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等差数列教师版

萌到你眼炸
684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02: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沙利亚)




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





























一、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



二、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 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


1



(或首项)



2


项、



3


项、……、第


n


项、……



三、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


1



a


2



a


3


、……、


a


n


、……;其中


a


n


是数列的第


n


项;这个


数列可以简记作


{


a


n


}


< p>
n


为正整数)




四、



五、



六、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有穷数列的最后一项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



项数无穷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如果 一个数列


{


a


n


}


,从第


2


项起的每一项

< p>
a


n


与它的前一项


a


n



1


的差等于同 一个常数,这个数


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


d


表示。



七、




差< /p>









< p>





{


a


n


}




n






< /p>






1




< p>




a


n



a


1


(


n



1)



d



d



n



(


a


1



d


)



n


为正整数)



八、



九、



项数公式:项数



(末项



首项)

< p>


公差



1


,即


n



(


a


n



a

1


)



d



1



n


为正 整数)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


{


a


n


}


中,和



(首项



末项)< /p>



项数



2


,即



S


n



(


a


1

< p>


a


n


)



n


n


(


n



1)



d


d


2


d



a


1



n




n



(


a


1



)



n

< br>(


n


为正整数)



2


2


2


2

< br>


1



















十、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 奇数的等差数列


{


a


n


}


,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


也等于首项与 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即



a



a


2



……



a


n< /p>


S


n


a


1



a


n


< p>
n


为正奇数时,


a


n



1



1



S


n



a


n



1

< br>


n





n


n


2


2


2


十一、



1



2



3



十二、



1



3



5



十三、



1



2



3





(

< br>n



1)


n



n



(


n



1)



n


为正整数)



2



(2



n



3)



( 2



n



1)



n


2



n


为正整数)




(


n



1)< /p>



n



(


n



1)




3



2



1



n

< br>2



n


为正整数)



基础知识




【例


1



< /p>


判断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如果是,请指明公差;如果不是,请说明

< p>
理由。



数列一:


6



10



14



18



22


、……;



数列二:


1



2



1



2



3



4



5


、……、


99



100




数列三:


1



2



4< /p>



8



16



32



64




数列四:


9< /p>



8



7



6



5

< p>


4



3



2



1



数列五:


2010

< p>


2010



2010< /p>



2010



2 010



2010


< br>2010




数列六:


1



0



1



0


< br>1



0



1



0



1




数列七:


11



24



37


、……、


179



192



205


< p>



【分析】




列一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4

< br>;



因为


2


1



1



2


,即


a


2



a


1



a


3



a


2


;所以数列二不是等差数列;



因为


2



1



4



2

,即


a


2



a


1



a


3



a


2


;所以 数列三不是等差数列;



数列四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 p>


1




数列五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0




因为


0



1



1



0< /p>


,即


a


2



a


1



a


3



a


2


;所以数列六不是等差数列;



假设数列七是等差数 列,则公差为


24



11



13




因为


13


所以原假设数列七是等差数列不成立,


所以数列七不是等差数列。



ł


179



11


< p>



2



【例


2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命题一:如 果数列


{


a


n


}


为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a


2


k



1


}


为等差数列。



n


,


k



Z

< p>




命题二:如果数列


{


a


n


}


为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a


2


k


}


为等差数列。



n


,


k



Z



< br>


命题三:如果数列


{


a


n


}


中,


{


a


2


k



1


}



{

< br>a


2


k


}


均为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a


n


}


为等差数


列。



n


,


k



Z





命题四:如果数列


{


a


n


}


为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a


mk



l

< p>
}


为等差数列。



n


,


k


,


m


,


l



Z




m


< br>l


为常数,




m



k



【分析】



< br>题一为真命题。若等差数列


{


a


n


}


的公差为


d


,则数列


{


a


2

k



1


}


是公差为


2


d


等差数

< br>列。



命题二为真命题。


若等差 数列


{


a


n


}


的公差为


d



则数列


{


a


2


k


}


是公差为


2


d


等差数列。



命题三为假命题。数 列


2



1


、< /p>


4



3



6



5


< p>


奇数项为


2



4



6


是等差数列,偶 数项为


1



3



5


是等差数列,但原数列不是等


差数 列。



命题四为真命题。


若等差数列< /p>


{


a


n


}


的公差为


d



则数列


{


a


2


k


}


是公差为


md


等 差数列。




简单计算



【例


3



< /p>



2008


年第六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 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趣味数学解题技能


展示大赛四年级初赛)


(1



2



3





20 07



2008


2007




3

< br>


2



1)


2008



(1



2



3


……



2007



2008



2007



……



3



2



1)

< p>


2008



2008< /p>


2



2008



2008



【分析】




【例


4




计算:



1.1



3.3



5.5

< br>


7.7



9.9



11.11



13.13



15.15



17.17



19.19




【分析】






5.5



5



15.15


< /p>


5





5


.


