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省一等奖教学实录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省一等奖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
咱们第一次见面。
老师先作个自我介绍,
大家注意听了,
p>
老师的自我介绍当中有真有假,听到假的要举报。我姓
x
,
xxx
,今年
xxx<
/p>
岁,是
xxxx
的语文老师(笑声,学生
举手)等我说完,平时爱写
写诗,读读诗,今天咱们要上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就
是我写的。(笑声)
生
1
:这首诗不是你写的,是辛弃疾写的。
师:哦,我说黑板上那几个字是我写的。(笑声)
生
2
:你不是金华五中的语文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2
:没看到过你。
< br>师:我刚调过来。昨天来的,明天还调回去。(笑声)还有要举报的
吗?
生
3
:你不是四十九
岁。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最多也三十几岁。(笑声)
师:
我这人长得年轻。
好,
同学们,
你们很善于发现啊,
老师一说话,
三个破绽就
让大家发现了。学习呢,发现很重要。一起读读课题,看
看有没有发现。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学生沉默)没发现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
生
< br>4
:老师,你写题目忘了写书名号了。
师:哦,忘了写书名号了,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是个错误,写在黑板
上明知是课
题的时候就不用写书名号。
书名号什么时候用呢?在文章
当中,
在句子当中为了标明它是一个书名就要用书名号。
还有其它发<
/p>
现吗?
生
5<
/p>
:从这个题目当中看出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陈同甫写的。
师:“为陈同甫”,对,这是个重要发现。
< br>生
6
:“壮词”两个字可能是说陈同甫去打仗了,然后辛
弃疾写给他
的。
师:哦,你发现这是一首壮词。
生<
/p>
7
:
从题目中看出陈同甫跟辛疾离得很远
,
因为题目中是
“寄之”
。
师:对,不在一起。好,同学们,读题目可以有很多发现,刚才咱们
p>
同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发现。
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就是陈同甫跟辛弃
疾不在一块儿,要寄给他。陈同甫是谁啊?
生:辛弃疾的朋友。
师:对,辛弃疾的好朋友,跟咱们有缘,金华人,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还有一个重要发现
。刚才一位女同学看到,这是一首壮词。如果
说让你在这个题目中找一个关键词的话,一
个字,你找哪个字?
生:壮。
师:重要发现。再看下一行:南宋,辛弃疾。老师有个发现,
我发现
宋代还分南北。你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谁能告诉我宋代为什么要分南北吗?
生
8
:因为金国人打来了,北宋打败了,京城迁到南方。<
/p>
师:
好,
坐下
去。
大致意思我已经听明白了。
先有南宋还是先有北宋?
生:北宋。
师:
先有北宋,后来金人打来了,北宋打败了,灭亡了。北宋的最后
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
构就逃了,逃到哪里呀?
生:南京。
师:南京啊?
生:南方!
师:南方在哪里呀?
生:杭州。
师:对,杭州。杭州在南
方,所以后面这个朝代叫南宋。北宋的都城
在哪里啊?
生:汴州。
师:对,汴州。现在叫什
么呀?现在你已经找不到汴州了,现在叫什
么?
生:开封。
师:那位女同学轻轻地说,说对了,开封。北宋有个大清官,叫包青
天,就在开封府上
班。刚才读课题读出了一点发现,接下去要读文章
了,读文章发现可就更多了。咱们先不
谈发现,先把文章读好。预习
的时候读过吗?
生:读过。
师:好,读过了。咱们再
读两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
读诗词要读得字正腔圆,第二个要求,读好停
顿。开始读,按照自己
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举个手。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
读得很好。老师给你一个提醒,
“八百里分縻下炙”,
“八百里”
跟“分”之间停顿可以再长一些,后面一句也是一样“五十弦,翻塞
p>
外声”。再来一位。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
音色很好,而且有点雄壮的气势。有一个提醒,稍微
慢一点。来,你超过他(抽另一位学
生读)。
师:掌声送给他。好一个“可怜白发生”啊!读得太
好了。刚才这三
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就像他们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全班齐读课文)
师:<
/p>
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发现,
就是那个
“壮”
字。
这个
“壮”
文章注解中对它作何解释?
生:雄壮。
师:那接下去请你去看一
看,这首词当中哪些语句、哪些内容体现它
的雄壮?
(学生默读课文)
生
9
:“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话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
9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梦醒了,听到军营里响起号声,可
能要打仗了,所以雄壮。
师:对,打仗是雄壮的。
生
1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
10
:马像的卢马那么快,的卢马是刘备骑过的占马;霹雳是形容
特别响的雷声。
(教师板书:快
惊)
师:老师帮你写了两个字,一个
“快”,一个“惊”,你觉得从这两
个字当中可以看出战争怎么样“
生
10
:激烈。
师:非常激烈,非常激烈的战争体现雄壮。非常好。
生
11
:我认为
“八百里分縻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写出了
军营的
雄壮,和将军战士的高昂的战斗意志。
师:哪些词可以体现战斗意志?
生<
/p>
11
:“翻”和“分”。
(师板书:翻
分)
师:分什么?
生
11
:分熟的牛肉。
师:翻什么?
生
11
:歌曲演奏。
师:什么歌曲?看一下注解,“塞外声”指的是?
生
11
:悲壮粗犷的战歌。
师:还有补充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雄壮?
