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
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篇一:《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
会不会太
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
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
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
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
能详,但真
正品读原著,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曾经我以为自己不会去翻阅厚
厚而相对晦涩的原著,觉得看电视剧挺好的,既简单易懂,又有充
分的视觉
和听觉享受。但是,当我打开著作,一样的故事,一样的
人物,书本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
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
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通过对原著
的学习,我对唐僧师徒各自的性格以及在现实中所代表的人物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
1
)孙悟空
《西游记》这部是中刻画的人物焦点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孙悟
空天生石猴,
“
不服麒麟辖,不服
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
”
,
孙
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
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
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
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
力量和勇气。
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都
是向往自由的,就像是学生不想上学,职员不
想工作等例子所说的一样,但是为了维持生
计,所以逼迫进行工作,
要想找到自由的感觉,只有从《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语句中
才
能感觉到的。
除了自由,孙悟空身上还有许多其它的品质,他果敢,耿直,嫉
恶如仇,玩世不恭却又不玩物丧志,而且他敢于向最高者挑战,这
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他还有说到做到的精神,取经就取经,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
水作斗争,历经了千
难万险及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难并降
妖服怪,一路排除艰难,护送唐僧直达那西
天极乐世界。
孙悟空身
上的所有品
质混合在一起
,
可以组成一个字
——<
/p>
勇
.
它象征着勇敢
,
这里
的勇敢指的并不是不计后果的粗暴行为
,
而是值得赞扬的勇于付出的
精神
.
也许孙悟空身上有缺点
,
但那些
都是它的优点可以掩盖的。可以
说,孙悟空给我带来了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
2
)唐僧
小时候当我看完《西游记》动画片时对唐僧的印象是
“
傻
”
,
“
软弱无
能
”
等等类似的词语。但是唐僧这些个性的体现仅仅来源于他是衬托
孙悟空这朵红
花的绿叶罢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孙悟空的功夫看
起来更加传神,才会让唐僧有这样的
描写。
唐僧身上的品质,也正是当
今社会所需要的,他善良,朴实,仁慈,
优柔寡断。唐僧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待自己的
信仰一直重视胜过
自己的生命,而且不杀生,无论任何人都以一种善待的态度来面对。<
/p>
而且,之所以唐僧是四师徒中最好骗的,是因为他生性善良,相信
所有人都是好人,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未必如此,但是,仅仅这样就
能说唐僧傻吗?
唐僧的品质,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淳
朴。这种品质,现在极为
少见。唯有在偏僻的乡村,才能找到这样的人。但是,如果像他
这
样的人占据社会中的大部分或者是一半,都会让社会充满和
谐,美
好与快乐,社会将回到原来美好的境界。
(
3
)猪八戒
猪八戒是他们四师徒之中最不讨人喜欢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
样认
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
< br>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
然他没有沙僧的
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
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
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
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是比较普遍的,但却胜在真实。
猪八戒虽然怕苦怕累,但在取经的过
程逐渐认识到的自己的毛病,
变成有理想有追求的好
“
猪
”
了。
(
4
)沙僧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
的一
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
< br>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
但在保护师父
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
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
。
《西游记》的形象塑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象所包含的思想
的深度、广度,塑造形象艺术上达到的高度、精度,决定着作品的
生命力。西游记主角
唐僧四人性格分明,特别是孙悟空勇敢战斗、
向往自由以及扫灭吃人妖魔光辉形象已经深
入人心。这也是《西游
记》几百年来在人们中间流传,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人们记忆里的
原因所
在。
【篇二:西游记读书笔记】
书名:《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
典神魔小说,为中国
“
四大名
著
”
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
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
/p>
16
世纪
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
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
语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
创作相结合
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
“
大闹天宫
”
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
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
斩龙,唐僧出世等故
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
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
八戒、沙僧协助下,一
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
“
正果
”
。《西游记》是时代的产物,是作
者用幻想的神魔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评价,是一部杰出的具有
现实意义
的神话小说
好段:
1.
一气无冬夏,三秋永注春。炎波如鼎沸,热浪似汤新。分溜滋禾
稼,停流荡俗尘。涓涓
珠泪泛,滚滚玉团津。润
滑原非酿,清平还
< br>自温。瑞祥本地秀,造化乃天
2.
< br>只听得那路南山坡下
,
有犬吠之声。但见
:
紫芝翳翳
,
白石苍苍。紫<
/p>
芝翳翳多青草
,
白石苍苍半绿苔。数点小
萤光灼
灼
,
一林野树密排排。
香兰馥郁
,
嫩竹新栽
。清泉流曲涧
,
古柏倚深崖。地僻更无游客到
< br>,
门前
惟有野花开。
3.