5


< p>
1


5



.


1



5


5







2


0


.


5



6



5


1


0


3


.


2


5


< br>1


2


3


1990





______


1990


1990


1990


1990


【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












【难度】


3













【题型】计算




1



2



3




1990


【解析】







1990


【例


5




计算



3



(1



19 90)



1990


< br>2



1990


1















995



2
















【例< /p>


6




计算:< /p>


2009



2008


2007



2006

< p>


2005



2004< /p>



2003



2 002




5



4



3


< /p>


2



【分析】



2009



2008

< br>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


5



4



3



2



< /p>


2009



(2008

< br>


2007



2006



2005)



(20 04



2003


2002



2001)



……



(4



3



2



1)



1




2009



0



0



……



0



1


2008




【例


7



< /p>


计算:


1000



999



998


< br>997



996



995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分析】




方法一)


1000



999

< p>


998



997



996



995< /p>



……



106



105



1 04



103



102



101


< br>


(1000



997



……



106



103)



(99 9



996



……



105



102)



(998



995



……


< p>
104



101)






(103< /p>



1000)



[(1000



103)


< p>
3



1]


(102



999)



[(9 99



102)


3



1]




2


2


(101


998)



[(998



101)



3



1]



2


1103



300


11 01



300


1099



300


300


< p>



(1103



1101



1099)




1105


150



165750


2


2


2


2



(方法二)


1000



99 9



998



997



996


995



……


< br>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0



9 99



998



997



996


< br>995



……



106



105


< p>
104



103



102



101)




(998



995



……



104



101)



2



(101



1000)



[(1000



101)



1



1]


(101


< br>998)



[(998



101)



3



1]




2



2


2


< p>
495450



329700


165750




(方法三)


1000



99 9



998



997



996


995



……


< br>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0



(9 99



998)


997



(996



995)



……



106



(105


< /p>


104)



103



(102



101)




1000


< p>
1



997


< p>
1



……



106



1



103



1



(1000



997



……



106


< /p>


103)



(1



1



……



1



1)


30 0



1



< /p>


(103



1000)

< br>


[(1000



103)



3



1]



1



300



165450



3 00



165750



2



【例


8



< /p>



1995


年吉林省“金翅杯”竞赛)< /p>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35


,求这


5


个数。



【分析】




方法一)设这


5


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数为

n



n



N





这< /p>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


n



(


n


1)



(


n



2)



(


n



3)



(


n



4)


< /p>


5


n



10



35




所以这


5


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数

< p>
n



(35


< p>
10)



5


< p>
5




所以这

< p>
5


个连续自然数从小到大依次为


5



6



7


8



9




(方法二)中间数(从小到大第


3


个数)为


35



5



7




所以这


5


个连续自然数从小到大依次为


5



6



7



8



9





【例


9



< /p>



2006


年浙江省夏令营试题)


17


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2006


,求这


17


个连续偶数中



4



最小的是多少?



【分析】




间数(从小到大第


9


个数)为


2006



17



11 8



所以这


17


个连续偶数中最小的是


118



(9



1)



2< /p>



102





【例


10





1



7


个连续的偶数中,第


2


个数与第

< p>
6


个数的和是


36


,求最 小的偶数。




2



2002


年江西省婺源县竞赛 )


6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61


,中间


2



数的和是 多少?



