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
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
/p>
课时我选择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p>
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
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
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
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
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
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
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
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
文化也相
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
形式和
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
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
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
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
具有生命活
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
保存,
延续下来,
成
为
后世<
/p>
文
化
的
主要
p>
组
成部
分。
我们将
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
数千年以前,
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
名。其后,经过炎黄
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
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
无双的文化典籍,
还是瑰丽无比,
独具
特色的民族艺术
,
抑或是灿若
星辰,光
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
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
,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
中华的雄浑;
以她最
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
以永远不朽
的生机和活力,焕发
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
轮在泥泞的土
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
是,
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
学术界比较赞同的
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
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
代传承并影响整
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
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
陈列品,而是有着
鲜活生命的东西。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
是一个历史的发
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
征,又具有时代特
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
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
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
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
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
演化的历
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
俗
习
惯
,
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
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
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儒家文
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
,
而是中
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
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
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
中
国
书
法
、
国画、敦煌壁
画到篆刻、
印章、
p>
太极图;
从汉字、
甲骨文、
钟鼎文到汉代竹简、
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
、
《
孙
子
兵
法
》
,
《西游记》
、
《红楼梦》
、
《
三
国
演
义
》
、
《
水
浒
传
》
、
《易经》
、
《诗经》
、
《三字经》
、
《千字文》等
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
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
,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
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
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
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
把个人
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
系;二是兼容之学,中
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
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
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三是经世致用之学,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
进自然、
社会的人文之化,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
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
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
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
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相互统一的。因此也
可以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或基本内
核是中国当代先进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在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中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