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
花非花
作者
:
p>
【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词】
类别:【未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
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
?
又不是雾。
< br>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p>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
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
明确有人来。
谁来谁去?隐而不吐。
为什么来?春梦无多,<
/p>
回味无穷;
朝云遽散,
惋惜惆怅。春梦者
,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
之下”事也。
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
描述隐晦而又真实,
于朦
胧中有节律整
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
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
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
< br>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
“非雾”均系
否定,
却包含一个不言
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
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
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
从教坠”(《水龙吟》)的名
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
,从“夜半来,天明
去”的叙写,
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
p>
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
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
天明去”,
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
< br>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
上
启下作用,
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
/p>
春梦虽美却短暂,
于是引出一问:
“来如
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
云霞虽美却易幻灭,
于是
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
以鲜明
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
如
《古诗
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p>
之“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贺铸
p>
《青玉案》
的“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
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
前一例用南箕、
北斗、
牵牛等星象作比,
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
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
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
用作比喻之物)
而不知喻本,
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
彩了。
虽说如此,
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
晦到不可捉摸。
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
之部,同部还有情调
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
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
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
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
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
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
句的比喻,
尤其是那“易销歇”
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
与此诗末
二句的比喻几乎
一模一样,
连音情都逼肖的,
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
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
中紧编在
《简简吟》
之后,
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
此诗大约与
《简
p>
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p>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
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
极似后来的小令。
所以后
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
而
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
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
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
在唐
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集评】
杨慎《
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
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
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
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沈雄《
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
《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
香集
)
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
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
实是为妓女而作的,
“
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
似虚似实。
唐宋时
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
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
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
云,消散
得无影无踪。
【资料】: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
花非花
却颇有些
朦胧
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