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教案
-
《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
教学目标
1
、
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表达亡国后的
凄凉心境。
2
、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
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
。一个帝皇,一个亡国的帝皇,在漫天萧瑟的梧
桐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
p>
,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
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
脸。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李煜的另一首词,
再次
走入他的悲情世界。
二、作者简介
李煜
< br>(公元
937-978
)
,
p>
字重光,
是末位帝王,
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
或李后主。
24
岁即位南唐国君
,
p>
当时南唐形势已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
975<
/p>
年,在他
39
岁时,南唐被灭,李煜被俘
虏、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
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李煜的词现存约
32
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
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此时
期的作品
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
、
《浪淘沙》<
/p>
、
《乌夜啼》
。
他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
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国家之感,
拓展了词的艺
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二、目标展示
1
、
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表达亡国
后的凄凉心境。
2
、理解意象抒发情
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三、自学指导(一)
(
齐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词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用词中的一个字
来表
现,即找出词眼。
)
为什么而“寒”?为了体现这种寒,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明确:
1
、原因: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罗衾不耐五更寒——身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这些原因归根究底是作为亡国之君而产生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2
、意象: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