烃化合物,硫、氮、氧合计占
1
〜
4%
;
再就
是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钒
V
镍
Ni
、钠
Na
p>
铜
Cu
铁
Fe
p>
、铅
Pb
••…
,
其含量只有
PPm
级,以及微量的非金属元素,如砷
A
s
、磷
P
、氯
Cl
......
,
其含量只有
PPm
级或
PPb
级。
第
3
题
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
答:
汽油馏份(低于
200C
)中含有
C<
/p>
5
〜
C
ii
p>
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
烷烃及单环芳香
烃
;
煤、柴油馏份(
200-350 C
)
中,含有
C
ii
〜
Go
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双
环、三环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和三环芳香烃
;
蜡油馏份(
350-520
C
)
中,含有
C
o
〜
G6
左右的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双环及三
环以上的环烷烃和芳香烃。
第
4
题
原油中硫以什么形态存在?
答:硫在原油馏份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馏份沸程的升高而增加,
油中,硫在原油
大部分均集中在重馏份和渣
中的存在形态已经确定的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
环硫醚、二硫化物
RSH
、硫醚(
p>
RSR
、
(
p>
RSSR'
)、噻吩及其同系物。
硫醚是石油中含量很大的硫化物。硫醚是中性液
体,对金属没有腐蚀作
用,但是在高
温下会分解成活性硫化物。
二硫化物
在石油馏份中含量较少,而且多集中在高沸点馏份中。二硫化物也是中性,
不与金属作用,但它的热
安定性较差,受热后可分解出活性硫化物。
噻吩及其同系物的稳定性较高,
是石油中的主要一类含硫化合物。
第
5
题
原油中氧及其馏分以什么形态存在?
答:原油中的氧大部集中在胶状、沥青状物质中,
除此之外,
原油中氧均以有机化合物状态
酸性氧化物中有环烷酸、
脂肪
存在,
这些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两类。
酸以及酚类,
总称为石油酸。
中性氧化物有醛、
酮等,它们在原油中含量极少。
在原
油的酸性氧化物中,以环烷酸为最重要,它约占原油酸性氧化物的
酸的含量,因原油产地不同而异,一般多在
环烷酸在原油馏分中的分布规律很特殊
90%
左右。环烷
1%
以下。
,
在中间馏分中(沸程约为
250
〜
350
C
左右),
环烷酸含量最高,而在低
沸分以及高沸重分中环烷酸含量比较低。
第
6
题
原油中氮以什么形态存在?石油是
由哪些主要烃类组成?石油中非烃化合物有哪
些?
答:原油中氮含量均低于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
我国大多数原油含氮量均低于千分之五。
大
部分氮也是以胶状、沥青状物质形态存在于渣油中。
两类。所谓碱性氮化物是指能用高氯酸
原油中的氮化物可分为碱性和非碱性
(
HCIQ
、在醋酸溶液中滴定的氮化
物。非碱性氮化
物则不能。
主要是同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一般不含烯烃。
石油中非烃化合物含量并不多,主要是硫、氧、氮等元素和碳、氢元素形成的有机化
合物,约占石油的
10
〜
20%
其中有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胶质沥
青等。
第
7
题
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
答: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 br>以符号
P
表示,单位为千克
/<
/p>
米
。
3
液体油品的比重以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无因次单位,
常以
d
表示。
我国
以油品在
20
C
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
4C
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