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
--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
建安文学
A.
三曹
i.
曹操
a)
《薤露行》
(
诗歌
)
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
b)
《蒿里行》
(
诗歌
)
c)
《短歌行》
(
诗歌
)
表现政治理想和宏大的
抱负
d)
《龟虽寿》
(
诗歌
)
e)
《观沧海》
(
诗歌,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
襟,是我国诗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
ii.
曹丕
a)
《燕歌行》
(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
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
b)
《杂诗》
(
五言诗
)
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
c)
《清河作》
(
五言诗
)-
d)
e)
f)
曹植
a)
b)
c)
《典论》
(
我国文学批评史较早的专门论文
)-
体现建安文学的时代精神
《与吴质书
》,《又与吴质书》
(
散文
)-
悼念亡友,凄楚感人
《答繁钦书》<
/p>
(
散文
)
iii.
《白马篇》
(
诗歌前期
)-
[
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
《杂诗》
(
诗歌后期
)-[
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
]
《赠白马王彪》<
/p>
(
诗歌后期
)-[
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客观上深
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
]
d)
《吁嗟篇》
(
诗歌后期
)-[
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
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
]
e)
《野田黄雀行
》
(
诗歌后期
)-[
< br>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
B.
七子
i.
孔融
a)
b)
c)
d)
e)
f)
ii.
陈琳
a)
b)
《论盛孝章书》
(
散文
)
为推荐人物
而作
《荐祢衡表》
< br>(
散文
)
《汝颍优劣论》
p>
(
散文
)-[
表现
精神境界和性格情操
]
《六言诗》
(
最早的完整的六言体作品,诗歌
)-[
热情赞扬曹操
]
《临终诗》
(
诗歌
)-[
对自身最后遭遇做总结,有自省,
更有责人
]
《杂诗》
(
诗歌
)-[
写悼子之情,哀痛欲绝
]
《移豫州檄
》
(
书檄
)-[
讨曹操之文
]
《为曹洪与魏太子书》
(
章表书记
)
--
--
c)
《饮马长城窟行》
(
诗歌,乐府歌辞
)
- [
揭露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
d)
《武军赋》
(
赋
)
叙征战
e)
《神武赋》
(
赋
)
iii.
王粲
a)
《七哀诗》
(
诗
)-[
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
]
b)
《登楼赋》
(
赋,抒情小赋
)-[
写思乡怀
土之情,表现了作者处于
乱世壮志不得伸展的沉痛感情
]
c)
《从军诗》
(
诗
)-[
对曹操的赞颂和自身的
功名欲望
]
d)
< br>《莺赋》
(
赋
)
e)
《出妇赋》
(
赋
)
f)
《寡妇赋》
(
赋
)
g)
《七释》
(
赋
)
h)
《仿连珠》
(
赋
)
iv.
徐干
a)
《中论》
(
论文
)-
[
抨击儒者之弊
]
b)
《室思》
(
情诗
)
c)
《答刘桢诗》
< br>(
诗
)-[
表现诚笃友情
]
d)
《齐都赋
》
(
赋
)
e)
《七喻》
(
赋
)
v.
阮
瑀
a)
《文质论》
(
论文
)-[
主张文质两通
]
b)
《驾出北
郭门行》
(
诗
)-[
< br>家庭悲剧
]
vi.
应
玚
a)
《文质论》
(
论文
)-[
强调文
]
b)
《弈势》
(
文
)-[
演弈棋阵
势及变化
]
vii.
刘桢
a)
《赠从弟诗》
(
诗
)-[
写出有理想有抱负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
]
b)
《鲁都赋》
(
赋
)
c)
《遂志赋》
(
赋
)
d)
《谏曹植书》
< br>(
笺记
)
e)
《杂诗》
(
诗
)-[
说明产生厌烦情绪之原因
]
f)
《
处士国文甫碑》
(
篇帙
)
C.
蔡琰
a)
《悲愤诗》
(
五言诗
)
b)
《悲愤诗》
(
骚体诗
)
c)
《胡笳十八拍》
(
骚体诗
)
--
--
2
)
正始文学
i.
嵇康
a)
b)
c)
d)
e)
f)
《酒会诗》
(
诗
)
《答二郭》
(
诗
)
《幽愤诗》
(
四言诗
p>
)
《赠秀才入军》
(
四言诗
)
《秋胡行》
(
四言诗
)
《杂诗》
(
四言诗
)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ii.
阮籍
a)
b)
c)
d)
e)
f)
g)
h)
i)
j)
k)
(
五言诗
)
(
五言诗
)
(
六言诗
)
(
散文
)
(
散文
)
(
论文
)
(
论文
)
(
论文
)
(
文章
)
(
文章
)
(
文章
)
(
传
)
(
诗
)-
[
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
散文
)
(
玄学论文
)
(
玄学论文
)
(
玄学论文
)
(
玄学论文
)
(
传
)
(
赋
)
(
赋
)
(
赋
)
(
赋
)
--
《赠秀才诗》
《述志诗》
《思念诗》<
/p>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吕长悌绝交书》
《养生论》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卜疑》
《家诫》
《太师箴》
《圣贤高士传》
《咏怀诗》
《大人先生传》
< br>《达庄论》
《通易论》
《通老论》
《乐论》
《大人先生传》
《元父赋》
《首阳山赋》
《猕猴赋》
《鸠赋》
--
3
)
西晋文学
i.
傅玄
a)
《傅子》
(
书
)
b)
《豫章行》
(
汉乐府
)
c)
《秋胡行》
(
汉乐府
)
d)
《秦女休行》
< br>(
汉乐府
)
e)
《苦相篇》
f)
《昔思君》
(
诗
)
g)
h)
i)
ii.
张华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iii.
