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1000字2000字3000字读书笔记
-
美的历程读后感
1000
字
2000
字
3000
字读书
笔记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从生命开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
——题记
曾单纯的以为,美只不过是一种客
观存在;曾天真的以为,
自己早已明白了美的真题;曾可笑的以为,美是遥不可及的;曾
简单的以为,美就是秋日梧桐静静洒落的身影,就是金黄的银杏
叶缓缓飘落的画面。镜中花,水中月,需要寂寞地欣赏……
看着喧闹的人群,浮华的城市,阑珊的灯火,斑驳的光影,<
/p>
如昼的黑夜,我十分迷茫、困惑而又矛盾。美到底是什么,美究
竟
在哪里?美是柳永的杨柳岸,
还是李白的杯中酒
?
是如水宁静的
月光,
还是午夜梦回,
故乡依旧的悠然
?
于是,
走进
《美的历程》
,
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
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
盾挣扎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 br>
鸟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
千年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
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
与理性思
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洒智慧的光
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
渐渐发现,
美是庄周梦蝶那刹
那的微笑,
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
天,
是魏晋的风度,
是盛唐的青莲,
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
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的。她带给人心灵的不
仅仅只是那短
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 br>
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
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
略了美的本质,
忽略了美带给
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
美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温暖而惬意
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
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
生活给予美以
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p>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
流与相互
和解,是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
是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时
看见自己的内心感动。从《美
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
正是
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
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
力度,而不是静止虚
无、沉默寂寥。
浮躁的世界,看着人们对美的理解在世俗的海洋里一点点堕
落与沉沦,那欢笑过
后的苍凉,幻灭,空虚,虚妄,在黑夜里,
在月光下一点点发酵,破碎。美在这个世界似
乎是混沌的,是迷
惘的,忧虑如影相随,面对着那残阳之下渐渐升腾的喧嚣……
千百万年智慧与
生命的积淀在眼前的城市里流浪,没有归宿
与认同的依靠。然而美的生命总是有规则地出
发与回归,无论世
事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绵延不止,她沉睡于每一个人最初清澈
的记忆,一梦斑斓,梦醒之后依旧浪漫,感动,绚烂,美的尊严
傲然于
天地之间。“生活永远都不会抛弃如此深刻的感动,从古
至今。”《美的历程》低语着。
从先秦
百家对自我精神来去的溯源到魏晋名士对于人的价值、
文的觉醒的求索到南宋有无之境的
深刻探讨,先人对内化本我的
美的追求作为外在物质追求的另一面,承载了太多沉重而伟
大的
思考与记忆。从自然走向人类本身,从对未知力量的崇拜到对自
我意识的发掘,神秘的图腾,古拙的汉塑,灵动的书法,哀婉的
红楼,
虚实相间的山水人情,
都是历史在寻找美的最初的载体。
《美
的历程》引领我从感性的思考,从亲历式的阅读体验中去触摸生
命之美的温度,追寻美的足迹,获得美的感悟与启迪。
我仿佛触到了这个文明古国心灵的
历史,仿佛经历了千年以
来悬于灵魂深处的感动。在美的感召下,生命变得敞亮而豁达,
平静而深邃。
作为人感性认识中自觉触发的一种意识知觉,作为一个时代<
/p>
的精神火花的凝聚,美她永存于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当外在的
美
使生命与感动合拍的那瞬间,我们需要做的,是聆听生命之大
美,是让自己的心灵与美水
乳交融,并成为内在美的自觉载体。
一如庄子的生命有七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
/p>
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他不惜把一切的生命元素抛弃,甚至
把
肉体的生命在第三重境界便与意识相剥离,
最后还剩下什么
?<
/p>
是
一种永恒静止的美的生命的延续,是一种面对自我世界的伟大思
考和假设。生命成为了美,把世界凝固在意识的一秒,只有美在
流动。庄子把如此抽象的内在的美的感动以生命的形式外化,生
命价值的提升与意识的超
越是美的终极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洒脱
与超然,
这样的大彻大悟
是怎样的一种美的境界
?
她如扶风而来的
笛声,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间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
下来
,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
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
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沉
静,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
流里潜滋
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美的历程读后感
今天,我刚在网上看了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美的历程》<
/p>
。
书的题目就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着人们
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
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
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
?
书的一开头就用:美是关乎心灵的
事情,不可复制,几近于
偶尔雪上留痕,一线佛里梵音。所以记录美的历程,实在是吃力
不讨好,
承载它的除了美自身,
更在于
后来者审视的心灵敏锐度。
这样一段话为开头,
同时也让我看到
美的心灵是会怎样面对生活。
p>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
。美学和哲
学是我今年颇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
大的必
然联系,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
p>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
术风神或
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
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
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
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点
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
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于是,相应的体现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舍身饲虎等<
/p>
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
写
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
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
,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好的
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
雕塑艺术的
理想美的高峰。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若虚<
/p>
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
江
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
具体歌唱;终于,陈子昂喊
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
,前者豪迈
勇敢,一往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
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惟
其有盛唐,才
能有唐诗,有李白。
p>
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
的具体审
美表现。
p>
这是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看来是如此客观地描绘自
然,却只
有通过高度自觉的人的主观品格才可能达到。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
/p>
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
分
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
尽管我们后来在知识的世界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探险历程,但<
/p>
李泽厚先生的存在是永远的,正如对于我们,青春的回忆是永远
的
一样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虽然
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李泽厚先生在书中
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
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
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
《美
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
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
其内容从远古的
龙飞凤舞
,
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
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
汉代的气势
与古拙美,再到
人的觉醒
、
文的自觉
的魏晋南北
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
p>
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它并不
是一
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
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
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
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
从哲学的
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
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
艺术的作用和影
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
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
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
有意味的形式
。李泽厚先生的这
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
美
是
有意味的形式
的著名观
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完善的。贝尔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
都是
有意味的形式
,坚持
从
美在客观
来
解释美。在远古陶器
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
p>
式的积淀,是美作为
有意味的形式
的原始形成过程。对于线条
艺术,一般的图案花
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
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
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
富
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李泽厚先
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
线的艺术
的美感。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
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