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疏导
-
2011
年心理监护课题论文
农村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其疏导
[
摘
要
p>
]
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
/p>
打工。
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
:孤僻、任
性、自卑、撒谎、
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
折、
意志薄弱、成绩下降
等诸多问题。
[
关键词
]
农
村小学生;父母外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
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和新要求。
然而,
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
我们发现了这样和
一个群体:
他们的
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
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
心理和行为表现:说谎、抄袭、
作弊、偷窃、任性、孤僻、
依赖性强、自理能
力差、
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我们要对这一群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p>
进行探讨,以求找到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转变学生,
培养
学生良好
的思想品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异常表现主要是
(一)不
诚实。
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由
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太令人不满意。
小
学生不诚实的
言行主要有以下表现:
1
、说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
、
试探性说谎:通过说谎试探真实情况
或了解别人的意图。
b
、掩盖性说谎:这种说谎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因为
做错了事情,怕被责备或惩罚,出于自卫编造谎言。如,有的学生逃学,欺骗
老师说家里出了事。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做的事而撒谎。
如有的学
生一碰到集体劳动就会“身体不舒服”等等。
c<
/p>
、谋利性说谎:指自身为了取
得某种利益不惜歪曲事实。
如为了争取个“三好生”或“优秀干部”,
不惜说
假话、造假材料;为了争个贫困生扶助,撒谎说家里经济多么拮据。
2
、抄袭,有两种情况:
a
、
平时抄袭同学的作业。
b
、写作文时,抄袭范
< br>文。
3
、作弊,根据作弊的原
因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类:
a
、原发性的作弊:一
般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怕家长问起或学校排名次伤害到自尊而萌发作弊
动机。
b
、继发性的作弊:当一个集体
里面很多人作弊时,其他一些没作弊的
同学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感。
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也跟着作弊。
或者原发性作弊的
同学得不到
应有的惩罚时也会引发继发性的作弊。
4
、偷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
顺手牵羊
”
式的,本来事先并无计划,
只是在外界情景诱惑下
,激发了偷窃的动机,
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还有一种
青少年偷
窃方式是事先有计划的,
是主动地寻求行窃的对象和场合。
相比
之下,
这种事先有计划的偷窃更为恶劣,反映了自身品行障碍的严重性。
(二
)
任性。
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为基本特征的个性缺陷。
目前,我国随着
独生子女的与日俱增,独生子女所表现的自我为中心、任性、
固执、爱虚荣、
易怒、
好空想、依赖、神经质、
嫉妒心强,孤独、
自私等现象,
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尤其是
低年级小学生的任性,
使好
多的教师、
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孩子一件事满足不了,就满地打滚,大发
脾气;有的孩子看准家
长,
特别是母亲的弱点,
依靠家长而随意撒娇,
纠缠不
休;
还有的孩子在班级和同学因发生一点小矛盾
而大哭大闹,
不分场合为所欲
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甚至出现违纪现象。如果小学生的任性不能得到及时
的纠正,会妨碍他(
她)们的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三)
孤僻
。
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
僻,
不愿意与人交往,
独来独往,
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
己,
情绪
低落,闷闷不乐,
对周围的人
和事物不感兴趣,
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
力难以集中,行
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一般较差,也无知己,
心理学把
这
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
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
偶尔被教
师叫起来便
面红耳赤,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另外,在竞争压力下
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
情况彼此保密。
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
他人的交流,
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
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
态人格。
(四)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这类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
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造成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根由是隔代
溺爱与放任自流的教育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表现为
:
过份的爱子
之心使孩子没有锻炼自己、
自我独立的机会。
家长不让孩子学干家务活、哪怕
是孩子自己
能干的事情也不让干;
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逐渐长大,不
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生怕孩子上学途中让车撞着,
长期为
孩子当“随行保镖;怕孩子上课不会削铅笔,总要先给孩子把铅笔削好。有些
家长过份护孩子的短处总是为孩子护短,
为孩子辩护。
有的
家长从不听取孩子
的意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穿哪件衣服、吃哪种食品都有明确规定,
这种为
孩子安排好一切的做法也是过份保护的表现。
家长对孩子的过份保护会给孩子
带来人格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全,养成孩子自
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现象。
(五)厌学、逃学心理
。这类学生的
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
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他们对课堂知识有畏难情绪,
不愿意动脑筋,
注意力极易分
散,
微小的外部动因就会使他们出现明显的分心状态,
常常听课
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
心不在焉。他们有的兴
趣分散扰乱课
堂,老师如果言语过激会出现家长说上学了,
学校
却见不到人现象,学校在学
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上面花了很大力气,
但是效果甚微,
结果学生的学习情况每
况愈下。由于成绩差,
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
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自
己,与此同时,
他们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
现自我的价值,从而
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老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
弃学。
家长抱怨学校监管不力,
老师抱怨学生难管难教,
学生则对老师
的教学
内容没有兴趣,思想开小差,进而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校难管”
p>
的局面。
二、分析小学生常见
异常表现
的主要原因
1
、社会因素
农村中青年绝大多数要外出打工以求得生存,
而他们对子女的爱变相的表
现在物质方面,造成学生之间的物质基础差距拉大。
又当今社会变革急剧,学
生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发达的现代文
明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
次地受到冲撞
。
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
时,
也随之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生活条件好了
,
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
“
以
自我为中心
”
,依赖
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少的
心理问题。
2
、学习压力的日益加剧
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
/p>
,
特别是学困
生,他们更可能被同学歧视
,被教师责罚,被家长训斥,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
印迹,纯朴、
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