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一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
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
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
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
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
基本问题,
哲学
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同时回答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
对于本框的知识,
学生了解的并不多,
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
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
p>
理解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
我们生活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
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
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
学思维能力,
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具有
自觉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
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p>
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
本问
题的言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二、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
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
到现在我们学习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大家知道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
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p>
情景营造:课堂探究
1
< br>。
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结构
(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
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四、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p>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课
堂设问:请同学阅读
P9
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堂探究: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
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
本的问题
?
◇探究提示: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
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
提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
比较陌生,
< br>不过,
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
简单的说就是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点拨:
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
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
但
什么是物质
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
,在我们身边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到处都充满了物质,
比如我们身上穿的、
脖子上带的、
手腕上带的
、
书桌上摆的,
都是物质,
只不过它们
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
总而言之,
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
在就是物质。
比
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
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
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课
堂设问: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
/p>
提示: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
凡
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
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意识决
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 br>举例: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
MP3
、
MD
、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
就会
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
MP3
,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
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
圆圆的,可以听歌做
U
盘的小玩意儿。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不过,如果老师现
在和一个远
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
MP3
、
MD
,他们的脑种会出现这样的
反映吗?从这里看
,应该是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设问: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
识物质(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
一性的问题?)
【材料展示】庄公梦蝶
从前有一
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
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
呢,还是
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
能打破生死
、
物我的界限
,
则无往而不快乐
。
它写得轻灵飘
渺
,
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
子
.
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
也
。
俄然觉
p>
,
则戚戚然周也
。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
,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
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
禅不可说
,
清言不可译
。
《幽梦影》
中有这么一句
妙语
,
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
“庄
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
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
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
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
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p>
【哲学观点】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
哲学论点
,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
幻庄子以故事的形
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
天
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
p>
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
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
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
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这么看来,
庄周
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
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
题便是:
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
。在他看
来,
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
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
那么,
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
一种像梦
一
样的假象。
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
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
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p>
【材料展示】
休谟,大卫(
Hume
,
David
1711
~
1776
)英国哲学家、心
理学家,欧洲
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
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
感知以外的任何
东西,
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
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坚持“不可知论”的典型
是古希腊皮浪的“怀疑论”。皮浪的“怀疑论”是否定知识,
否定人的认识能力,
否认人类认知世界、
认知真理的可能性。
他宣
称:
对事物既不能作出肯
定的回答,
也
不能作出否定的回答,
甚至也不能说出事物是否真实存在。皮浪说:
“我既不
能从感觉也不能从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它既不存在,
也不不存在。
”“任
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他主张“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
,
不
作任何判断。
”这种怀疑论的最高
信条和最终目的就是“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
随着
这种态
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皮浪认为,万事万物是不可知的
,必须放弃一切认识和判断,对一切事物都不要关心,
得过且过,死也好,活也可,一切
听其自然。有一次,皮浪坐船在海上航行,突然遇到大风
暴雨,
船在风暴中颠簸,
随时都可能倾覆,
人们惊慌失措,
有的痛苦流涕,
有的向神灵乞祷,
只有皮浪斜倚着
船舷若无其事地轻声哼着乐曲。
一个老者询问皮浪为什么如此镇定无畏,
皮
浪含笑指着船舱里一头正在安安静静吃食物的猪说:
“你看,
它是多么地平静,
它何尝有半
点恐惧?”老者不解地说道:“它可是畜生啊!”皮浪仍然微笑着说:“是啊!它是畜生。
可是,
此时此刻它的表现不是比我们所谓的人还要冷静得多吗?聪明的人起码应该做到
像它
这样临危不惧,
面对风浪毫不动心才对啊!
”皮浪的话使老者点头拈须不语,
周围的惊呼哭
喊声渐
渐平息下去。
风暴过后,
人们涌到皮浪身边,七嘴八舌说着赞扬
的话,但皮浪却闭着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眼睛充耳不闻,一会儿竟打起鼾来了。
提示: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
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
,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
两
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
反映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
基本问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情景感悟:通过
P10
探究二的阅读:
◇课堂探究:
(1)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
(2)
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
?<
/p>
为什么
?
◇探究提示:
(1)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
p>
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
/p>
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
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
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
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
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
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
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
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
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