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
-
选读一本指定的理论著作(不是文学著作)
,写一篇读书报告。具体步骤
:
1.
全书提要,研究书目的出版信息:必须先概述材
料的有关情况(书名、作者、出版处
所、年月、版次、期号等)
,然后可以对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做简要提及。
2.
确立论
题:
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
小,挖
掘要深;
3.
论著的内容摘要;
a.
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b.
查阅其他书籍杂志,掌握相关的资料
读书时要边看边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
随即把它们写下来。最好准备一
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
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
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
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
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
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作者的传记;
作者其它作品;
别人对这
本书的研究;
其它作者的回顾;
同类或有关著作)
来补充你的论点。
4.
正文或梳理(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
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精神特质)
、
或辨析(对书中某一观点提
出一
己之思辨)
、或探究(论述该
书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或
比较
(将该书与同类著作做一比较,
衡量其得失优劣)
、
或溯源
(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
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观点自由、行文规范、杜
绝抄袭,
3000
字以上。
不论褒贬,
都要平实叙述,
务必不要带有感情色彩,
少用
“!
”
与
“?”
,
少用口语,
少用缩略语或网
络流行语。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不论持何观点,都
要做到自圆其
说,使人信服。
5.
参考文献
(写作报告中
,
曾参阅哪些书籍、
杂志、
或其他资料
,
均应于报告后列出)
。
引文著录格式
:
[序号]
主要责任者
.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
版年
.
起
止页码。
例子:
[
意
< br>]
但丁
《
.
神曲
?
炼狱篇》
[m].
田德望译
.
北京:
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2.
第
146
p>
页。
6.
读书报告比较随意,不像论文那样格式要求那样严
谨,这里只是给大家一点参考;切
记,勿写成结合自身经历的读后感。篇二:读书报告模
式及范文
1
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
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
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
你看过这本书。
至于写读后感
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
没有任何规范。
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
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
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
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
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
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
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
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
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
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
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
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
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
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
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
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
的书来看,包括:
1
、作者的传记;
2
、作者其它作品;
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
、其它作
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
p>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
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
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
。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
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
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
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
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
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
而又能言之成理,
使人信服
,
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
受到
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
八稳的
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
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
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
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
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
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
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
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
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
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1
、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
、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
、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
、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
、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
、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
;
7
、读后感:
(
1
)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
2
)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
3
)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
4
)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
5
)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
、从本书有何收获;
9
、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
阅读“全本”
;
(二)
确立论题:
每人根据阅读感受,
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
p>
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
1
、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
、
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
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
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
同时也使学
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
、上网搜索:如选用专业搜索网站:
或
(四)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2
读书报告范文
1
《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执着的书。
老人桑蒂亚戈在与一条大鱼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
气与毅力,他是一位渔夫,独自
一个人出海打鱼,
在一无所获的
84
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鱼非常大,
拖着小
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海上老人与前
来抢食的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他还是没能保住
鱼。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
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但他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他最后被打败了,却没有失败,因为
他在抗争时的坚韧已经让他得到了胜利,他在与自己的
极限的抗争中已经得到了胜利。<
/p>
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不放弃。海
明威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挫折时
要永远的抗争,永远的去拼搏
,
在不屈的抗争中得到永远的、无形的胜利。
老人的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让他与大海和命
运发出了挑战。他的船是旧的,
船帆是破烂的,一切都昭示着他以前打鱼时并不顺利。但
他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向所有的挫
折发出不屈的音符,为他的人生谱写一曲优美壮阔的乐
章。他依然坚持着——依然坚持着。
他不懈地与大海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所有的挫折与
不如意抗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
懈的抗争,跨越时间与生命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而你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你能否
把它发挥出来,在与磨难的抗争
中发泄出来。文章中好几次都提到了狮子。那不是狮子,
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
神,它昭示着老人无冕之王的光辉!