【分析】


< br>(


1












4






36



2


< p>
18








< br>数



18


(4



1)


2



12




2


)中间


2


个数的和为


261



6



2



87




【例


11





1~100



100


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


9


整除 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 /p>



1~100



100


个自然数中,


能被


9

< p>
整除的自然数依次为


9



18



27



……、


98



99



(9



99)



[(99



9)



9


< br>1]



594



2


即在


1~100



100


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


9


整除的自然数的和为


594




9



18


< /p>


27



……


< /p>


98



99


< /p>



【例


12





不大于


100


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


9


整除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不大于


100


的自然书中,

< br>能被


9


整除的自然数依次为


0< /p>



9



……、< /p>


98



18


、< /p>


27



99


,< /p>



0



9



18



27



……



98



99



(0



99)



[(99



0)



9< /p>



1]



594



2


(0


< /p>


100)



[(100

< br>


0)



1


1]



5050



2







100









有< /p>





9





< p>






5050



594



4456





0



1



2



3



……



98



99



100



【例


13





1~


200



200


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

< p>
4


整除或被


11


整除的自 然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1~


200



200


个自然数中,


能被

< br>4


整除的自然数依次为


4



8



12



……、


196



20 0




(4



200)



[(200



4)



4

< br>


1]



5100



2



1~


200



200


个自然数中,


能被


11


整除的自然数依次为


11



……、


187< /p>



33



22< /p>



4



8



12



……



196



200< /p>



198



< /p>


11



22


< /p>


33



……


< /p>


187



198



(11



198)

< br>


[(198



11)



11



1]



1881



2



1~


200



200


个自然数中,既能被


4


整除又能被


11


整除的自然数,


即能被


[4,11]



44


整除的自然数依次为


44

< br>、


88



132



176




44



88



132



176


< p>
(44



176)



[(176



44)



44



1]



440



2



1~


200


200


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


4


整 除或能被


11


整除的自然数的和为


< /p>


5100



1881


440



6541






5



【例


14





1~100



100


个自然数中,所有加


4


以后能 被


5


整除的数之和。



【分析】




方法一)加


4


之后能被


5


整除的数也就是被


5


除余


1


的数。



1~100

< br>的自然数被


5


除余


1

< p>
的数依次为


1



6



11


、……、


91



96



这是 一个首项为


1


,公差为


5


的等差数列,



(1



96)



[(96



1)



5



1]



970



2


所以


1~100


100


个自然数中,所有加


4< /p>


以后能被


5


整除的数之和为


970




(方法二)


5


~104


所有自然数能被


5


整除依次为


5


< p>
10



15


、……、


95



100


< /p>


1



6



11



……



91



96



(5



100)


< /p>


[(100



5)



5



1]



1050



2




1


~


1


0



0


100











4






5


< br>除









2



0



4


9


7



5



10



15



……



95



100



1


0


5


0



复杂计算




【例


15





一数列


1



2009



2008

< br>、


1



2007



2006



1



2005



2004



1


、……,从第


3


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


2


个数 中大数减小数的差。求这个数列前


2009


< br>的和。



【分析】


< p>


这个数列分组如下:



1



2009



2008




1



2007


< br>2006





1



2005




,……



2004



2009



3



669


2


,最后 一个数为第


670


组的第


2

< p>
个数,



每一组的第


2< /p>


个数构成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末项为


2009



( 670



1)



(



2)



671




(671

< br>


2009)



[(2009< /p>



671)



1



1]



67 0



1



17 94930



2


或每一组的第


1



3


个数的和等于这 组的第


2


个数,


这个数列前


2009


项的和为


(2 009



671)


< br>670



2


< br>1795600



2


这个数列前


2009


项的和为


1795600



670



179 4930





670


组的和为


(2009



2007




671 )



2




【例


16





练习口算时,


小朱按照正整数的顺序 从


1


开始求和,


当加到某个数时,


和为


1300



验 算时发现,她重复加了一个数。请问这个多加一次的数是多少?



【分析】




加的最后一个正整数为


n



n



Z





如果没有多加,则所有的数的和为


1



2



3

< br>



n



n


(


n



1 )



2


n


(< /p>


n



1)


n


(


n



1)



1300




n


;所以


n


(


n



1)



2600



n


(


n



3)



2


2


因为


50



51



2550< /p>



51



52< /p>



2652


;所以


n



50




因为


49



5 2



2548



50



53



2650


;所以


n



50




所以最后一个正整数


n



50


。< /p>




6



所以这个多加一次的数为


1300



50



(50



1)



25




2



【例


17





练习口算时,


小朱按照正整数的顺序 从


1


开始求和,


当加到某个数时,


和为


2009



验 算时发现,她少加了一个数。请问这个少加的数是多少?