陆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
大赋
)
(
序文
)
(
序文
)
(
赋
)
(
诗
)
(
四言诗
)
(
短小杂记
)
(
小说
)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赋
)
(
赋
)
(
赋
)
敷词结句,藻采绮丽,寄托不深
(
赋
)
(
赋
)
(
赋
)
(
赋
)
客居游宦情绪及故土之思
--
p>
《正都赋》
《七谟》
《连珠》
《鹪鹩赋》
《壮士篇》
《游猎篇》
< br>《轻薄篇》
《博陵王宫侠曲》
《情诗》
< br>《答何劭诗》
《励志诗》
《女史箴》
《晋武帝哀策文》
《甲乙问》
《博物志》
< br>《长歌行》
《门有车马客行》
《长安有狭斜行》
《悲哉行》
《壮哉行》
《拟古诗》
《赴洛道中作诗》
《叹逝赋》
《感时赋》
《述思赋》
《行思赋》
《感丘赋》
《怀土赋》
《思归赋》
--
o)
p)
q)
r)
s)
t)
潘岳
a)
《吊魏武帝文》
(
文章
)
《演连珠》
(
文章
)
《文赋》
(
论文
)-[
代表作
]
《辨亡论》
(
论文
)
《五等论》
(
论文
) <
/p>
《吊魏武帝文》
(
哀吊
< br>)
《金谷集作诗》
(
贵游之诗
)
iv.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v.
左思
a)
b)
c)
d)
e)
f)
(
应诏诗
)
(
赠答酬唱诗
)
(
赠答酬唱诗
)
(
赠答酬唱诗
)
(
赠答酬唱诗
)
(
贵游之诗
)
(
述志诗
)
(
述志诗
)
(
述志诗
)
(
亲情之诗
)
(
抒情小赋
)
(
抒情小赋
)
(
抒情小赋
)
(
大赋
)
(
大赋
)
(
大赋
)
(
大赋
)
(
大赋
)
(
文章
)
(
诔文
)
汧
督诔》
(
诔文
)
(
赋
)
(
赋
)
(
赋
)
(
赋
)
(
赋
)
(
赋
)
--
《关中诗》
《于贾谧坐讲汉书诗》
《鲁
公诗》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
《金谷会诗》
《河阳县作诗》
《怀县作诗》
《东郊诗》
《悼亡诗》
《怀旧赋》
《寡妇赋》
《悼亡赋》
《西征赋》
《秋兴赋》
《籍田赋》
《闲居赋》
《笙赋》
《哀永逝文》
《阳城刘氏妹哀辞》
《马
《三都赋》
《齐都赋》
《
蜀都赋》
《五都赋》
《魏都赋》
《白发
赋》
--
g)
《七讽》
(
赋
)
h)
《咏史诗》
(
诗
)
i)
《杂诗》
(
诗
)
j)
《娇女诗》
(
诗
)
vi.
张协
a)
《杂诗》
(
五言诗
)
b)
《七命》
c)
《咏史诗》
(
诗
)
vii.
刘琨
a)
b)
c)
d)
e)
f)
4
)
东晋文学
i.
郭璞
a)
b)
c)
d)
e)
f)
g)
h)
i)
ii.
葛洪
a)
b)
c)
d)
e)
f)
iii.
孙绰
a)
b)
c)
d)
e)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诗
)
(
大赋
)
(
赋
)
(
赋
)
(
赋
)
(
书
)
(
疏
)
(
文
)
(
书
)
(
赋
)
(
曲
)
(
诗
)
(
文
)
(
诗
)
(
书
)
(
赋
)
(
赋
)
(
论
)
()
--
《扶风歌》
《重赠卢谌》
《答卢谌诗》
《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
《劝
进表》
《与石勒书》
《答贾九州愁诗》
《游仙诗》
《江赋》
《南郊赋》
《流寓
赋》
《盐池赋》
《因天变上书》
《谏留
任谷宫中疏》
《客傲》
《抱朴子。自叙》
《遐观赋》
《法婴玄灵之曲》
《洗药池诗》
< br>《钧世》
《毛诗》
《遗孙浩书》
《遂初赋》
《游天台山赋》
《喻道论》
《列仙传赞》
--
f)
《于法威赞》
()
g)
《?公诔》
(
诔
)
h)
《表哀诗》
(
诗
)
i)
《赠温峤诗》
< br>(
诗
)
j)
《秋日诗》
(
诗
)
王羲之
a)
《与会稽王?》
(
杂帖文章
)
b)
《遗谢安书》
(
杂帖文章
)
c)
《又遗殷浩书》
(
杂帖文章
)
d)
《书论》
e)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f)
《兰亭诗》
(
诗
)
袁宏
a)
《咏史诗》
(
诗
)
b)
《东征赋》
(
赋
)
c)
《北征赋》
(
赋
)
d)
《七贤序》
(
文
)
e)
《去伐论》
(
文
)
f)
《祖逖碑》
(
文
)
g)
《孟处士铭》
< br>(
文
)
h)
《吊嵇中散文》
(
吊文
)
谢混
a)
《游西池诗》
(
诗
)
b)
《诫族子诗》
(
诗
)
殷仲文
a)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
诗
)
顾恺之
a)
《筝赋》
(
赋
)
b)
《冰赋》
(
赋
)
c)
《观涛赋》
(
赋
)
d)
《雷电赋》
(
赋
)
e)
《王衍画赞》
f)
《虎丘山序》
g)
《神情诗》
(
诗
)
殷仲堪
a)
《游园赋》
(
赋
)
b)
《将离赋》
(
赋
)
c)
《致谢玄书》
< br>(
文
)
d)
《答桓玄四皓论》
(
文
)
iv.
v.
vi.
vii.
viii.
iii.
--