< br>
有人说老人哪里胜利了?他明明没有带回那条大鱼。但
是胜利并不在于是否带回了鱼,
而是在于他有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老人成功了,他打到
了那条让所有人惊讶的大鱼,至于
到底有没有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能打到这条鱼本身已
经是个奇迹
我在面对着困难时,我会想着成功就在眼前,于是就对
克服困难产生了希望,会一步一
步,一点一点的走下去,直到成功。生活就是一个一个的
困难组成的。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
神,将引领着我走向成功,走向希望。
海明威写这个小说的本来用意就是要我们能鼓起勇气,
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去抗争,
与所有的磨难和“不可能”去抗争。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不
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我们心中的畏
惧,而老人战胜了心中的畏惧,于是他被万人所瞩目,
他被赞美,被人们所推崇。海明威是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打击而失去
对生活的热情。要像那举起鱼叉的勇敢
的老人一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阻碍,与风暴抗击
。而你也在不断挣扎中成长,变得越来越
成熟。我们所受的种种不如意,难道比老人所受
的苦难要多吗?老人抗击了,为什么我们不
能抗击?为什么我们不能跨越心中的那道障碍
,勇敢的面对那些阻碍?请勇敢的直视前方,
远处的风暴固然恐怖,但你终究要面对。人
生的路上逃避不是办法,只有抗击才能得到成功
与欢乐!
2
《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
—
1961
)
,美国小说家。
1899
年
7
月
21
日,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
一个医生的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打猎、
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
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
响。中学毕业后,海明
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
6
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
馆要
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
趣,一
面当记者,
一面写小说。
他的创
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
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
经
历过两次世界战争。战争让他得到荣誉,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
237
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
魔般的战争记忆。
因为这些不寻常的
经历,
他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
、
《永
别了,武器》
、<
/p>
《非洲的青山》
、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等。其中《老人与海》荣获了诺贝尔文
学奖和普利策奖。
这部小
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
48
小时售出
p>
500
万册,
50
小时售出
530
万册!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
,评论界一致称好。海明威
自己认为
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1961
年
7
月
2
日,
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
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世界都
为此震惊,人们
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内容简介: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
8
4
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
有一个叫曼诺
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
海,
可是过了
40
天还没有钓到鱼,
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
因为他们认为孩子
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
/p>
85
天,
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
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
船还大的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
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
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
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
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受伤的
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
与鲨鱼搏斗,到最后只剩下一
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
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
副鱼骨头,让其他的渔夫佩服不已。老人回到家,倒在床上,沉
沉的睡去。孩子来看老头
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
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
子。
读后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说某某人因为感情不顺利
就闹自杀,某某人因为工作不顺
心而做一些危害他人的事。
。<
/p>
。难道那些问题真的那么的难解决?难道生命对于他们而言真的
这
么随意?难道他们不在意那些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我觉得如果真的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你觉
得过不去的坎,可以来看看《老人与海》
!真的,读完这本书你才知道什么事真正的人生
,什
么才是真正的坚强!
他与大海,
与自然界的强大力
量对抗,
而我们现在只是面临一些学习上、
生活上的挫折,
p>
与老渔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他的双手已经长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
/p>
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
雨的那种。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
仍
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
是因
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
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
他的一种记忆。
最后一次捕鱼,
他抓
到了一条大鱼。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渔夫
那
种不言败的精神,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
为,
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特别是
我们大学生,我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暂时还没有要为生活而奔劳,也
就不
知道生活的艰难。我们所说的挫折、烦恼,只能说是小小的不如意。
在社会上,
还有许多人像那个
老渔夫一样,
艰难的活着。
那些农民工、
小贩、
修补匠。
。
。
。
。
。
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
“老人”
。
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
p>
我们城市的建设,
是依靠他们那坚实
的臂膀
挑着一担担的砖石垒。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尊敬他们、
也学
习他们,他们就是《老人与海》的一种现实演义,他们也是那么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热
爱
。
刚读完时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作者没让老人最终获得
胜利呢?后来想想,老人有句话
正好解答了这个疑问。
老人说过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
“人尽可以被毁灭,
但
却不能被打败
。
”
这也正是这本书所揭示的意义。
人
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
漫长、艰难,而且充满
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
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3
.
《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
,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
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p>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
不一样。而我所指的“灵魂”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