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行程问题中的“多次相遇”

绝世美人儿
820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0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石家庄雾霾)


解析行程问题中的“多次相遇”



中公教育老师 宋丽娜为您解析行测数学运算中题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同时也是相对较


难解决的一种题型。而路程


=


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 最基本公式。这个基本公式中暗含着


的正反比关系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 地方。


正因如此,


比例思想是我们解决


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其次,数形结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即对于行程问题,最主要的 是


根据题干信息画出行程图,理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题。



行程问题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小的模块,比如:


简单的相遇和追及、


多次相遇问题、


流水

行船、


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


在此,我将对于比较难 以掌握的多次相遇问题详细的阐


述下其中蕴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题。


(1)


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 同时相向而行,


在次相遇后没停,


继续向前走到打对方终点后返 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环往返的过程是多次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如下:从出发开始到





在此运动过程中,基本规律如下:



( 1)


从出发开始,


到第


n


次相遇:


每一次相遇会比前一次夺走


2


个全程


;


即:


路程和具有< /p>


的特点是


1



2



2



2


:……,含义是次走


1


个全程,第二次开始 都增加


2


个全程


;

< br>(2)


由于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是不变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时间和路程和成 正比,


若设次相遇的时间为


t



则次到第二次所用时间为


2t



依次类推,


每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关系


也为

< p>
1



2;2


:2……,含 义是次相遇用时间


t


,第二次开始相遇时间都会增加

< p>
2t


的时间


;


(3)< /p>


各自所走路程也满足这个关系。设次相遇甲走路程为


S0


,则从第二次相遇开始甲走


的路程会增加


2S0


,即关系式仍为


1


< br>2



2


:2……。



例题


1


:甲从

< p>
A


地、乙从


B


地同时以均 匀的速度相向而行,次相遇离


A



6< /p>


千米,继续


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


B



3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


A



B


两地相 距多少千



?


A.10 B.12 C.18 D.15


【答案】


D


。< /p>


解析:


直线多次相遇问题。


次相遇时,< /p>


两人走的总路程为


A


< br>B


之间的路程,



1

< p>


AB


全程。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人共走了< /p>


3


个全程,即两人分别走了次相遇时各


自 所走路程的


3


倍。


故次相遇甲走了


6


千米,


第二次相遇时甲共走过了


6×3=18


千米,


此时


甲距离


B



3


千米,所以两地相距


18-3=15


千米。

< br>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