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
-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
《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
……
生:
(
齐答
)
《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
师: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
生:文章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
生:
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
神
态,
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
肉。
<
/p>
师:
同学们,
这节课,
< br>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
板书:严监生
)
师:
(
指
“
监
”)
这个字读<
/p>
jià
n
,大家齐读。
< br>
生:
(
齐读
< br>)
监
!
师:知道什么是
“
监生
”
吗
?
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
?
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
:你真会预习
!
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
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
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他家中十分
有钱,
在
《儒林外史》
中写到:
“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
同学们设想
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
是怎样的情形
?
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生:他会死得很安详,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
?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
生:
(
齐读
)
临死前的严监生
!
师:轻轻地再来一遍。
生:
(
再读
)
临死前的严监
生
!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
具
书。
(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
(
抽生读前两句
)
< br>师:你读得非常通顺,谢谢。谁接着往下读。
(
生读二侄
子说的话添加了字
)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不能添字,请重读一遍。
(
生重读
)
师:很好。读书可别慌张,一定要读准确。谁读后面的部分
?
(
生读完
)
师:读得真熟练,不过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
板书:挑
)
生:它可以读
tiāo
和
tiǎo
。
(
师板书两种读音
)
师:在文中该读哪一个音呢
?
请教一下
你们的万能老师。
(
学生查字典,老师巡视
)
师: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得根据意思来选择。哦
!
有的同学查得可真快
!
谁来说说该读什么
p>
?
生:这个字该读
tiǎo
,因为
tiǎo
有个意思说
“
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
p>
师:你们都选的这个意思吗?读读课文想想。
生:不对。是读
tiǎo
,但应是这个意思:
“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
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
。
师:在文中是挑掉
……
生:
(
齐答
)
灯草
!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准字音。
生:
(
齐读
)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还有一句呢
?
(
生读最后一句。
)
师:还有同学把挑读错了,再读一遍,
(
生再读
)
师:这一次读准了。同学们,读完课文,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
生:不一样。
师:那么,你能用最简短的话来讲一讲。
生:他临死前并没有花大价钱去安排自己的葬礼。
师: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情形的
?
生:
严监生不住的咳嗽,
喉咙里的痰一进一出的,
他手指得越发紧了,
而且面对不着边的回
答,心
里又急又说不出来。
师:嗯,我知道你读书一定是用了心的。
生:
家人都不明白严监生是什么意思,
他非常的着急,
p>
最后赵氏明白了他的意思,
挑掉了一
茎灯草
,然后他就断气了。
师:我们用更简短的语言来讲述,严监生
临死前
……
生:
(
齐
)
伸着两个指头不得断气,<
/p>
师:直到最后,
生: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安详地离去。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完以后你的第一个反应,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生:严监生是个非常节约的人,因为他害怕灯盏多费了油。
(
师板书
“
节约
”)
p>
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生:严监生是个吝啬的人。
师:
p>
(
板书
“
吝啬
p>
”)
我可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上
完全不一
样。
(
出示
< br>课件
)
老师查出了两个词的意思,自己读一读,它们相同
的是什么,不相同的是什
么
?
(
生读
)
师:谁来告诉我
?
生:
它们相同的就是不太爱用自己的财物。
不同是:
节约
是对生活中不好的消费行为进行限
制,该用的才用;而吝啬是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的也不
用。
师:大家明白了吗
?
但是,严监生的行为到底是吝啬,还是节约,我们不能空口无凭,得从
课文
中找到依据。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默
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找到描写严监生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可以在旁边
批注
上自己的体会。
(
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书后的见解。
生:我从这句
“
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p>
……
师:注意这个
“
倒
”
读
d
ǎo
。
生:我从这里体会到严监生是
个吝啬鬼。他都要死了,这么有钱,还要挑掉一茎灯草,如果
不挑掉一根灯草的话,会死
不瞑目。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读,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
我从这句话知道了严监生的病非常严重,
但他不
放心灯草,
可他说不出话来,
怕儿子不
明白,就把手伸出被窝,伸着两根指头。
师:很好,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病情严重。
生:
“
到了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
连医生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
< br>师:病情非常严重了,
(
老师引读
)“
喉咙里痰
……
一声不倒一声的。
”
师: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病情
?