石径重漫苔藓
,
柴门蓬路藤花。四面山光连接
,
一林鸟雀喧哗。密密<
/p>
松篁交翠
,
纷纷异卉奇葩。地僻云深之处
,
竹篱茅舍人家。这些景致与
天上皇宫
、神圣西天、冥界、海底龙王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
,
是人间
p>
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荟萃。
4.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
波翻雪浪
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
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
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
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
鹤。瑶草奇
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
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5.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
下瑶草琪
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
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
下瑞;青鸾
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
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
,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
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
焰。浮屠
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
万劫无亏大法堂。
6.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
淡鹅黄。缕金靴衬盘
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
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
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
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7.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
粮,迷
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
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
曹溪路险,
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
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
见龙王三宝。
读后感:
《西游记》相信很多人都知
道,其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
说出许多。我最初对西游记的了
解是来自
86
版西游记。那些精彩的打斗场景和不算非常絢丽的特效。
渐渐地,我长大了。对西游记
的了解也不只局限与那些打斗的场景。
我觉得《西游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有鲜明的特
色,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它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
出现实的社会矛盾,创造了神奇絢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
力。
书中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
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
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
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
,聪明机灵,对
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
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
厚严
谨,乐安天命。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在被压在五
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
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
“
野猴
”
。
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
——
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
“
生死簿
”
;
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
眼里,还自封
“
齐天大
圣
”
。他在这个时期是最顽劣叛逆的,但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一人物形象,也许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内心潜在
的向往<
/p>
——
自由。他破石而出,无父无母,没有世俗的各种羁绊,
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决心到远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
他
在追求自由,摆脱死神的束缚;他大闹天宫,是因为玉皇大帝限
制他的行动和自由。正因
为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获得彻底
的自由,他才显得那么可爱。自由说起来简单,
可是我们在现实中
总有这样那样的束缚,没有绝对上的自由。我们不能左右天气,那
p>
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情。我想: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我们是为
了
自己而活,那我们就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三: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
吴承恩
【
作者简介】吴承恩
(1501
年
—
p>
1582
年
)
字
汝忠。号射阳山人,淮
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
承恩大约
40
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
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
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
后
“
拂袖
而归
”
,晚年以卖文为生,在
81
岁左右时
去世。吴承恩自幼喜欢读
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
,
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
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
“
虽然吾书名
为志怪,
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
p>
【作品解读】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
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
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
通过
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
< br>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
冥故事,交待去
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
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
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
因缘、
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
/p>
《西游记》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
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
者唱出,平话、弹词、
戏曲脚本痕迹很重,仿佛说书人或者戏台就
在你面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
人心理的作用,增强
了感染力,其缺点则是说书人口吻太重,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得上。<
/p>
白话文诙谐有趣,间或有狡黠、奸猾之处,颇有西域语趣;大量赞
赋诗词,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
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
;刻画出形象毕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
等。让读者满眼珠光宝气、玉宇琼枝、如梦如
幻、恍如仙境。这些
“
仙境
”
在佛教来说并非仅仅是幻象,确实是佛教统治理念下应有的
风景,印度确
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王公、贵族阶层,千百年来都能
过上比较安康、富足的生活。佛教适
合城邦制,往往能
“
饶益
”
一方
土地!《西游记》更加市侩化。《西游记》大量降妖伏魔历险情节
p>
设计,与佛教重视
“
力
”
、
“
无畏
”
有关。
《西游记》的文体实际上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
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
事,佛经故事大量使用幻想、夸张的构思方式;
使用神变、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
境)、魔法、异变(地动、
地裂、大火等)、离魂、梦游、入冥(地狱)、升天、游历它
界
(龙宫、大海等)等等情节,更多用比喻修辞方法。《大涅槃经》
里提出八种:
“
喻有八种:一者顺喻,二者逆喻,三者现喻
,四者非
喻,五者先喻,六者后喻,七者先后喻,八者遍喻。
”
接着对它们举
例作了解释。《大智度论》又指出
“
譬喻有二种:一者假以为喻,二
者实事为喻
”
。这即是所谓
“
假喻
”
和
“
实喻<
/p>
”
。特别常用的还有所谓
“
博喻
”
,
即并列多种比喻。这些在具体作品里触目皆是,就不胜列
举了。
神魔小说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
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
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
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
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
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
游记》
“<
/p>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
。又说:
“
作者禀
性,
?
复善谐剧
?
,故虽述变幻恍
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
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
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
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
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
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
简直找不出一个称
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
p>
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
帝
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
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
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
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
祖
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
多与神
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