【分析】




加的最后一个正整数为


n



n



Z





如果没有少加,则所有的数的和为


1



2



3

< br>


n


(


n



1)


n


(


n



1)




n



2009



2


2


所以


n


(


n



1)< /p>



4018



n


(


n



1)< /p>




n



n


(


n


< p>
1)



2


因为

< p>
62



63


< p>
3906



63



64



4032


;所 以


n



63




因为


62



63



3906



63



64



4032


;所以


n



63



< br>所以最后一个正整数


n



63< /p>




所以这个少加的数为


63



(63



1)



2009



7




2



【例


18





子里放有


3


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


1


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 /p>


3


只球


后放回盒子里;第


2


次从盒子里拿出


2


只球,将 每只球各变成


3


只球后放回盒子


里;< /p>


……;



10


次 从盒子里拿出


10


只球,


将每只球各变 成


3


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


这时盒子里 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分析】




只球变成


3


只球 ,实际上多了


2


只球。




1


次多了


2



1


只球,第


2

< p>
次多了


2



2

< p>
只球,……,第


10


次多了


2



10


只球。








3


< /p>






……


(





2





……



1





(


2


2



1





< /p>


2


1


0


2


乒乓球。




【例


19





2008


年第七届

< br>“小机灵杯”


数学竞赛三年级初赛)


有若干根长度相等的 火柴棒,


把这些火柴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照这样摆下去,到第


10


行为止一共用了


____________


根火柴。




【分析】




上往下看看,分别数一下每次用了多少根火柴棒,来找出规律:



到第


1


行为止需要


1



1


根横放的火柴、


2


根竖放的火柴;



到第


2


行为止需要


1


< br>2



2


根横放的火柴、


2



3


根竖放的火柴;



到第


3


行为 止需要


1



2



3



3


根横 放的火柴、


2



3


4


根竖放火柴;……;



到第


10


行为止需要


1



2



3< /p>



2



3




10



11




9

< p>


10



10

< p>


(1



10)



10



< p>
10



65


根横放的火柴 、


2


(2



1 1)



10



65


根竖放的火柴;



2


7



< /p>


所以到第


10


行为止一共用了

< p>
65



65


< p>
130


根火柴。



到第< /p>


n


行为止需要


1



2



3


< /p>


火柴、



2


< /p>


3




n



(


n


< p>
1)



[2


< p>
(


n



1)]

< p>


n


n


(


n



3)


根竖放的火柴;




2


2


n


(


n



3)


n


(


n



3)



< br>



n


(


n



3)


根火柴(

< br>n



Z




2


2



(


n



1)


< /p>


n



n



(1



n


)



n


n


(


n



3)


根横放的



n



2


2


所以到第


n


行为止一共用 了



【例


20





2008


年北京“数学解题能力展示 ”读者评选活动中年级组复赛)小张将一些同


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摆放在桌上。第一次在 桌上中间放


1


个纸片(如图一)


;第二


次在这个正方形纸片四周再放一圈纸片(如图二)


;第三次再在 第二次的基础上再


放一圈纸片


(如图三)



……如此下去,


一共十次,


那么它 用了正方形纸片


______


个。




【分析】




上往下看或从左往右看,分别数一下每次用的正方形纸片的个数,来找出规律:




1


次用了正方形 纸片


1


个,第


2


次用了正方形纸片


1



3

< p>


1


个,




3


次用了正方形纸片


1< /p>



3



5



3



1

< p>
个,……,第


10


次用了正方形纸片



1



3

< br>


5



7



9



11



13



15



17



19



17



15



13



11



9



7


< /p>


5



3



1




(1



3



5



7



9

< br>


11



13

< br>


15



17)



2



19

< br>



(17


< br>1)



2


1




2



19



181


个。



2


图一 图二 图三



n










1



3



5




(2


n



1)




5

< br>


3



1



2


n


2



2


n



1




n



Z







【例


21





图所示,


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 积是


12


平方厘米,


边长是

< p>
1


根火柴棒。


如果


最大的 三角形共有


8


层,


请问最大三角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整个图形由多少


根火柴棍摆成?




【分析】




上往下看看,


分别数一下前几层有多少个三角形,

< p>
用了多少根火柴棒,


来找出规



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