生
12
:了却君王天下事。
师:怎么体现雄壮,说说你的理解。
< br>生
12
:“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我觉
得这件事情
是一件比较大的一件事情。
师:这是一件大事,说得很好。同学们,宋代的词有两大流派,一个
叫豪放派,
一个叫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在所写的事情上就有所不
同。刚才这位同学说收复北方失地这是大事,对了,豪放派的词,写
的就是军
国大事,表的是雄心壮志。婉约派词写的是风花雪月,表的
是儿女情长。所以豪放派婉约
派你一看内容就看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体现雄壮的内
容。首先从事件上看:“分”,分
什么?
生:分牛肉。
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
生:炙
师:这个
“炙”什么意思?
生:切碎的熟肉。
师:
“切碎的熟肉”,老师觉得这个注解有点问题。老师翻了很多词
典都没见过把
“炙”
字解释为
“切碎的熟肉”
的。
这个字该怎么解释,
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
字形,上边是什么?
生:夕
师:不是“夕”,这是一个变了形的“月”,“月”字旁在古代汉字
当
中其实是个“肉”字,大家发现我们现代汉语当中许多“月”之旁
的字,如“脸”“臂”
“腿”“脚”“腰”等,与月亮有关吗?
生:没有。
师:都跟什么有关?
生:都跟“肉”有关。
师:都是长肉
的地方。那这个“炙”字的意思就是“肉在火上烤”,
《说文解字》当中对它有两种解释
,一种作动词,解释为“灼”,就
是“烤”的意思;还有一种解释为“烤熟的肉”,作名
词。我觉得在
这里解释为“烤熟的肉”合适,解释为“切碎的熟肉”不合适,为什
么?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看出来,那肉都切碎了还雄壮吗?
生:不雄壮。
师:什么叫雄壮?大碗
喝酒,大块吃肉那叫一个雄壮!都切碎了还雄
壮什么?好!分牛肉体现雄壮,翻塞外声也
体现雄壮。(手指板书)
这里还缺一个字呢,大家给补一补。
生
13
:点。
(师板书:点)
师:
“沙场秋点兵”的“点”,这个“点”什么意思?
生
14
:调兵谴将。
师:调兵谴将吗?注意看一下注解。
生:检阅军队。
师:秋点兵,检阅军
队。好,这是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霹雳弦惊”这是?
生:战争场面。
师:(手指黑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
后面还得补一个词,补什么?
生:赢得。
(师板书:赢得)
师:
(手指板书)
这是军营生活,
这是战争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什么?
生:志向。
师:对,远大志向,
或者说是雄心壮志。大家看,它的雄壮就体现在
叙述的内容是军国大事,
表达的感情是一种雄心壮志,
还有它用的一
些词语(手
指板书)也体现了它的雄壮。这就是为什么这首词要称之
为壮词。大家再把中间部分,从
“八百里分縻下炙”到“赢得生前身
后名”一起读一读,读出这种雄壮。
(生齐读课文中间部分)
师:同学们,山河破碎啊!滚滚黄河成为金人的饮马之槽,莽莽中原
成为金人的牧马之地,
我大宋同胞沦为亡国奴啊!
每一个大
宋的热血
青年都应该以收复失地为己任,以征战沙场为荣耀。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中间部分)
师: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啊,爱国之心,报
国之志,天地可鉴!
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白发生”呢?
生
15
:因为当时皇帝不配合。
师:你哪里看出来?哪里看出他的可怜?
生
15
:“了却君王天下事”
师:“了却君王天下事”所以可怜吗?
生
15
:因为那天“天下事”应该是君王去做的。
师:不该他去了却,是这样理解吗?
(生
15
说不上来)
师:先坐下去思考一下,想明白了可以再说。
生
16
:因为文中说“梦回”,所以不是现实的,是他
自己想出来的。
师:哦,不是现实,刚才所说的这一切雄壮,
都不是眼前的现实,你
是这样说的吗?
(师板书:梦)
师:这只是一个梦啊!“梦回”什么意思?
< br>生
17
:回忆的意思。
]
师:有别的理解吗?
生
18
:梦醒的意思。
]
师:对,“梦回”就是梦醒的意思,从梦里回来嘛,就是梦醒。我还<
/p>
记得刚才有一位同学这样解释“梦回吹角连营”,他说梦里醒来,听
到军营里号角吹响了,
战争就要爆发了。
可我们现在说的跟刚
才的理
解好像不太一样,你们怎么理解?
生
19
:我理解的“可怜白发生”是到了作者晚年,还没有
看到朝廷
收复失地,所以才会有“可怜白发生”的感慨。
师:不是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吗?
生
19
:这里应该是还没有了却吧。
师:哦,“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赢得生前身后名”
原来也是“未赢”。还有个问题没解决,“梦回”,是梦醒的意思,
那究竟是梦醒了
听到号角吹响,
战争爆发呢,
还是在梦中战争爆发?
生
20
:我觉得“吹角
连营”是他梦醒之后在脑海里想的,不是现实
的。
师:你的理解跟我一样。梦中醒来,梦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是这样
吗?<
/p>
生:是。
师
:这里有这么几种说法,有一种认为这里的分牛肉、翻塞外声、秋
点兵就是梦中的情景;
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作者的回忆,
因为作者年
< br>轻的时候确实有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历;还有一种说法
说这是梦醒之
后作者的一种联想。梦境也罢,联想也罢,回忆也罢,
这终究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一个
梦,一个英雄梦。再读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