生:无药可救
!
生:奄奄一息
!
生:病入膏肓
!
师:已经气若游丝,
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
……(
出示
“
总不得断气
”)(
学生读
)
从这个
“
总
”
字,你体会到什么
?
生:还有很多事没说出来,所以,他不能死去。
师:还有什么体会
?
生:
我知道严监生病得要死了,
还感觉他心里非常难受,
他想给亲戚一些交代,
忍着痛苦在
那里苦苦挣扎。
生:他在想有些什么事情需要交代的,他在脑袋里思索着。
<
/p>
师:有未了的心事,所以,
(
引读
)“
总不得断气
……
伸着两个指头
”
师:病情如此严重,
还伸着两个指头,所以你认为他是
……
生:吝啬
!
师:还有什么地方可看出他的吝啬
?
生:我从
“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
,联系后文体会到他十分吝啬。
< br>师:后文
?
哪里
?
生:赵氏理解了严监生的意思去挑掉了一茎灯草。
师:
“tiǎo
。
p>
生:屋子里很昏暗,他却要挑掉一根灯草,过分地爱惜财产,我认为是吝啬。
师:表达很清楚。赵氏明白了他的心思,两根指头是什么意思
?
生:两根灯草。
(
板书:两根指头
p>
两茎灯草
)
师
:张哲钦很会思考。他联系前文帮助自己理解。同学们听到了吗
?
他找到哪句话帮助自己
理解
?
大家一
起读出来。
生:
(
< br>齐读
)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
他为两茎灯草不得断气,
< br>那么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
?
看到过吗
?
在以前没电灯的时候,
人
们用灯
草来照明。你们想知道让严监生久久不能咽气的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吗
?
请大家来看
看。
(
演示
)
师:谁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
生:微弱
!
生:星星之火
!
生:在挤满了人的屋里这点火光根本算不了什么
!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读出灯光的微弱。
生:
(
读
)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而且是这样一盏微弱的灯光,你想说什么
?
生:严监生真是个吝啬鬼
!
师:有没有同学从其他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
< br>生:我从他的亲戚问他的话里体会到了他的吝啬。
“
大侄
子走上前来问道
……
那手只是指着
不动
。
”
一般的人要死了,是有什么亲人没吩咐完,才会有这样的举
动。严监生却是为了两
茎灯草恐费了油,挣扎着。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
我们把这几句话找出来
,老师来领读,共同来感受一下。
师:
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
p>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
奶妈
抱着哥子插口道
……(
老师引读
)
师:从这里,你们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心情吗
?
生:着急。
师:从哪里体会到
?
生:
“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
,
“
把两眼睁得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
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
,
“
他
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p>
”
。
师:他从句子来谈的,还有吗
?
生:
我也体会到着急。从
“
摇了几摇
”
p>
,
“
滴溜圆
”
p>
,
“
越发指得紧
”
,
“
指着不动
”
这些词语体会
到的。
师:他急什么
?
生:他着急:你们怎
么猜不对我的心思呀
!
把油浪费了可怎么办呀
< br>?
他很心慌。
师:那你来读读
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着急。
(
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
师:还能体会到什么心情
?
生:我体会到严监生的内心又急又气,刚开始还把头摇了两三摇,后来把眼睛睁得滴溜圆,
越发指得紧了,到最后手都不能动了,还指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快没有气息了,没有
力气把眼睛睁开了。可大家还不懂他的心思。
师:真会读书,注意了词句表达的变化。掌声
!
那你读一读,
读出这种变化。
(
生读
)
师:还有吗
?
生:他肯定在想,你们怎么老是不明白呀
!
< br>师:他用了个
“
老是
”
表达自己的体会。
生:严监生在想,油都烧完了,我死了都不瞑目。
生:他的三次摇头,第一次是简单地摇了摇,第二次是使劲地摇,第三次闭着眼睛摇头。都
有些生气了,亲人连他的意思也搞不懂。我觉得他这样太过分了,现在我也认为他是吝啬,
不是节约
!
师:看,多读书,也就明白了
!
师: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
那个急呀
!
那个气呀
!
那个担心呀
!
这些都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到了。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