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古诗词三首》原文
-
四年级下《古诗词三首》原文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
唐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6
1
、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
读写词语。
2
、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
、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
李白天宝十二年
(
公元
753
年
)
秋游安徽宣州时所
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
尝了人间心
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
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
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
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课前互动:
今天老师给
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
出示李白图片
)
认识李白简介。讨论汇
报自己对李白了解多少。
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
p>
幻灯片展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学生朗读之
后,教
师小结从三首诗中感受到:思念家乡的李白,心爱山水的李白,对朋友有情有
p>
义的李白。再次仔细朗读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准备好了,就开始上
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老师看见了大家十分自信的笑容,相信这节课我们能够一起
喜悦的学
习。让我们用最自信的语气读今天的课题,
1
、《古诗词三首》。
2
、认真预习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习课文。在课前预习中,你
-------(
幻灯片出
示检查预习
1
、
你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了吗
?)
有谁不怕老师的检查。请同学
们
2
/
6
p>
推荐三位读书好的同学分别读三首诗词。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他们挑点毛
病。
3
、学生评价。
4
、课件出示检查预习
2
、你通过
注释理解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
5
、你有不理解的问题吗
?(
学生质疑
)
二、学习生字词
1
、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
8
个词
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
、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
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
?
打乱顺
序读。
3
、强调
“
敬亭山
”
------
敬亭山在哪里
?(
江南,安徽
)
强调
“
两不厌
”
------
注释中如何解释
“
厌
”
,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
?“
两不厌
”
又
怎样解释
?
强调
“<
/p>
孤云
”
------
孤云是多少白云
?
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
?
早就走了,这是
最后一朵,也将要
< br>“
独去闲
”
了。
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
/p>
、出示:
“
尽
”
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
;
完了,没
有了
;
用了很大的力
气。
“
高飞尽
”
里面你怎样理解
“
尽
”
字的意
思
?“
高飞尽
”
又怎样解释
?“
众鸟高飞尽
”
呢
?5
、课后的五个生字朋友想要考考大家。
分析
“
潭、谙、螺
”
< br>都是左右结构,
“
庭、亭
”
p>
是同音字,虽然字音相同,一个是山,一个是水。重点指导书写
“<
/p>
庭、
亭
”
。
p>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
一
)
从题目上感悟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